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探究外源性褪黑激素对非繁殖季节和田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试验,选择30只和田羊成年母羊随机分为6组(供体羊和受体羊各3组),5只和田羊成年公羊单独为1组做为配种公羊,分别给予3组供体羊和3组受体羊褪黑激素埋植、孕激素海绵栓结合促性腺激素、褪黑激素埋植结合孕激素海绵栓和促性腺激素处理。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埋植结合孕激素海绵栓和促性腺激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非繁殖季节和田羊母羊的排卵率(P0.05),单纯埋植褪黑激素并未提高非繁殖季节和田羊母羊的排卵率。说明外源性的褪黑激素能够协同孕激素海绵栓和促性腺激素处理促进非繁殖季节和田羊母羊的排卵。  相似文献   

2.
非繁殖季节绵羊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300只阿勒泰大尾羊采用CIDR PMSG法进行诱导发情处理,结果表明CIDR埋植12d和14d没有显著差异,较大剂量的PMSG可以提高母羊产羔率。  相似文献   

3.
为使处于乏情期的奶山羊发情,采用孕酮阴道释放装置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对三原莎能奶山羊种羊场的73只母羊进行诱导发情。试验羊分为三组,将含有孕激素的阴道栓置于试验羊阴道中9d,分别在撤栓前48h、撤栓前24h和撤栓同时(即Oh)配合肌肉注射PMSG 300 IU/只,研究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不同使用时间的诱导发情效果。结果三组羊的发情率分别为52.63%、78.79%和85.71%;同期率分别为42.11%、69.71%和76.19%,三者差异显著(P<0.05);羊只的发情时间集中在撤栓后48 h左右,以48 h为峰值呈现正态分布;发情羊发情持续时间分别为34.81 h、36.46 h和30.67 h。试验结果表明在撤栓同时配合肌肉注射PMSG的发情率和同期率最高,发情持续期最短,是可以在奶山羊生产中应用的诱导发情程序。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绵羊在非繁殖季节同期发情效果,近三年来,我们连续在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利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对绵羊繁殖生产进行了调控试验,并与同年度繁殖季节绵羊同期发情繁殖效果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对指导今后绵羊秋冬羔生产和高频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胚胎移植技术在云南半细毛羊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重点对半细毛羊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适于胚胎移植技术规模化的高效、简化、稳定的程序,提高胚胎移植效率及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用孕酮类海绵栓和Folligon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羊同期发情率达90.3%,91.4%的发情羊集中在去栓后20~36h,其中在20~24h之间发情的母羊占发情羊的67.7%,。Folligon在240I.U~260I.U之间对绵羊同期发情处理是适宜剂量。用CIDR对超排母羊同期发情处理,以同期发情开始处理之日计为0d,第15d开始连续4d、每天2次平行注射FSH(Ovagen)。结果表明,Ovagon对半细毛羊超排均获得较好的超排反应。外源孕酮能有效克服由于黄体退化引起的采胚效率降低的现象。成年羊在可用胚获得率(P<0.05)、A级胚率(P<0.05)胚胎退化率(P<0.01)和受精率(P<0.01)方面均显著高于育成羊,胚胎回收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平均黄体数、采胚数、可用胚数、退化胚数、未受精卵数方面,成年羊虽然也高于育成羊,但经t-检验分析差异均不显著。腹腔内窥镜和手术法移植的产羔率分别为69.64%和64.20%尽管手术法移植产羔率略低于腹腔内窥镜法,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双胚移植产羔率高于单胚移植,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孕酮海绵栓—PMSG法用于云南半细毛羊同期发情能够保证大规模绵羊胚胎移植时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环境的同步性。随着高效超数排卵技术的建立和腹腔内窥镜技术应用于受体移植,胚胎移植技术将在云南半细毛羊育种计划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繁殖季节绵羊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工厂化全舍饲条件下,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350只阿勒泰大尾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其受胎率和产羔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在新品种培育基础上,为了缩短时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利用萨福克肉羊和湖羊的杂交后代(F1、F2代),其中F2代为3/4萨福克血,进行了春季非繁殖季节的同期发情试验.其中非繁殖季节4月同期处理杂一代母羊107只,有发情表现105只,同期率97.23%,配种受胎率83.3%,第一情期受胎率(73/108),67.59%,秋季产羔89胎,产羔羊144只,产羔率161.64%,杂二代母羊第一情期受胎率(72/31),44.93%,秋季产羔29胎,产羔羊37只,产羔率127.59%.  相似文献   

8.
非繁殖季节应用外源生殖激素诱导母羊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诱导发情的定义、机理及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非繁殖季节利用外源生殖激素诱导羊发情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诱导发情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绵羊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时,以M-199为基础液,加入FBS,OCS,以及不同直径(小于8mm或大于10mm)卵泡的卵泡液对体外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的影响。在添加同等浓度促性腺激素(FSH,0.4μg/ml;LH,2iu/ml)时,添加5%FBS或5%OCS的成熟率分别为10.00%和69.30%(P<0.05);体外受精分裂率分别为0和60.84%(P<0.05)。在添加以上浓度促性腺激素和5%OCS的基础上添加3%大卵泡液或小卵泡液时,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53.10%和78.20%(P<0.05);体外受精分裂率分别为50.00%和71.67%(P<0.05)。结果表明,发情牛血清配合大卵泡液可以充分满足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柯尔克孜羊的繁殖率,本试验选择处于繁殖季节的600只柯尔克孜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羊采用一次PG方法处理;对照组为母羊自然发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第一情期的发情情况和发情后卵巢状态,统计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结果显示:试验组同期发情率60%(120/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80/400),差异显著(P0.05)。试验和对照组处理后发情羊的卵巢状态相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胎率分别为75%和78.7%,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羔率分别为94.4%和95.2%,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高寒牧区使用一次PG法对处于繁殖季节的柯尔克孜羊进行处理不仅达到促进母羊发情同期化程度、集中进行人工授精的目的,而且取得了预期的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及产羔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胚胎移植技术在肉用细毛羊纯繁扩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新疆巴州肉用细毛羊基地,2000-2004年在新疆巴州种畜场以胚胎移植技术为主要扩繁手段,用引进的纯种肉用细毛羊实施超排胚移6个批次,累计处理供体71只(次)获可用胚胎504枚,均只获可用胚胎7.1枚,移植受体489只,早检妊娠率56.0%,产羔母羊231只,产羔母羊占移植受体数47.2%。四年内通过超排胚移和人工授精配种繁殖方法,共生产了肉用细毛羊426只,其中胚胎移植生产羔羊241只。四年中淘汰不合格个体24只,对外出售种公羊66只,至2005年年末肉用细毛羊纯繁群的存栏量为260只,是初始数26只的10倍,其中通过胚胎移植手段获得的数量占总增长数量的56.75%。  相似文献   

12.
将45只7月龄麦盖提公羊按体重分为Ⅰ、Ⅱ、Ⅲ组,分别饲喂玉米秆、麦草、混合全价颗粒饲料,结果表明:(1)0~30dⅠ、Ⅱ、组与Ⅲ组间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75、0.284、0.268Kg,说明玉米秆和麦草颗粒饲料优于混合型颗粒饲料.(2)在30~45dⅠ、Ⅱ、Ⅲ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别为0.220、0.222、0.215kg.(3)试验Ⅰ、Ⅱ、Ⅲ组间的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耗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I、II、III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54、0.260、0.247 kg,平均耗料量分别为2.30、2.28、2.31kg; 除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III组(P<0.05)以外,Ⅰ组与Ⅱ组、Ⅲ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4)玉米秆全价颗粒饲料、麦草全价颗粒饲料、混合全价颗粒饲料都为较好的全价颗粒饲料;该三种饲料均适合规模化养殖育肥羊.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高原,该区地面起伏大,冬季(绵羊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这些特殊环境给该区细毛羊的正常产羔及羔羊成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在细毛羔羊护理上的一些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新疆高寒牧区细毛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浅析和设计。该技术方案也能为其它高寒山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选择3-4岁。体重相近的适龄新疆细毛羊96只作母本。成年德国美利奴羊公羊、新疆细毛羊公羊各2只作父本,分别组成1个德6×新早杂交组与新6×新辛对照组。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于2006年10月15日-11月25日配种,2006年4月产羔完毕,哺乳期3个月,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于2007年11月30日(即7月龄以上)进行屠宰试验和产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胴体重、净肉重分剐比对照组高5.74kg、3.88kg。增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养羊业是伊犁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年存栏羊450万只左右,其中细毛羊50多万只。本文介绍了伊犁河谷细毛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导致当地细毛羊产业滑坡的主要原因;在对细毛羊与哈萨克羊的养殖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随着牧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牧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坚持"保毛增肉"措施,走规模养殖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加强优质种群的保护,可以提高细毛羊养殖效益及其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细毛羊业将有望重振辉煌。  相似文献   

16.
德国美利奴与新疆细毛羊F_1羔羊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月龄左右的新疆细毛羊羔羊和当新疆细毛羊与德国芙利奴杂交一代羔羊各50只,分成两组,进行育肥试验,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两组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对断奶羔羊适当补饲适量精料能极显著地提高日增重(P<0.01).试验结束后,选取两组试验羔羊各8只进行屠宰试验,比较不同育肥方式对羊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能极显著地提高胴体重(P<0.01),同时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杂交一代羊在育肥和屠宰性能等方面都优于新疆细毛羊.  相似文献   

17.
烟酸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烟酸对绵羊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将 4 0只始重约 19kg的新疆细毛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 ,分别在日粮中添加 0、10 0、15 0、2 0 0mg/kgDM的烟酸。结果表明 ,在 4个添加剂量组中 ,以 15 0mg/kgDM组效果最好 ,使羔羊平均日增重提高 11.87% (p <0 .0 5 ) ,料重比下降 12 .76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以鱼油为来源的不同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模拟失重大鼠血清红细胞膜微粘度、循环内皮细胞、以及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等脂质代谢的调节。方法:选用3周龄断乳雄性SD大鼠49只,采用最小体差法分为5组:Ⅰ组悬吊对照,饲喂含10%玉米油饲料;Ⅱ、Ⅲ、Ⅳ组悬吊实验组,分别饲喂含0.5%和3.0%鱼油的合成饲料;Ⅴ组地面正常对照组,饲喂含10%玉米油饲料。悬吊时间为30d。结果:血清红细胞膜微粘度Ⅱ、Ⅳ组与Ⅴ组无显著性差异,Ⅲ组红细胞膜流动性有了显著的增加。Ⅱ组较为明显的减轻了模拟失重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增加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含量与鱼油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而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各剂量组中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相对Ⅴ组血清冠心病指数(LDL/HDL)有显著升高而各悬吊实验组中LDL/HDL分别比Ⅰ组降低13.9%、11.1%和31.4%。结论: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补充PUFA会减少失重对脂质代谢的不利作用,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CHD)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7月龄左右健康、体重接近的麦盖提公羊和小尾寒母羊各15只,饲喂麦草全价颗粒饲料,结果表明(1)试验I、II组在育肥30d的总增重和0-30d平均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育肥30d后试验I、II组的总增重分别为8.5、8.8Kg,0-30d日增重分别为0.284、0.283Kg。(2)在30-45d I、II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I、II组分别为0.222、0.233 Kg。(3)试验I、II组间的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I、II组在育肥45d后的全期增重分别为11.9、12.3 Kg,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60、0.267 Kg,平均日耗料量分别为2.28、2.30 Kg;从I、II组全期增重数值可知在饲喂麦草全价颗粒饲料的条件下,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略好于麦盖提羊;该饲料适合规模化养殖育肥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养羊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对我国绵羊,山羊的发展及其分布作了论述,并对2010年肉类(猪、牛、羊)比例做了预测。到2001年我国绵羊数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了4.22倍,羊毛产量增长了11.08倍,其个体产毛量、羊毛品质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改进,并育成细毛、半细毛羊品种20多个。从1993年起存栏羊数中山羊超过了绵羊,现山羊占50%,绵羊占46%。在品种结构上,已向肉用和绒用方向发展。目前山羊肉产量占羊肉产量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