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经单用缬沙坦80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对经2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且〈110mmHg]采用单药缬沙坦80mg/d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190mmHg的864例患者按1:1随机、双盲分为复方缬沙坦组或缬沙坦80mg/d组,继续治疗8周。在治疗4周和结束时评估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复方缬沙坦每日1次比单用缬沙坦80mg/d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2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复方缬沙坦组和单用缬沙坦80mg/d组分别为53.9%及40.9%。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均优于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mg/d组。复方缬沙坦适用于缬沙坦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
复方缬沙坦与血脂康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联合血脂康(60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2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和血脂康(600mg,2次/d)治疗,对照组患者降压药物单用缬沙坦(80mg,1次/d)。治疗中每周测量血压。在治疗8周和结束时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组较对照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均降低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3mmHg,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中,血压控制<140/90mmHg者分别占54.1%和40.7%。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联合血脂康治疗,降压效果和达标率均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复方片剂(复方片剂)治疗经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进行两项临床研究.在两项研究中对经1~4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且<110 mm Hg]分别采用单药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然≥90mm Hg且<110 mm Hg的患者随机进入复方片剂组或继续原有的单药治疗,共8周.其间,在治疗4周和试验结束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复方片剂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幅度较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多4.4mm Hg/3 mm Hg(P<0.0001);较缬沙坦80 mg组多6.4 mm Hg/4.2 mm Hg(P<0.0001).两项研究中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Hg)分别为71.0%及71.2%,显著优于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相当.结论 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显著优于其两种成分(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单药的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6周HCTZ导入期后随机进入HCTZ 12.5 mg q.d组HCTZ 12.5 mg与螺内酯20 mg q.d组HCTZ 12.5 mg q.d与卡托普利25 mg b.i.d组治疗,共12个月,随访1次/月.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治疗12个月末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6周末,3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以下血压值均指坐位血压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1).治疗12个月末3组的血压值仍明显下降.HCTZ组、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值分别为(10.5±17.3),(13.3±15.8),(14.6±17.4)mmHg,卡托普利组下降幅度较HCTZ组明显(P=0.034).②HCTZ组、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34.9%、44.3%和47.1%,HCTZ组达标率低于其他两组(44.3%vs 34.9%P=0.038;47.1%vs34.9%P<0.001),螺内酯和卡托普利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间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HCTZ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托拉塞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托拉塞米 (torasemide)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坐位舒张压 (DBP) 95mmHg~ 1 1 5mmHg) ,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经 1~ 2周药物洗脱期后 ,随机分入托拉塞米组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 (indapamide)组 ,分别服用托拉塞米 5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2 5mg每日一次。治疗 4周末坐位DBP <90mmHg者结束试验 ;坐位DBP≥ 90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托拉塞米1 0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 5mg每日一次 ,继续服用 4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 2、4、6、8周测量诊室血压、心率并记录症状、体征 ;治疗期前、治疗第 2周及试验结束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共 1 30例合格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 ,1 1 8例完成试验 ,其中托拉塞米组 56例 (4周结束者 30例 ,8周结束者 2 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 62例 (4周结束者 41例 ,8结束者周 2 1例 )。服药 4周后 ,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 67 86 % (38/ 5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 72 58% (45/ 62例 ) ;治疗 8周后 ,加量者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 34 62 % (9/ 2 6例 ) ,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61 90 % (1 3/ 2 1例 ) ,组间比较均无差异 (P =1 0 0 ,P =0 67)。两组药后 2、4、6、8周坐位舒张压的下降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4种抗高血压药物4周治疗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在河南信阳平桥区入选40~75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 408例.随机分配到阿替洛尔组(12.5~25 mg/d)594例,双氢克尿噻组(12.5~25 mg/d)891例,硝苯地平缓释剂组(20~40 mg/d)947例,卡托普利组(25~50 mg/d)976例.随访治疗4周后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整体达标率收缩压44.5%,舒张压56.2%.双氢克尿噻组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组和阿替洛尔组(均P<0.001).调整年龄、血糖、药物剂量、治疗前血压等因素后,收缩压降压反应在双氢克尿噻组[男(-18.7±1.2)mmHg(1 mmHg=0.133 kPa),女(-21.5±1.9)mmHg]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20.9±1.3)mmHg,女(-23.1±1.7)mmHg]显著优于阿替洛尔组[男(-11.2±1.5)mmHg,女(-16.6±1.0)mmHg]和卡托普利组[男(-15.7±1.1)mmHg,女(-14.9±1.6)mmHg],P<0.001.卡托普利组舒张压降压反应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P<0.001).双氢克尿噻组不良反应(4.62%)显著低于阿替洛尔组(11.1%)、硝苯地平缓释剂组(8.03%)和卡托普利组(7.52%)(P<0.001).结论:小剂量双氢克尿噻的收缩压降压反应和达标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便宜,适合我国农村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7.
托拉塞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拉塞米(torasemide)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DBP)95 mmHg~115 mmHg),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1~2周药物洗脱期后,随机分入托拉塞米组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indapamide)组,分别服用托拉塞米5 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2.5 mg每日一次.治疗4周末坐位DBP<90 mmHg者结束试验;坐位DBP≥90 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托拉塞米10 mg每日一次或吲哒帕胺缓释片剂5 mg每日一次,继续服用4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2、4、6、8周测量诊室血压、心率并记录症状、体征;治疗期前、治疗第2周及试验结束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共130例合格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118例完成试验,其中托拉塞米组56例(4周结束者30例,8周结束者26例),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62例(4周结束者41例,8结束者周21例).服药4周后,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67.86%(38/56例),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72.58%(45/62例);治疗8周后,加量者总有效率托拉塞米组34.62%(9/26例),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61.90%(13/21例),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1.00,P=0.67).两组药后2、4、6、8周坐位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和下降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和试验结束时吲哒帕胺缓释片剂组的血钾、钠、氯均较托拉塞米组低(P<0.01或0.05).结论托拉塞米5~10 mg每日一次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吲哒帕胺缓释片剂2.5~5 mg每日一次相似,但对血钾、钠、氯的影响较吲哒帕胺缓释片剂轻.  相似文献   

8.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6周HCTZ导入期后随机进入HCTZ12.5mg q.d组HCTZ12·5mg与螺内酯20mg q.d组HCTZ12·5mg q.d与卡托普利25mg b.i.d组治疗,共12个月,随访1次/月。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治疗12个月末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6周末,3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以下血压值均指坐位血压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1)。治疗12个月末3组的血压值仍明显下降。HCTZ组、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值分别为(10·5±17·3),(13·3±15·8),(14·6±17·4)mmHg,卡托普利组下降幅度较HCTZ组明显(P=0·034)。②HCTZ组、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34·9%、44·3%和47·1%,HCTZ组达标率低于其他两组(44·3%vs34·9%P=0·038;47·1%vs34·9%P<0·001),螺内酯和卡托普利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间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HCTZ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复方替米沙坦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时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6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期.345例对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8周无充分反应[平均坐位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进入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治疗期.175例患者进入复方替米沙坦治疗组(80 mg替米沙坦加12.5 mg氢氯噻嗪),170例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组.每次随访测量坐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值,记录不良事件.筛选期以及开放和随机双盲治疗期结束时进行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1)与开放治疗期结束(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舒张压谷值平均下降10.1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7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17.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14.2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4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01.(2)与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立位舒张压和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幅度大于替米沙坦单药组,两组间比较P=0.0350和P<0.0001.(3)按照平均坐位舒张压谷值<90 mm Hg和(或)与基线值相比降低≥10 mm Hg评价,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有效率为74.6%(129例患者),替米沙坦单药组为59.2%(100例患者),两组间比较P=0.0016.(4)在随机双盲期,两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5%和3.6%,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复方替米沙坦每日口服一次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和缬沙坦单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12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给予4周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89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 mm Hg的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 mg/d)和氨氯地平(5 mg/d)联合用药治疗组及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组,共随机双盲治疗8周,以SeDBP下降差值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下降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4例患者(联合用药组28例,单药组26例)完成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8周末,联合用药组SeDBP下降值为(13.7±5.8)mm Hg,达目的血压占65.9%;单药治疗组SeDBP下降值为(7.7±6.9)mm Hg,达目的血压占37.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15±2.13)μg/min,单药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8.76±3.01)μg/min(P<0.05).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3.1%/76.0%和85.8%/79.5%(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 10.7%(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且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安博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40例接受安博诺治疗12周,观察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成12周随访者39例。安博诺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8·1%,治疗显效率为70·7%;舒张压<90mmHg的达标率为85·7%,舒张压<85mmHg的达标率为77·5%;有61·5%(24/39例)单用1片安博诺可达标,在不能达标的患者中,有25·6%(10/39例)通过增加1片安博诺的剂量(1片,2次/d)提高了达标率,另有12·8%(5/39例)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加服波依定(5mg,1次/d)后才能达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安博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和达标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替米沙坦20~80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1次/d,治疗8周。结果 8周末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收缩压由(170.1±8.5)mmHg降到(118.6±6.8)mmHg,舒张压由(126.8±10.1)mmHg降到(75.6±8.3)mmHg。结论替米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维持降压效果.方法:76例出院后及门诊的高血压病人,应用国产的卡托普利(6.25mg/次)_和尼群地平(10mg/次),1-2次/日或1次/隔日,测血压1次/周,结果:血压维持在≤130/85mmHg占53.95%,血压波动在130-140/85-90mmhg占36.84%,二总和为90.79%,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小剂量降压药联合应用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国产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和费用/效益比。方法18~7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33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口服,每天2次;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口服,每天2次;联合用药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和卡托普利25mg口服,每天2次;持续服药8周。结果服药8周时,硝苯地平缓释片总有效率为72.3%,卡托普利总有效率为79.6%,二药合用总有效率为90%。结论国产中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有较好的费用/效益比,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成本—效果分析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降压治疗后,运动血压反应是否恢复正常及观察卡托普利与缓释硝苯地平治疗有无差异。方法以正常成人22例作为对照,44例EH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两组。卡托普利始用12.5mg,2次/d,缓释硝苯地平始用10mg,2次/d,治疗2周,血压未降至正常者,逐渐加至25mg,2次/d或20mg,2次/d;观察3个月。于观察期结束前1周,测定运动前、运动终止后即刻、5、10、15min坐位血压,并计算SBP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时间(血压恢复时间)。结果正常组运动后SBP和DBP升高幅度分别为(12.6±3.3)mmHg和(-0·1±2.6)mmHg,血压恢复时间为(5.9±2.0)min;高血压治疗两组虽然安静血压得到满意控制,但上述参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硝苯地平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运动终止即刻SBP/DBP升幅明显更低[(14.9±3.2/8.7±3.3比18.9±7.7/11.6±4.5)mmHg,P均<0·05];血压恢复时间更短[(9.8±4.6比13.3±5.3)min,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即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运动血压增幅和血压恢复时间仍明显大于正常血压者;与缓释硝苯地平比较,卡托普利治疗运动血压增幅更小、血压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5)与依那普利组(n=25),分别口服卡托普利37.5mg~75mg/天和依那普利10mg~20mg/天,治疗4周.结果卡托普利组SBP/DBP下降17/12-mmHg(P<0.01),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21/13mmHg(P<0.01).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80%与依那普利组84%相似.两组用药前后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对照药卡托普利相似,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工作场所干预条件下,不同药物组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 2009-04-2010-05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及井下辅助单位在岗患高血压的职工进行综合干预[共5367例,其中男性4023例,女性67例,年龄(45.5±6.5)岁]。干预措施包括免费发放降压药物,宣传教育和行政干预。免费发放的降压药为下列组合之一:①尼群地平5mg2次/d+卡托普利12.5mg2次/d(A组,1115例);②尼群地平5mg2次/d+螺内酯20mg1次/d(B组,704例);③氢氯噻嗪12.5mg1次/d+卡托普利12.5mg2次/d(C组,794例);④氢氯噻嗪12.5mg1次/d+螺内酯20mg1次/d(D组,1477例)。干预期间每2周随访1次并测量血压,观察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收缩压[(134.1±13.1)比(147.6±17.5)mmHg]、舒张压[(86.6±8.9)比(96.9±10.9)mmHg]下降(均P<0.01)。A、B、C、D组收缩压分别下降(14.1±23.3)、(11.4±23.0)、(12.1±21.7)和(14.8±20.9)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9.5±15.5)、(7.4±14.8)、(10.2±14.4)和(12.1±13.6)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组血压下降值大于其他组。A、B、C、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0%、62.9%、68.5%和77.3%,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工作场所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组合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经2周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72例坐位舒张压在95~115mmHg之间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厄贝沙坦75mg/天组(n=36)或氯沙坦50mg/天组(n=36).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仍≥90mmHg,每日剂量加倍(厄贝沙坦150mg/天或氯沙坦100mg/天),总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经8周治疗,厄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5.0%与13.3%,在氯沙坦组分别为13.7%与14.0%.两药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厄贝沙坦75.0%,氯沙坦71.4%,P>0.05).与厄贝沙坦不同,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在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厄贝沙坦与氯沙坦一样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讨咪达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高血压患者307例,分3组:A组(61例)用吲哒帕胺2.5mg,1次/d;B组(118例)用吲哒帕胺2.5mg,1次/d,加美托洛尔25mg,2次/d;C组(128例)用吲哒帕胺2.5mg,1次/d,加咪达普利5mg,1次/d。疗程均为8周。各组治疗2周后若偶测血压仍〉140/90mmHg(1mmHg=0.133kPa)则药物剂量加倍(联合用药组吲哒帕胺剂量不变)。结果:3组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除A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相似文献   

20.
联合降压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降压药治疗老年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 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 3组 ,A组 2 0例 ,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钙拮抗剂 ) 6 0mg/d ;B组 2 2例 ,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d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80mg/d ;C组 2 3例 ,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d +缬沙坦 80mg/d +小剂量吲哒帕胺 (利尿剂 )缓释片 1 5mg/d。  结果 治疗 8周后 ,C组收缩压 (SBP) <14 0mmHg和舒张压 (DBP) <90mmHg达标率分别为 6 0 9%和95 7% ,较A组SBP达标率 (15 0 % )和B组SBP(9 1% )和DBP(6 8 2 % )达标率高 (P <0 0 5 )。B组(4 5 % )或C组 (8 7% )总不良反应率较A组 (40 0 % )低 (P <0 0 5 )。 结论 钙拮抗剂联合ARB及小剂量利尿剂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理想 ,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