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叶出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叶出血(Lobar Cerebral Homorrhages),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在脑出血中,壳核出血要远远超过脑叶出血。在非外伤性脑出血中,脑叶出血的发病率为20%左右。国内高血压脑出血尸检材料报告,仍以基底节出血占绝大多数,而脑叶出血仅占3.6—5%。随着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壳核出血与丘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脑叶出血的发病率相对增加。CT脑扫描问世以来,对各部位脑出血的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脑叶出血的临床与CT扫描报告甚少,脑叶出血在内、外科疗法的选择上分歧较大。目前国内对脑叶出血的报道不多,本文就脑叶出血病因,临床表现,CT脑扫描所见、治疗及预后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经 CT 扫描确诊的112例壳核出血和46例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比较,探讨了两种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脑叶出血的临床特征较壳核出血有很大区别。首先,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壳核出血轻而少,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脑叶出血脑膜刺激征多。其次,脑叶出血偏瘫少而多为不完全性瘫。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老年人(≤60岁)脑叶出血50例,均经CT证实。本组脑叶出血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肿部位以顶叶和累及顶叶为多,血肿容量2—128ml。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症状CT扫描及预后有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于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自CT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已有少数报道。我院在1984~1987年间共收治CT证实的脑叶出血45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28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64:1。年龄10~77岁,(平均43.6岁)。诱因:剧烈运动后  相似文献   

5.
脑叶出血是指皮质下的白质出血,故又称皮下出血。脑叶出血的发生率据国内尸检资料统计约为3~5%,而多见于额、颞、顶叶,枕叶出血仅3例。枕叶出血的临床尚未见报导,现就我们收治的3例枕叶出血的临床与CT报告如下。例1,男性,74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在晚上看电视中突感双眼视物模糊,但无黑朦、复视及幻视,不伴有头痛呕吐,病后7天入眼科。CT脑扫描提示双枕叶梗塞,3天后转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6年。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无言  相似文献   

6.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在脑出血中并不少见。既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腰穿等检查确诊。CT扫描应用后,脑叶出血的诊断定位更准确。现将我科1985.10月~1986.10月收治的脑叶出血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8例,在入院后行颅脑CT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行MRI与颅脑CT诊断的一致性较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中,CT扫描检出率较高;脑深部挫伤与脑叶挫裂伤诊断中,MRI准确性较好。MRI病灶检出率相比CT明显提高(P〈0.05)。结论 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相比颅脑CT显著提高,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叶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过去认为其发病率低,国内报告为3.8%,国外报告为5%~10%,一般症状轻、不典型,在临床上较难与其它出血性疾病相鉴别,因而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从CT问世以来,许多神经病学者发现,这类疾病并非少见,有人提出其发病率在15%~34%之间,仅次于壳核出血。有人在180例CT扫描脑出血中,发现基底节出血114例(63.3%),脑叶出血32例(17.8%),占出血的第二位。同时还发现,青年人较多发生,因此,这类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收集1980~1986年国内外发表的30余篇文章,对  相似文献   

9.
脑叶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叶出血,又称大脑皮质下出血,随着CT临床应用以来,国内有少数报道,我院在1984年9月~1986年8月间,收治脑叶出血2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男与女之比2.8∶1,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57.4岁,其中24~40岁4例,41~60岁8例,61岁以上11例,发病时诱因:各种体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临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自CF应用于临床后,发现不少无明显部位体征的脑出血,如脑叶出血、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了提高SAH的确诊率,将我科初诊为SAH 250例进行了CT检查,比较了SAH与无明显部位体征脑出血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等,以期找出规律,指导临床。临床与CT资料本文共收集了250例临床诊断为SAH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40例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CT证实的40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病人,发现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较大,确诊需CT证实。大部分预后较好。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临床死亡率很高,我院自1984~1989年收治脑出血病人180例,其中继发脑室出血40例,现将检查与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88例脑叶出血的病因,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现年轻人的脑叶出血多由脑血管畸形所致,老年人的脑叶出血多曲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并发现偏盲、失语等体征,有助于部分脑叶出血病人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鉴别,体征“分离”与眼位异常有助于部分脑叶出血与壳核、丘脑出血病人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科依据脑CT扫描图象,采用脑内血肿清除器及尿激酶溶解法对147例脑内血肿病人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本组47例病人,男29例,女18例,年龄在42~68岁。有高血压41例,脑外伤4例,原因不明2例。病人清醒15例,朦胧13例,昏迷19例。完全偏瘫31例,轻偏瘫12例,无瘫痪4例。头颅CT示壳核出血29例(其中4例破入脑室),丘脑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7例。康复护理 1、术后观察:监测血压和意识,本组多为  相似文献   

14.
脑叶出血是指大脑某一叶的皮层皮层下白质出血,过去报导甚少,其发病率约占脑出血尸检数的5%—10%,CT检查数的5.7%—23%。本文经手术证实为高血压脑叶出血后血肿形成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池、脑叶血肿较少见 ,且常常误诊为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但其原因与脑出血不同 ,治疗原则也不同。为提高对其认识 ,我们将 1992年至今诊治的 15例报道如下 ,并对其临床特点和 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5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6.
脑叶出血是指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发病率低于大脑基底节区出血。本文收集1991-01~1999-01收治的经颅脑CT证实的脑叶出血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1例;脑血管病史5例,其中脑出血2  相似文献   

17.
癫痫有时是脑内出血(ICH)的首发体征;一些病人的癫痫发作可成为脑出血的永久性后遗症。本文论述了脑内出血(ICH)病程中癫痫的发生率和发作时间、癫痫与出血部位的关系、外科治疗及临床后果。作者研究分析了经 CT 证实的123例原发性脑内出血(ICH),年龄23~85岁(平均61.8岁),78%有高血压病史;男性占46%,女性54%。平均随访4.6年。本组123例病人有31例(25%)在住院前、住院期间和住院后5年内至少有一次癫痫发作。出血症状表现为癫痫者占13%。脑叶出血病人中癫痫发生率最高。脑叶出血44例(33%),额叶11例,枕叶9  相似文献   

18.
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多发生于老年人 ,临床上以痴呆、精神症状、反复性和 /或多发性脑叶出血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是淀粉样物沉积在皮质和脑膜动脉 ,特别是小动脉管壁中层及外层。现将我院 5a间住院 12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 71(5 8~ 84)岁 ,其中 8例有痴呆及精神症状 ,5例有 2次脑叶出血 ,5例为多发脑叶出血 ,2例为 2次及多发脑叶出血 ,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合并脑梗死。2 讨论本病多发生于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男女发病大致相同 ,多以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为首发临床…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脑出血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我院经CT证实的住院脑出血病人3200例中有复发性脑出血103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 100例为2次出血,3例为3次出血,脑出血复发率为3.2%,2次出血者以基底节-基底节型最多(60%),3次出血者3例均同时有基底节出血。61.2%再出血病灶位于首次出血的对侧,2例出血间隔时间大多在1年内(40.7%),基底节-基底节型预后较差。结论 复发性脑出血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高血压控制不良可增加再出血的危险;基底节-基底节型出血原因多考虑高血压,而脑叶-脑叶型出血很可能与淀粉样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12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6例、脑叶出血22例、脑室出血15例、基底节区出血7例;DSA异常93例,异常率77%,以动脉瘤最常见(46%),动静脉畸形(AVM)次之(23%),烟雾病较少(6%)及其它异常(3%)。在SAH中动脉瘤占显著优势(64%),而在脑叶及脑室出血中AVM多见(分别为59%、40%)。年龄≥40岁组动脉瘤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2.4倍,相反<40岁组AVM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6.4倍。结论 SAH的病因多为动脉瘤,而脑叶出血或脑室出血以AVM多见。对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是鉴别血管病因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