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合成并设计具有较好清除自由基作用及较好理化性质的灯盏乙素苷元4'-烟酸酯类衍生物.方法:灯盏乙素苷元与二氯二苯甲烷在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加热条件下制备6,7-二苯缩酮保护灯盏乙素苷元,所得产物与取代烟酸在偶联剂DCC/DMAP的条件下缩合制备6,7-二苯缩酮保护灯盏乙素苷元4'-烟酸酯(5a ~5e),后者经过乙酰氯/甲醇体系脱去保护基,获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5个未见报道的灯盏乙素苷元4'-烟酸酯(6a ~6e),合成的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均经过1HNMR,ESI-MS以及ESI-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用于灯盏乙素苷元4'-烟酸酯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较好理化性质的灯盏乙素苷元4'-L-氨基酸酯衍生物.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与N-Boc L-氨基酸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缩合制备6,7-二苯缩酮保护灯盏乙素苷元4'-N-Boc L-氨基酸酯(4 a~4 c),后者经过酰氯/甲醇体系脱保护基,获得目标化合物灯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收集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灯盏乙素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使用HPLC结合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比分析给药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样品,并且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对照来鉴定主要代谢产物。结果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胆汁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6-O-甲基-灯盏乙素(6-O-methyl-scutellarin,M3)、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和灯盏乙素(黄芩素苷,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和灯盏乙素(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粪便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结论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发生了广泛的代谢,并且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新的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以硫代水杨酸双硫化合物为原料制得N,N′-(2,2′-二硫-双-苯甲酰)-双-甘氨酸,在DCC作用下与N-取代甘氨酸缩合合成了8个N,N′-[N,N′-(2,2′-二硫-双-苯甲酰)-双-甘氨酰]-N,N′-双-烃基取代-双-甘氨酸类化合物(DL_(1-8))。化合物DL_5和DL_8对大鼠ACE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灯盏乙素及其衍生物和三氧化二砷单独及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每组设6个复孔。用药组为灯盏乙素及其衍生物(灯盏乙素苷元与四乙酰灯盏乙素苷元)单独用药,以及与5μM三氧化二砷一起联合用药。用MTT法测试它们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灯盏乙素单独用药时,剂量为1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时,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1±5.56)%、(18.18±3.46)%、(35.72±5.27)%;灯盏乙素与5μM As2O3联合用药时,抑制率分别为(13.55±3.54)%、(32.6±5.09)%、(35.29±6.96)%。灯盏乙素苷元单独用药时,剂量为1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时,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13±5.46)%、(1.68±6.55)%、(3.86±5.51)%;与5μM As2O3联合用药时,抑制率分别为(17.90±2.41)%、(28.13±4.63)%、(34.94±2.41)%。四乙酰灯盏乙素苷元单独用药时,剂量为1μmol·L-1、5μmol·L-1、10μmol·L-1时,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76±5.07)%、(1.34±4.07)%、(-0.40±7.59)%;与5μM As2O3联合用药时,抑制率分别为(16.52±5.91)%、(17.25±3.89)%、(13.62±7.24)%. 结论 单独用药时,灯盏乙素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灯盏乙素苷元及四乙酰灯盏乙素,糖基的去除和乙酰化使其作用减弱;与三氧化二砷联用时,灯盏乙素及灯盏乙素苷元对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灯盏乙素苷元单独使用无抑制活性,却能显著增强三氧化二砷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灯盏乙素苷元与三氧化二砷联合用药具有治疗乳腺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新的肝胆显像剂,我们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N-(取代笨氨甲酰甲基)亚氨二乙酸类化合物。经初步动物试验发现其中有两个化合物分别在肝胆道、肾脏内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丽  刘东阳  江骥  胡蓓 《医学教育探索》2006,(8):I0009-I0011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经醇提后的一类总黄酮,其主要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苷(scutellarin,又名灯盏乙素、野黄芩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栓死等所致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对冠心病、高黏滞血症、白斑癌变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将灯盏乙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灯盏乙素对心脑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乙素,所以常用主要含灯盏乙素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片剂进行研究。1.1对脑血管的作用:Hu等[1]用灯盏花素对缺…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力  胡玲琼  吴江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1):705-706
中药灯盏花注射液是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灯盏细辛的乙醇提取物 ,其有效成分为灯盏花总黄酮 (2ml灯盏花注射液含总黄酮 9mg)。本文就近几年来对灯盏花注射液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1 .1 灯盏花注射液的化学成分 灯盏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灯盏花总黄酮 ,迄今共分离出 4个黄酮苷〔1〕 ,分别为灯盏乙素、灯盏甲素、5 ,6,4’ 三羟基黄酮 7 O β D 半乳糖醛酸苷以及黄芩素 7 O β D吡喃葡萄糖苷 ,其中后者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另外 ,从灯盏细辛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得了 5个化合物〔2〕,经波谱鉴定为 :3 ,4 二羟基苯…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与较高口服吸收性的非环核苷膦酸双L-氨基酸酯衍生物(8a-d)。方法:以2-氯乙醇为原料,通过与多聚甲醛-氯化氢作用形成2-氯乙基-氯甲基醚,后者与亚磷酸三乙酯缩合形成2-氯乙氧甲基膦酸二乙酯,再与2-氨基-6-氯嘌呤缩合得到2-氨基-6-氯-9-[2-(二乙氧基膦酰甲氧基)乙基]嘌呤,所得产物分别与环丙胺或4-甲氧基苯硫酚缩合得到2-氨基-6-环丙胺基/(4-甲氧苯硫基)-9-[2-(二乙氧基膦酰甲氧基)乙基]嘌呤,再经三甲基溴硅烷脱去膦乙酯,得到6-取代嘌呤非环核苷膦酸,后者与N Boc L-氨基酸溴酯缩合,并经乙酰氯/甲醇体系脱去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8a-d)。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经核磁共振氢谱与质谱进行了结构鉴定,表明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用于非环核苷膦酸双L-氨基酸酯衍生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12个3,4-二取代芳脂胺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_(a-e)以取代芳醛与3,4-二取代苯乙胺缩合,还原后成盐;化合物Ⅲa-e以3,4-二取代苯甲醛与相应的胺同法制备;化合物Ⅱa,Ⅱb则分别以Ⅰa和Ⅰe为原料进行氮甲基化和氮磺酰化反应制备。将11个化合物进行实验性大鼠急性降压实验,大部分呈现降压活性,其中N-(4-二甲氨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Ⅰe),N-甲基-N-(3,4,5-三甲氧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盐酸盐(Ⅱa)和N-(4-甲基苯磺酰基)-N-(4-二甲氨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苯乙胺(Ⅱb)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化合物Ⅰe的降压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红景天苷类似物,并初步分析评价对2,2-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方法:以O-乙酰基溴代葡萄糖、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为供体,以苯甲醇、苯乙醇取代物为糖配体合成红景天苷类似物。采用微孔板定量法分析测定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确定其在清除DPPH·反应达到50%时的IC50(μgDPPH·/ml)。结论:所合成类似物皆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的能力,尤其是化合物1-(4-羟基苯基)甲基-β-D-葡萄糖苷和1-(4-羟基苯基)甲基-β-D-半乳糖苷,其IC50分别为4.57μg/ml,5.15μg/ml,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IC50:12.32μg/ml),显示有很好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保留因子(k值)与流动相的pH值,导出了pH-k的曲线方程,并通过曲线拟合软件求出拐点即是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采用振荡-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HPLC对灯盏花乙素苷元离解常数的测定中k-pH曲线符合S型数理模型,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油水分配系数在水相pH3.0~8.0范围内不随pH变化而变化。结论∶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HPLC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便简单,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红景天苷类似物,并初步分析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以O-乙酰基溴代葡萄糖、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为糖基供体,芳环不同取代的苯甲醇、苯乙醇为糖基配体通过Koenigs-Knorr法制备红景天苷类似物,并采用微孔板定量法分析测定其对2,2-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合成了10个类似物糖苷,确定了其在清除DPPH.反应达到50%时的IC50(μmol/L)。结论:所合成类似物3-(3,4,5-三羟基苯基)丙基-β-D-葡萄糖苷和3-(3,4,5-三羟基苯基)丙基-β-D-半乳糖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IC50分别为36.7μmol/L和39.7μmol/L,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IC50(54.6μmol/L)。  相似文献   

14.
报告对2.2′-二胺基二乙醚合成方法的改进。改进内容及结果:(1)自制邻苯二甲酰亚胺钾,母液可重复利用,产率为98%(文献是97%);(2)改用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2,2′-二氯二乙醚作原料,产率为98%(文献是96.3%);(3)改用氢氧化钾作溶液,在常压下蒸馏,胺不损失,产率为87.5%;(4)改用无水乙醇取代乙醚得到最终产品,表征满意,产率为52%(文献是36%)。本合成法可使各步产率有所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传统苦味药用植物苦郎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苦郎树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中的药用植物,常被用来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哮喘、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外,它也是一种常用的苦味补药。目前已报道从该种植物中提取出多种化合物,这些水溶性或醇溶性化合物具有止痛、止泻、抗疟、降血糖、镇静、平喘、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关节炎等多种作用和疗效。这些经研究证实的药理作用与苦郎树的传统药用用途相吻合,然而针对苦郎树中所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提纯化合物的生物学研究较少。本文将有关苦郎树的各类文献进行详尽的整理与综述,系统分析和评价了这种药用植物的功效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O-DE)、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缩水甘油醚(PDMS-DE)与无水哌嗪以1:1: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合成环氧封端的聚醚胺(ePEA),然后将ePEA分散在水相中与明胶混合,浇铸固化成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手段研究了明胶-环氧聚醚胺交联膜的结构和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明胶膜相比,交联膜中的环氧聚醚胺与明胶之间出现了新的化学交联结构,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交联膜对Cu2+、Pb2+、Cd2+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且吸附能力随着ePE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双膦亚胺叶立德中间体(2,2′-双膦亚胺苯甲酸苄酯)。方法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分别经LiA lH4还原、芳香重氮盐重氮化制得邻叠氮基苯甲醇和经芳香重氮盐重氮化、与SOC l2反应制得邻叠氮基苯甲酰氯。两种产物酰化得到双叠氮基苯甲酸苯甲酯,再与三苯基磷发生Staud inger反应,制得双膦亚胺叶立德中间体(2,2′-双膦亚胺苯甲酸苄酯)。结果该方法简单,条件温和,产物稳定,收率达到88%。结论利用该中间体进一步发生双串联aza-wittig反应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喹唑啉酮类稠杂环药物,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野黄芩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静脉内注射脂多糖(30 mg/kg)以诱导急性肺损伤。1 h后分别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芩素(0.1、0.5和1.0 mmol/k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还原法检测肺组织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及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0.5和1.0 mmol/kg的黄芩素能减少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白细胞介素10水平。脂多糖注射后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和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黄芩素处理后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减少。脂多糖能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但黄芩素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后可消除黄芩素对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此外,黄芩素还能减少肺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渗出。结论  黄芩素可能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来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黄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stromal cells,BMSCs)移植术后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体外全骨髓细胞贴壁筛选培养法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1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苷元组、BMSCs移植组(简称移植组)和BMSCs移植联合大黄苷元组(简称联合组)。再灌注后24 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入移植组和联合组大鼠脑内;大黄苷元组和联合组予大黄苷元灌胃用药。移植后7、14和28 d,模型各组取脑组织用于检测。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微血管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免疫球蛋白抗体G(immunoglobulin G,IgG)、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col 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 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微血管残缺、破损明显,脑组织中IgG和MMP-9表达增强,ColⅣ和TI MP-1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苷元组、移植组和联合组大鼠微血管结构改善明显;大黄苷元组和联合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IgG表达和MMP-9活性减弱,ColⅣ和TI MP-1表达增强。联合组大鼠于移植7d时的微血管结构较移植组完整,其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ColⅣ表达较移植组增强,14 d时大鼠脑组织中MMP-9活性较大黄苷元组降低,TI MP-1表达增强,28 d时TI MP-1表达较移植组增强。结论:大黄苷元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微血管基底膜ColⅣ降解减少,通透性降低,并与BMSCs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TI MP-1表达以调节MMP-9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