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近几年来 ,对于其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发现 3个遗传位点存在突变均可导致ADPKD ,并且对其分子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PKD1基因及其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PKD1基因及其蛋白质丁兰张思仲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为了阐明ADPKD的生化缺陷和发病机理,研究者采用了定位克隆的方法研究此病,即首先从基因着手,再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并以此来阐明发病机...  相似文献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也是国际肾脏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ADPKD在分子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症状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PCR扩增PKD1基因两侧和基因内SM6、16AC2.5、HBAP、KG8共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并采用中性聚丙烯酰胺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凝胶、常规变性PAGE凝肌、及含32%甲酰受、5.6mol/L尿素的PAGE凝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被检测家系疾病与PKD1连锁。在SM6位点上,中性胶检测Ⅲ4和Ⅲ1均为纯合子,在变性胶检测中则是杂合子。在常规变性PAGE凝胶电泳中,SM6位点扩增产物有很多杂带干扰结果分析,而在含32%甲酰受、5.6mol/L尿素电泳检测中无杂带干扰,主带很清楚。结论:联合应用多个微卫星标记对ADPKD进行连锁分析能有效地进行早期诊断。与中性胶相比,采用变性胶对微卫星标记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所获得的信息含量高;而采用32%甲酰胺、5.6mol/L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更能有效地消除杂带,优于常规变性胶。  相似文献   

5.
<正>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遗传性多囊肾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1/1000-1/500。ADPKD的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40岁以前常无症状,因此又称为成  相似文献   

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utosomaldominantpoly cystickidneydisease ,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 ,发病率约为 1‰[1] 。本病通过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男女发病率相等 ,外显率几乎 10 0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多个液性囊泡 ,囊肿进行性长大 ,造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衰。除肾脏外 ,还常伴有肝、胰、脑、心等多个器官受累。ADPKD属延迟显性遗传 ,一般在 4 0岁左右才出现临床症状 ,得以诊断。而此时患者多已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ADPK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 ,产前和症状前基因…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 recessive RP,ad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巳克隆了15个致病基因,包括PDEA、PDEB、CNGA1、ABCA4、RLBP1、RPE65、TULP1和CRB1等。现简介绍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小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6例小儿ARPKD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ARPKD中,男11例,女5例,影像学诊断14例,病理学诊断2例,肾脏影像学显示囊肿广泛分布于皮质和髓质。起病时以泌尿系症状就诊仅7例(43.75%),以肾脏外症状就诊3例(18.75%),其他就诊原因包括早产1例,出生时重度窒息1例,血尿素氮-肌酐(Bun—Cr)升高2例,贫血1例,外伤后肾囊肿破裂性腹痛1例。确诊时有12例(75%)肾衰竭,8例(50%)生长迟缓,10例(62.5%)合并肾脏外病变。随诊8例,4例死亡(分别死于先天性肺发育不良、重度窒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性肾衰竭以及终末期肾病合并胆管细胞癌肾脏转移),1例透析,1例肾移植,1例肾功能正常,1例肝硬化。结论ARPKD为先天遗传性、进行性的肾脏和肝脏损害,小儿期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产前诊断对减少ARPKD畸形儿的出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 al recessive RP,ad 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 ,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 15个致病基因 ,包括 PDEA、PDEB、CNGA 1、ABCA4、RL BP1、RPE6 5、TU L P1和 CRB1等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入选ADPKD患者23例,收集临床数据,并进行家系调查;抽取外周血经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多囊肾基因检测。结果 23例ADPK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腹痛、血尿、感染,肾功能不全;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ADPKD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基因检测PKD1基因突变19例;PKD2基因突变4例。同处于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ADPKD患者,PKD1基因突变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PKD2基因突变患者(65.89±13.59 vs 97.5±17.02,P<0.01)。结论 ADPKD可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终末期ADPKD患者,PKD1基因突变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症,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Ⅰ型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全身骨骼等结缔组织异常.临床特点是多发性骨折,同时可伴有巨头畸形、蓝巩膜、耳聋、牙齿改变和脊柱后侧凸等.成骨不全症不仪临床表型变异度大,而且遗传异质性高,以常染色体显件或隐性遗传方式传递,本文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症,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Ⅰ型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全身骨骼等结缔组织异常.临床特点是多发性骨折,同时可伴有巨头畸形、蓝巩膜、耳聋、牙齿改变和脊柱后侧凸等.成骨不全症不仪临床表型变异度大,而且遗传异质性高,以常染色体显件或隐性遗传方式传递,本文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症,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Ⅰ型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全身骨骼等结缔组织异常.临床特点是多发性骨折,同时可伴有巨头畸形、蓝巩膜、耳聋、牙齿改变和脊柱后侧凸等.成骨不全症不仪临床表型变异度大,而且遗传异质性高,以常染色体显件或隐性遗传方式传递,本文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推断出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胎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及样本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以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并对父母进行溯源检测。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胎儿PKHD1基因存在第4外显子c.279_281+13delinsA(p.Arg94fs)和第58外显子c.9769C>T(p.Gln3257*)的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结论 该ARPK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可能为PKHD1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新变异的检出扩展了PKHD1基因的变异分布谱系,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其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PKD1被克隆后,该基因的蛋白产物Polycystin也已编码合成,1996年以来开展了初步的活体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病发病机理的假说,及展望未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人多囊肾病基因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 gene,PKD1)突变的特点,检测基因突变位点。方法25例多囊肾患者,正常对照16名,扩增PKD1基因的第44、45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突变检测系统进行初筛,然后测序。结果发现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1个多态性(A50747C),突变检测率为8%(2/25)。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患儿的产前超声、临床特点及家族史进行分析。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 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 PCR结合Sanger测序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系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 极低出生体重儿, 代谢性酸中毒,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该患儿PKHD1基因(NM138694)exon 32:c.3885T>A(p.Tyr1295*)和exon 49:c.78127816dupTGATA(p.Thr2606Metfs*63)复合杂合变异, 经PCR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母亲携带c.3885T>A变异, 其父亲携带c.78127816dupTGATA变异。结论 PKHD1基因c.3885T>A(p.Tyr1295*)和c.78127816dupTGATA(p.T...  相似文献   

19.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DJ1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DJ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1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DJ1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本组AR-EP患者未发现DJ1基因的致病突变,在内含子区发现6个多态,分别为IVS1→15T→C、IVS4+30T→G、TVS4+45G→A、IVS4+46G→A、IVS5+31G→A和g.168-185del,其中3个(IVS1-15→C、IVS4+45G→A、IVS4+46G→A)为新发现的多念。结论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DJ1基因突变可能罕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