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覃星悦  肖海  樊金莲  梁妙玲 《广西医学》2012,34(12):1641-1643,1651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后炎症因子及其与术后新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42例(共48条)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施行CAS前后分别检测主动脉根部血样(全身血)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处血(局部血)白介素-6(IL-6)、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术后行MRI扫描检查有无大脑缺血性损伤。结果 CAS术后,局部血样IL-6水平为1.84~6.78 pg/ml,明显高于全身血样的1.02~3.41 pg/ml(P<0.01),局部血样与全身血样中的IL-18、TIMP-1、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症状性狭窄患者局部血IL-6水平为4.6(2.7~11.2)pg/ml,明显高于全身样本的2.4(1.1~5.5)pg/ml(P<0.01)。局部IL-6高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血管损伤密切相关(P=0.02)。结论由粥样斑块释放的IL-6极有可能是CAS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存在CAS)28例、对照组(不存在CAS)72例。比较2组血清CD147、MMP-9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CD147、MMP-9对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CAS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CD147、MMP-9与CAS程度(IMT、斑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D147、MMP-9水平更高(均P<0.05);血清CD147、MMP-9均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D147、MMP-9联合诊断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CAS的AUC值为0.907,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D147、MMP-9与IMT、斑块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性质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AS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四组人员的MMP-9、IL-6、hsCRP血清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IL-6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而不稳定斑块组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或〈0.01)。结论 MMP-9、IL-6及hsCRP与CAS的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可能是不稳定性斑块的临床标志物,为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干预疗效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0-43
目的 比较颈动脉支架植入(Carotid artery stent,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效果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选择性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6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CAS组43例与CEA组43例,CEA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S组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 MMSE)、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 CEA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CAS组(25.58%)(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MoCA评分和MMSE评分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MoCA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CEA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血清MMP-9和TIMP-1水平低于CAS组(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效果优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少,且减低MMP-9和TIMP-1水平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血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DSA检查证实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22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施行CAS前、后分别检测血清WBC、hs-CRP、IL-6水平。结果:CAS成功率100%,hs-CRP及IL-6水平在CAS术前处于较高水平,CAS术后3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于CAS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术后短期可能加重炎症的级联反应,其原因可能是斑块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 G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一氧化氮(N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AS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服用2个月后检测血清HCY、血浆NO水平的变化;采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CAS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CY水平及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A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并能减轻CAS患者IMT.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A组即CAS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产生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较B组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LDL-C、IL-6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S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脉通颗粒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的作用机理.方法:①临床研究:将77例CAS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血脉通颗粒)和对照组(32例,辛伐他汀),疗程0.5 a,现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变化情况;②动物实验:用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制作家兔CAS模型,分成治疗组(血脉通大、中、小剂量组)和时照组(辛伐他汀),干预84 d后,观察各组家兔血脂、血清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结果:临床治疗组治疗后TG、ox-LDL、LPa、MDA、MMP-1均有明显降低,SOD、HDL-C升高.实验发现血脉通颗粒可调节家兔血脂、降低CEC、MMP-1、MMP-9并升高其TIMP-1的水平.结论:血脉通颗粒可有效调控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hs-CRP浓度,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39例)、稳定斑块亚组(51例)及无斑块亚组(30例),将有斑块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亚组(28例)、中度狭窄亚组(45例)、重度狭窄亚组(17例),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MMP-9、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t=11.716,t=10.759,P均<0.01)。随着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增加,MMP-9、hs-CRP水平升高(P均<0.01);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MMP-9、hs-CRP水平也升高(P均<0.01);且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MMP-9、hsCRP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存在差异,MMP-9和hs-CRP可能是不稳定性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潜在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治疗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做血清hs-CRP、TNF-α、IL-8、MMP-9做比较.采用随机分组,将112例HHcy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供血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5 mg口服,qd,VitB12 0.5 mg口服,qd,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做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hs-CRP、TNF-α、IL-8、MMP-9检测并比较.结果 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治疗8周后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 叶酸和VitB12治疗在降低t-Hcy的同时可以降低血清hs-CRP、TNF-α、IL-8、MMP-9,HHcy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性应激反应有关,而叶酸和VitBn能减轻这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108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TIMP-1、IL-6、TNF-α、hs-CRP、NO、iNOS等指标。结果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MMP-3、TIMP-1、IL-6、TNF-α、hs-CRP、iNOS、TG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IL-6、TNF-α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MMP-3、IL-6、TNF-α和hs-CRP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60例UAP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hsCRP水平为(21.88±6.35)pg/L、(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DM合并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洛他唑组,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各组血清中血清IL-1、hs-CRP、MMP-9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血清IL-1、hs-CRP、MMP-9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hs-CRP、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西洛他唑组下降幅度大于治疗组(P<0.05);除治疗组TG水平无改善外,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西洛他唑组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低炎性因子浓度、改善血脂代谢,对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0例PIH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测定,另选择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IL_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PIH患者体内存在血浆炎症因子平衡失调。通过调节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人重组C反应蛋白(rhCRP)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下调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表达相关。方法:应用不同浓度rhCRP(1、5、10、20mg/L)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3、6、12、24h),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IL-8水平.以确定炎症模型建立条件。不同时相点加入10μmol/LATO后,ELISA法再次检测IL-6、IL-8水平;RT-PCR法测定FAPP-A、MMP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rhCRP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后,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的IL-6、IL-8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采用10mg/LrhCRP处理12h作为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模型建立的条件。ATO10.7moL/L预处理、共处理均能有效抑制rhCRP所致的IL-6、IL-8升高(P〈0.05),同时也能抑制rhCRP所致的PAPP-A、MMP3mRNA表达升高(P〈0.05);而ATO后处理组IL-6、IL-8水平及PAPP-A、MMP3mRNA表达水平与rhCRP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O具有抑制rhCRP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APP-A、MMP3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L-6和血清hs-CRP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L-6、hs-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适当降低血清IL石和hs.cRP,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