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韦录  李绍森 《广西医学》2012,34(1):35-3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6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选择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性别、血型、病程、首发症状、肿瘤大体、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术前合并症、伴发病、手术性质、手术方式、肝转移病灶部位、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直径、肝转移发现时间、肝转移处理方式、术后化疗方案、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CEA、CA-125、CA19-9、肝功能指标.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病程、组织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肝转移发现时间、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术前抗-HBs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组织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术前抗-HBs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 患者年龄、病程、组织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术前抗-HBs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肝转移6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高 ,对肝转移灶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并进行长期随访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同时对影响生存率的有关因素作一探讨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1.1一般资料本院自1991年1月至2000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了61例大肠癌肝转移灶 (均无其他部位转移 )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1例 ,男女之比1.9∶1 ;年龄25~70岁 ,中位年龄48.2岁。肝转移灶部位 :右肝33例 ,其中单个病灶6例 ,2个病灶10例 ,3个病灶8例 ,3个以上病灶9例 ;左肝19例 ,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999年8月~2008年3月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手术治疗病例42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1年生存率73.8%,3年生存率47.6%。性别、发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原发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CEA水平、原发结肠癌周径等因素对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灶数量和大小、手术方式对此类患者3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灶数量及体积,和采用的手术方式对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本院2001年10月-2011年1月资料完整的551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性别、年龄、是否存在肝转移、是否手术、是否进行放化疗与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相关,而肿瘤部位、吸烟、饮酒及是否病理确诊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关。Cox多因素分析同样显示,年龄、是否存在肝转移、是否手术、是否进行放化疗等4个指标也是胰腺癌患者能否获得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龄、是否手术、是否进行放化疗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相关,可作为胰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进行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90例HBV感染者5项血清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5项标志组合模式以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各占第一位;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占第二位;第三位是抗-HBc、抗-HBe阳性.同时还有抗-HBe/HBeAg、抗-HBs/HBsAg各同时阳性的少见模式.提示了解各血清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判断病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可切除性胰腺癌8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胰腺癌患者中,术后出现肝转移31例,转移率为37.3%。术后肝转移与胰腺癌肿瘤大小(χ2=9.606,P=0.002)、有无血管浸润(χ2=4.794,P=0.029)及UICC分期(χ2=5.318,P=0.021)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伴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预后极差(χ2=9.967,P=0.002),伴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8 d和320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肝转移能够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胰腺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高,可作为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血管浸润及UICC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50%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且预后往往较差。肝转移灶同步切除可提高CLM患者预后水平。目的 探讨CL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联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行同期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病理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肝转移灶分布位置,将患者分为单侧肝转移组及双侧肝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CLM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57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7例,年龄31~82岁。按照转移灶位置分为单侧肝转移组和双侧肝转移组,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共成功匹配31组。双侧肝转移组患者肝转移灶数目>3的比例显著高于单侧肝转移组(51.6%vs 9.7%,P<0.05),而OS[19.00(13.0,37.0)个月...  相似文献   

9.
李琪  陈真婧  俞明明  崔巍 《浙江医学》2018,(13):1438-144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1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在贫血、肠梗阻、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肝转移灶最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更易合并贫血,肝转移灶相对较大;在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上各有特点,左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浸润型为主,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隆起型为主,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溃疡型为主;在肠梗阻发生率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高于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均P<0.05),而左、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死亡52例,存活37例;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生存期为19(10,4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2%;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方式是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影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敏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397-398
目的探讨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各型病人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与一般肝炎基本相同.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抗-HBs(-)、抗-HBe(-)、抗-HBc(-)的病例占75.0%,抗-HBs(+)、抗-HBe(-)、抗-HBc(-)的病例占12.5%,抗-HBs(+)、抗-HBe(+)、抗-HBc(+)的病例占5.6%,抗-HBs(+)、抗-HBe(+)、抗-HBc(-)的病例占2.8%,抗-HBs(-)、抗-HBe(+)、抗-HBc(+)的病例占2.8%,抗-HBs(-)、抗-HBe(+)、抗-BHc(-)的病例占1.4%.结论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与普通肝炎无明显差别,但病程稍长,预后较好.少部分病人不排除HBV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胰腺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方案治疗模式疗效的评价,探讨胰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模式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10.6个月,1年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37.0%,2年生存率14.9%。影响全组胰腺癌肝转移生存的单因素有:KPS(karnofsky)评分,治疗前CA199水平,首次治疗前后CA199变化,治疗前分期,有无原发灶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有无黄疸和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变化和化疗方案在胰腺癌的生存中并没有明显影响。在全组102例患者中,多次介入者的MST较单次介入者长7.7个月(16.7 vs. 9.0个月,P=0.000),其1年和2年的OS分别为67.2% vs. 29.7%和42.7% vs. 9.5%。治疗前有原发灶切除术的患者MST较无手术史者长4.2个月(13.2 vs. 9.0个月,P=0.024),1年和2年的OS分别为63.6% vs. 34.0%和22.7% vs. 12.6%。有放疗者的MST较无放疗者长3.0个月(13.0 vs. 10.0个月,P=0.673),1年和2年的OS分别为54.5% vs. 32.7%和27.3% vs. 11.7%。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手术可以使胰腺癌肝转移死亡风险下降78%(P=0.001,95% CI:0.095~0.521)。结论 对于胰腺癌肝转移病例,介入治疗和原发灶的手术可带来生存获益,无明显证据提示联合放疗可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7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或患者死亡)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状况, 以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随访终点, 274例患者中, 242例死亡, 32例存活, 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 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24.6%、10.7%、4.6%。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 TNM分期、有无肝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血清CA242水平、NLR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P <0.05) , 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血清ALB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无关 (P>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2 cm、c TNM分期为III~IV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37 U/m L、血清CA242>20 U/m L、NLR> 4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而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益因素 (P <0.05) 。结论 肿瘤大小、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及CA242水平、NLR及治疗方式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Regional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RIAC) has been more valuable to improv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s, and adjuvant RIA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longing survival and reducing risk of liver metastasi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but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or multiple-phase RIAC (preoperative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IAC) for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the effect of multiple-phase RIAC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adenocarcinoma was evaluated, and its safety and validity comparing with postoperative RIAC were also assessed. Methods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cancer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group A (n=-50) were treated with new therapeutic mode of 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mbined with multiple-phase RIAC, and those in group B (n=-50) were treated with 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IAC in the same period. The feasibility, compli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w therapeutic mode were evaluated by tumor size, serum tumor markers, 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 (CBR), surgical complications, mortality and toxicity of RIAC.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median survival time, incidence of liver metastasis, survival rate at 1, 2, 3 and 5 years were also observed. Life curves were gener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The pain relief rate and CBR in group A was 80% and 84% respectively. Serum tumor markers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tumors size decreased in 26% of patients after preoperative RIAC in group A. No mor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mortality or severe systemic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group A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incidence of liver metastasis in group A was 34% which was lower than 50% in group B.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in group A were 15.5 months and 18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1-, 2-,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54.87%, 34.94%, 24.51% and 12.2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urvival time or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Multiple-phase RIAC is effective in combined therapy of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s by enhancing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and reduction of liver metastasis, without negative effect on patients' safety or sur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rAAV2-GFP)、实验组(腹腔注射rAAV2-slug-siRNA)。10周后利用CO2麻醉法处死裸鼠,观察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重量,抑瘤率,肝、胃肠、腹腔转移,腹水等情况,及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MVD)。RT-PCR检测移植瘤的slug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成瘤率100%。实验组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70.83%。阴性对照组诱发的裸鼠胰腺癌质地硬,肿块向四周浸润并形成癌性粘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膜、肝、毗邻脏器转移率和形成腹水率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MVD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RT-PCR)和slug蛋白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rAAV2-slug-siRN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原位胰腺癌移植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搜索截至2012年8月的CNKI、CBM、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的相关随机研究.收录并比较单纯手术切除术和非手术治疗(射频消融、化疗、肝动脉栓塞及药物等)的随机临床研究(不受语言、盲法及发表状况限制).由2位评价者依据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主要观察围手术期(30 d)的死亡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生存率指标.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前无手术治疗PNETs肝转移临床效果的Meta-anlaysis、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非完全随机研究(quas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QRCT)文献.查得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RCS)纳入,涉及1020例.单纯手术切除术与肝动脉栓塞术(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HAE)、经动脉治疗(intra-arterialtherapy,ITA)、药物(奥曲肽)、全身化疗等非手术治疗PNETs相比较,3年生存率[OR =0.24,95%CI(0.11,0.53),P=o.0004]及5年生存率[OR =0.16,95%CI (0.12,0.22),P<0.00001]显著升高,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109.5±19.02)vs(31.2±5.97)个月,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98.3±2.8)vs(62.5±22.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低.结论 手术切除术是治疗PNETs肝转移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治疗安全有效,生存期明显延长,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由于目前缺乏RCT,手术切除治疗PNETs肝转移有效的证据需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对该肿瘤外科手术难度和风险加深认识 .方法 :对确诊肝外胆管癌 95例中的 85例手术病例 ,其中 36例行肿瘤切除 ,选择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类型、形态类型、肿瘤大小、周围血管及神经浸润、肝脏及淋巴转移 9个影响因素 ,进行切除组与非切除组单因素对照分析 .结果 :全组手术率 89 4 7% ,切除 36例 (37 89% )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胆管癌切除的显著性因素有肿瘤组织学、管壁浸润深度、外周浸润、转移、肿瘤形态大小和肿瘤部位 (P <0 0 5 ) ,而性别、年龄因素对肿瘤切除影响是非显著的 (P >0 0 5 ) .结论 :胆管癌因其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造成切除率低的现实 ,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 ,只有早期诊断技术和手术技术的进步 ,才有望提高切除率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腺鳞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4.2岁;以腹痛、消瘦为主要症状;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例,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部加脾切除1例,姑息性手术2例,1例未行手术,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肝转移2例,腹腔广泛转移1例;病理结果:镜下表现为腺癌和鳞癌细胞混杂;随访4例,术后生存4~15月,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腺癌和鳞癌混杂为组织学特点,呈侵袭性生长,易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