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军  崔晴 《中外医疗》2010,29(22):97-98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共42例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气胸中,足月儿33例,早产儿9例。剖宫产儿34例,顺产8例。10例与呼吸机使用有关,12例与复苏囊使用有关,20例以上为自发性气胸。13例气胸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13例经穿刺抽气后好转,5例经胸腔闭式引流缓解。结论剖宫产、复苏囊使用、胎粪吸入、呼吸机等因素是新生儿气胸常见病因。早产儿气胸多与呼吸机应用有关。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气胸,应提高警惕,仔细查体,及时拍胸片。轻度气胸经保守治疗可缓解,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气胸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近8年收治的61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新生儿气胸发生率为0.89(61/6820)。继发性自发性气胸33例(55.1%),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22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例;医源性气胸25例(41%),其中机械通气21例,复苏囊加压给氧4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例(5%)。双侧气胸21例(34.4%),单侧气胸40例(65.6%)。肺压缩<30%24例(39.3%),给予保守治疗;>30%37例,其中8例行胸腔穿刺抽气,29例(47.5%)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54例(88.5%),死亡例7例(11.5%), 医源性气胸死亡率达20%(5/25),占气胸死亡病例的66.7%(5/7)。结论 胎粪吸入综合征及机械通气是新生儿气胸的主要原因,提高新生儿气胸的认识、合理应用呼吸机、及时正确处理是新生儿气胸的防治关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入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气胸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方法对本院2005至2007年收治的新生儿气胸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气胸多见于足月儿,绝大部分继发于肺部疾病,不适当的正压通气亦导致气胸的发生。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防止肺部疾病的发生,避免错误的气道加压,可减少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气胸的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年来共收治新生儿2326例,发生26例新生儿气胸,发病率为1.1%,其发病与生后窒息复苏、羊水污染、剖宫产、机械通气有关,多在生后24 h内发病。结论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新生儿气胸逐渐被重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细节应引起重视,正压通气要掌握好压力,积极推广T组合。气管插管位置准确,不能过深。新生儿呼吸机应用掌握好参数的调节,及时复查胸片。新生儿气胸要早发现,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对本院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侧气胸5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3例;30例患儿中肺部病变13例,有窒息复苏史17例.其中27例痊愈出院,2例入院24 h内自动出院,1例死亡.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急救的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所致新生儿气胸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对本院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侧气胸5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3例;30例患儿中肺部病变13例,有窒息复苏史17例.其中27例痊愈出院,2例入院24h内自动出院,1例死亡.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急救的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所致新生儿气胸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气胸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平辉  熊英  覃琳 《西部医学》2005,17(6):612-6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性气胸15例,多为足月儿(80%),早产儿20%,多与胎粪吸入、窒息缺氧、感染等有关;气胸出现时间较早,预后较好.医源性气胸多为早产儿(75%),气胸出现在使用呼吸机或CPAP的过程中,气囊加压给氧后,气胸出现时间较晚,预后较差.自发性气胸多为足月儿,气胸出现时间较早,预后较好.结论减少胎粪吸入,窒息缺氧,正确使用呼吸机或CPAP,气囊加压给氧是预防新生儿气胸的关键,病理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多采取保守治疗,医源性气胸采取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9.
10.
气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因肺泡过渡膨胀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发生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死亡。因此,了解气胸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测,对减少气胸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3年内收治的21例新生儿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HFOV治疗27例气胸,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2 h、24 h、48 h监测动脉血气及呼吸机参数。采用SAS8.1软件分析,数据以(x珋±s)表示,对组内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FOV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aw、FiO2逐步调低,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较好,已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为NICU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05—2010年共收治新生儿气胸4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法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145例气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通气方式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法,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法。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时间、用氧总时间、住院时间、pH值、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比两组患儿出院6个月后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总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O_2、PaO_2/PAO_2高于治疗前,观察组pH值、PaO_2、PaO_2/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I、PaCO_2低于治疗前,观察组OI、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复查,观察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肺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机械通气法比较,高频振荡通气法可缩短气胸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总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稳定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儿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6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5例,双侧气胸3例;保守治疗22例,气胸自行吸收20例,2例原发病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自动出院;一次性穿刺抽气治疗2例,气胸吸收1例,1例放弃治疗;闭式引流2例,气胸治愈。结论新生儿气胸大多合并有肺部疾病:肺部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肺部畸形等。医源性因素多为窒息复苏、机械通气;大部分气胸肺压缩〈30%,经保守治疗能自行吸收,如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需一次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气胸常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防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新生儿气胸的91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所搜集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1例临床病例中,按气胸类型分类,自发性气胸23例(25.3%),继发性气胸68例(74.7%);男女比例为52:39,平均出生体重2515.7 g;继发性气胸及自发性气胸患儿胎龄构成之间存在差异(P=0.002);单侧气胸比例高于双侧气胸(80.2% vs 19.8%)。继发性气胸中胎粪吸入比例最高;两种类型气胸的临床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P=0.026)。继发性气胸需要更强有力的治疗,包括镇静吸氧、穿刺负压吸引、机械通气等手段;最终好转80例(87.9%),死亡7例(7.7%),自动出院4例,两组患儿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气胸仍不少见,继发性气胸尤其是医源性操作因素仍占较大比例,需要医生提高临床操作规范,尽量避免医源性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气胸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新生儿气胸的病例资料。结果胎粪吸入综合征及产时窒息予复苏为气胸发病的主要原因;使用改良胸腔穿刺进行治疗肺压缩面积〉30%的新生儿气胸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19.
顾春燕  蒋曙红 《中外医疗》2010,29(28):53-53,55
新生儿气胸为NICU常见的急症之一,可为医源性、病理性、自收性和特发性4种类型,本组资料显示病理性及医源性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医源性因素,规范窒息复苏,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应用高频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新生儿期多种危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机械通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我科1997年3月~2000年12月期间的因呼衰而运用机械通气治疗的24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