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Syndecan-1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将44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伴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以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yndecan-1的表达,并同时检测p5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所有癌旁正常组织均有Syndecan-1基因的表达,而44例胃癌组织中只有10例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2.7%(10/44),癌旁正常组织中Syndecan-1基因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χ~2=9.14.P<0.05)。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2例有Syndecan-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7%(2/35),不伴淋巴结转移的9例胃癌组织中有8例检测到Syndecan-1 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8.9%(8/9),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 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两组间差异明显(χ~2=23.66,P<0.05)。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Syndecan-1 mRNA的表达低于p53表达阴性的胃癌组织(χ~2=6.18,P<0.05)。结论:Syndecan-1 mRNA表达缺失促进了胃癌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P16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56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7%(32/56),bcl-2蛋白则为59%(33/56).其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高分化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Ⅱ期病例分别占94%(17/18)、86%(12/14)和91%(19/21),明显高于低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病例的22%(4/18)、25%(4/16)和39%(14/36),均为P<0.01;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TNMⅡ期病例分别为86%(12/14)、100%(20/20)、90%(19/21),明显高于浸润黏膜全层、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病例的31%(5/16)、36%(13/36)、40%(14/35),均为P<0.01.结论:早期食管癌检测p16和bc1-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着肿瘤的发展、恶化,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健  陈英杰  陶雅君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08-110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120例经病理医师确诊为乳腺癌的活性标本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做任何放疗和化疗,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51例,Ⅱ期41例,Ⅲ期28例;肿瘤直径1~10cm,<2cm者31例,≥2cm者89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63例,无淋巴结转移5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活性标本中p53的表达。结果 120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0%(96/120),其表达在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不同肿瘤大小其p5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关,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检测p53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测定(RT-PCR-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检验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以RT-PCR-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mRNA的表达,比较其是否与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果 53例胃癌外周血中60.4%(32例)生存素mRNA表达阳性。肿瘤>5cm及≤5cm生存素mRNA表达率分别为78.3%、46.0%。浸润深度达浆膜层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表达率74.2%,高于侵及黏膜下层及肌层的表达率(33.3%),淋巴结有转移者外周血表达率为75.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29.4%)。结论生存素mRNA在外周血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外周血生存素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Tiam 1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Tiam 1(T lymphoma invasion/metastasis 1)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喉癌组织、12例喉癌转移的颈部淋巴结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Tiam 1 mRNA的表达.结果有颈淋巴结转移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原发灶Tiam 1 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75%(6/8)和18.2%(4/22),P=0.0072;有癌转移和无癌转移的淋巴结Tiam 1 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100%(8/8)和25%(1/4),P=0.0182.30例喉癌有10例Tiam 1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33.3%.结论 Tiam 1 mRNA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19例和NPC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13例(共计32例)CK20mRNA表达进行检测。CT证实两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病灶。对照组1为8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阳性对照分别为B95-8细胞株和NPC组织。结果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CK20mRNA阳性表达率为21.1%(4/19),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为7.7%(1/13),两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K20mRNA阳性表达与鼻咽癌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无关。对照组1均为阴性表达。结论NPC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作为NPC细胞血行播散的指标可能是有价值的,有助于评估NP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食管鳞癌中CD44v5 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食管鳞癌组织60例(维族、汉族各30例),及其对应的正常食管上皮组织60例中CD44v5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CD44v5 mRNA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剐为86.67%和46.67%(P=0.003):在汉族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和50.00%(P=0.000);但在两民族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CD44v5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5 mRNA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食管癌转移及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单克隆鼠抗人ki67、多克隆兔抗人cerbB-2、单克隆鼠抗人p53、单克隆鼠抗人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检测60例乳腺癌标本中ki67、cerbB-2、p53、nm23的表达水平,分析ki67、cerbB-2、p53、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共34例(56.67%),其中ki67阳性表达24例(70.58%),cerbB-2阳性表达14例(41.48%),p53阳性表达20例(58.85%),nm23阳性表达22例(64.71%);无淋巴结转移组共26例(43.33%),其中ki67阳性表达10例(38.46%),cerbB-2阳性表达4例(15.38%),p53阳性表达8例(30.77%),nm23阳性表达24例(92.30%),淋巴结转移组ki67、cerbB-2、p53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高(均P<0.05);nm23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p53、nm2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判断指标之一。更多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p21、p53与原发性胆囊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p2 1和 p53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转移和浸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我们应用 TRAP-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发性胆囊癌中端粒酶、p2 1和 p5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原发性胆囊癌端粒酶、p2 1和 p53阳性表达率为 84.8%、47.8%和 71 .7%。 2端粒酶、p2 1和 p53在胆囊癌旁粘膜阳性表达率为 4.6%、94.5%和 94.5%。 3癌细胞浸润越深 ,端粒酶 p2 1和 p53阳性表达率越高。 4淋巴结转移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1 0 0 % ,而 p2 1和 p53为 2 2 .7%和 63.6%。结论 端粒酶、p2 1和 p53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及在胆囊癌形成和对周围组织浸润 ,淋巴结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VEGF、CD44v6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剪接变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D44v6、MMP-9在45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68.9%和42.2%;VEGF、CD44v6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MMP-9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D44v6、MMP-9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5例具有经典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结构的标本进行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93.33%(70/75), 其中41例(54.67%)呈弥漫强阳性表达(3+, 6~7分), 21例(28%)呈中阳性表达(2+, 4~5分), 8例(10.67%)呈弱阳性表达(1+, 2~3分); 仅有5例(6.67%)呈阴性表达(0~1分)。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年龄是否≥ 50岁、肿瘤最大径是否≥ 2 cm、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否累及乳头间质及其下大导管、雌孕激素受体有无及P53是否突变等因素的分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而Cyclin D1阳性表达程度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P < 0.05)。  结论  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呈过表达状态, 该蛋白过表达提示其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 这一假设尚需进一步行基因检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及其与突变型P53、Ki67表达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手术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扫的51例胰腺癌标本淋巴结分站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与P53、Ki67表达以及肿瘤直径和患者年龄、预后的关系。结果:51例胰腺癌中37倒有淋巴结转移(72.5%)。47例胰头癌中转移频率较高的淋巴结为14a组(40.4%)、13a组(38.3%)、13b组(31.0%)、8组(29.8%)。肿瘤直径、P53表达分级、Ki67增殖指数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Ki67增殖指数的升高胰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01)。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9%,淋巴结转移距离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及Ki67表达升高,可能对肿瘤远距离淋巴结转移起协同促进作用。出现第1站以远的淋巴结转移均标志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gene)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和76.2%(32/42).FHIT基因缺失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基因正常表达的肺癌(P〈0.01)。FHIT基因缺失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杜媛鲲  何明  孟宪利  白世祥  平育敏 《临床荟萃》2007,22(22):1620-1623
目的研究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食管鳞癌和83例淋巴结中生存素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癌组织中生存素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织(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素和CD44v6在淋巴结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nm2 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74 4% ( 3 2 /4 3 ) ,其表达水平与癌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 ( P <0 0 5 )。早期病例nm2 3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中晚期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均为高表达。结论 :nm2 3基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nm2 3基因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BCRP、LRP的mRNA及其相应蛋白P-gp、BCRP、LRP的阳性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42份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BCRP、L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IHC检测126份乳腺癌组织及42份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gp、BCRP、LRP蛋白的阳性率,并观察3种耐药相关基因及其蛋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5年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检测MDR1、BCRP、LRP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0.17、0.78 ±0.14、0.79±0.13,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11、0.45±0.09、0.36±0.10;3种耐药基因在2组中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13、4.850、8.089,P均<0.01).IHC检测P-gp、BCRP、LRP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52/126)、39%(49/126)和66%(83/126),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6/42)、17%(7/42)和19%(8/42),3种耐药蛋白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147、7.020、27.820,P均<0.01).MDR1 mRNA和P-gp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r=0.369、0.39 8,P均<0.05),BCRPmRNA及其蛋白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r=0.355,P<0.05);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39例患者与5年内未发生复发转移的32例患者P-gp、BCRP及LRP阳性率比较,P-gp阳性率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1,P<0.01),BCRP及LRP阳性率在2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1、0.078,P均>0.05).3种耐药基因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90.48%、92.85%和85.71%(Kappa值分别为0.806、0.751和0.697,P均<0.01).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着广泛的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3种耐药基因MDR1、BCRP、LRP的mRNA及其P-gp、BCRP、LRP蛋白均参与了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检测3种耐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患者有目的 地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策略;特别是对于P-gp阳性表达者不宜使用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桩蛋白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CAM-1和桩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桩蛋白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P<0.01、P<0.01);VCAM-1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P<0.01、P<0.05、P<0.01).桩蛋白与VCAM-1在癌组织中表达相关(列联r=0.247,P<0.05).结论桩蛋白和V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PV16/18、NDRG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宫颈癌组织块6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NDRG1蛋白以及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N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NINDRG1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和53.33%,正常宫颈组织的6.67%和96.67%(P〈0.01);NDRG1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HPV16/18和NDRG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6,-P〈0.01)。结论HPV16/18和NDRG1表达与宫颈病变良恶性有关;NDRG1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HPV16/18N能通过抑制NDRG1的表达,通过促进肿瘤浸润、转移,从而促使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