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梅 《医学文选》2005,24(2):297-29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在其建立与维护的过程中,呼吸道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为了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综述如下。1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的丧失,空气直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素梅  谭耀坤 《右江医学》2005,33(5):539-541
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丧失,使下呼吸道丢失过多的水分而欠湿润,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湿化不够.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致细支气管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导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病人充分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将病人颈部至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套管或硅胶管气管套管,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我科采用了输液微泵持续24h给气管内滴药液,从而有效地使呼吸道并发症得到了控制。气管切开术后应用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合理的气道湿化,预防痰痂形成或防止痰液过稀,减少病人烦躁,使病人安全舒适,并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1)对我科2003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56例因喉癌及喉外伤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均给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具体按需要配制湿化药液,连接输液延长管及输液针头,并剪去针头尾部的金属端,固定于气管套管上;(2)密切观察痰液变化,对痰液过稀或过浓时及时调整滴入速度,一般采用4-7ml/h;(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每日更换滴注用品及切口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病室内定时通风,按时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结果(1)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本科使用输液泵持续给气管内滴药液和配合基础护理后本组只有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发生率为1.8%,无1例出现痰痂及呼吸道梗阻现象。如本组1例男性,80岁,因喉癌术后放疗并发咽瘘,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住院70余天,经过上述处理后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现象,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因气管切开术后所致的呼吸道并发症;(2)病人舒适,减少了烦躁;(3)使用及调节方便、灵活、安全,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用输液泵湿化呼吸道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单纯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组30例使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比较2种方法湿化气道的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控制、PaO2升高、痰液量减少、痰培养及胸部X线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PaO2,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保障气道安全。  相似文献   

7.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护理气管切开患者5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选用合适有效的气道湿化,对预防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底,对57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了气道内滴液法,持续氧气雾化吸人法,持续气道湿化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如何进行气道湿化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阻塞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将20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输氧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及气管滴药,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发生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呛咳、肺部感染、窒息的比例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有效地预防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管道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况且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过滤功能由于湿化不足,分泌物干结储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另外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缺氧加重,肺部炎症等,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4.
气道内持续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丢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液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细菌侵入。湿化气道问题,一直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为寻求一种安全、准确、简便的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68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传统的气管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0年-2004年。通过对各种原因所致的40例气管切开病人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保持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通过对21例患者气管切开营造气道满意湿化环境,保持满意湿化的护理,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经过综合湿化护理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提高了疾病康复率.结论 颅脑疾患致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再度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气道满意湿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杏香 《右江医学》2002,30(1):54-55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 ,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 ,其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近些年来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 ,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综述如下。一、合理的氧疗氧疗是气管切开术后常用的治疗或支持措施之一。由于呼吸道的改路 ,丧失了上呼吸道温度调节和湿润的生理功能 ,患者若长时间吸入未经加温湿化的氧气 ,可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粘稠 ,痰液不易咳出 ,加重呼吸道阻塞 ,易造成肺部感染。而吸入充分加温湿化的氧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量输液器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84例气管切开术后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易于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并发症下降。结论: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19.
<正>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的有效途径,在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易引起感染、痰液黏稠而引起气道阻塞,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效的排痰和合理的气道湿化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6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间断滴药湿化法与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护理并作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凤云  买莹  马翠玲 《中外医疗》2010,29(25):73-7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出现气道梗阻、缺氧表现,及时气管切开是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选治疗措施,也常是进一步综合治疗的保障。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失去了生理湿化功能,如果不有效地进行气道湿化很容易造成气道阻塞、合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肺炎肺不张。气道湿化是治疗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