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安医家方成培传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安医家方成培传略郑日新(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方成培;《重楼玉钥续编》;《灵药秘方》;《授医秘录》方成培,为清李新安杰出曲艺家,问时又是著名医家。方氏与新安郑氏喉科过往甚密,为中医的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就有关史料,对方氏传略述之于下。...  相似文献   

2.
新安郑氏喉科医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医、医案、谱牒等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历传15世近500年,凡38位业医;业医学科涉及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小方脉(内科、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积累了如“养阴清肺汤”等一批验方秘方;现存《重楼玉钥》等医学作25种,医案7种;学术上强调医需深谙医理,治疗采取针药共施,内服外治并用。  相似文献   

3.
《喉科秘钥》为清代流传较为广泛的喉科著作之一,因原题“古歙西园郑氏原辑,许佐廷乐泉增订”,所以一直被视为新安郑氏喉科世家的重要著作.但通过考证发现,《喉科秘钥》实际是对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喉科指掌》略作增删而成:删去了卷2“制药法”部分,补入吴氏(名已不可考)的“喉科24症歌诀”及丹药12首.因而可以断定,《喉科秘钥》并非西园郑氏所作,作者当属张吴氏,书中反映了张宗良与吴氏的学术思想.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喉科秘钥》现有14个版本存世,而通过调研得知,现存版本实为12个.另外《中国医籍志》、《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工具书对本书作者、书名、版本的著录有误,当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清·郑梅涧《咽喉总论》是一部早于《重楼玉钥》的喉牙科专著。从刊年、内容、图谱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认为郑梅涧卒年为1792年,《重楼玉钥》成书于1804年前后,从学术特点上看《咽喉总论》应是郑氏渊头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医喉科就含义和范围而论:挟义的是指喉部一切病症,广义的是指咽、喉、鼻、口、齿、舌、耳、面、头、颈等部疾患。历代文献中对咽喉病的提法和分类各有不同认识,如:《喉科秘钥》有十二症;《喉科指掌》分十六症;《重楼玉钥》有三十六症;《喉科紫珍集》则多至七十二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秘本《包氏喉证家宝》及其包氏家传吹药.方法:研读《重纂包氏喉证家宝》的原文,归纳、整理、分析所列喉科特效方剂.结果与结论:包氏喉科秘授及其家传吹药的制用对后世医家治疗喉科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梅涧喉风“拦定风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梅涧《重楼玉钥》之“拦定风热”,是针对喉科某些疾病初起“风邪热毒蕴积于内”、“气凝血滞,不得舒畅”的病机特点,而采用凉血散淤、清热解毒兼以辛散的一种疗法。主要方有紫正散、地黄散、辛乌散、冰硼散等。  相似文献   

8.
郑梅涧,清代歙县人,他著的《重楼玉钥》对诊治白缠风作了重要论述。本文就此作一简介。 一、倡阴亏之说 立养阴之法 历代医家对本病之认识多不深透,或言其症之一二,而未及理法方药。郑氏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证治理论。症状上,郑氏记叙,“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喉间起  相似文献   

9.
郑梅涧的《重楼玉钥》(简称《重》)是一部喉科专著,该书不仅对咽喉在生理上的重要性及其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独到见解,而且创制了以“养阴清肺汤”为代表的新方剂,这些方剂组方严谨,选药精当,是咽喉病用药特点的充分体现。 1.用药取病归上,组方慎用苦寒 郑氏认为:“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大抵风之为患,好攻上而致疾,即喉为肺之门户”。“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治咽喉诸疾用药取病归上,使其攻上而不下,诚为善治者”。这里的“取病归上”实包括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及“火郁发之”的用药原则。 析窥“养阴清肺汤”,其中生地黄、云参、麦冬、白芍养阴清肺而润燥;丹皮凉血解毒;贝母润肺化痰;薄荷宣表散热,给邪以外出之径;甘  相似文献   

10.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11.
《政和本草》在明代曾大量刊行,其中有文献记载的书坊刻本有正德十四年书林刘氏日新堂刊本、万历六年书林归仁斋杨先春刻本和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其中,日新堂刻本以成化四年本为底本;杨先春归仁斋刻本又以日新堂本为底本,承袭了成化本的错讹、脱漏,其校勘粗滥,讹误百出;唐氏富春堂刻本以归仁斋本为底本,但校勘更为粗滥,几乎每页均有错讹。除校勘粗滥之外,书坊为招揽顾客,每标新立异,改头换面,去《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之名,改为《大观本草纲目全书》或《大观本草》等。  相似文献   

12.
蒋抱玄《听雨楼诗话》录有"郑板桥未刻诗"十五题、十六首.但其"字体"、诗风以及诗中所反映的家世、生平、思想等,均与郑氏实际情况不符."郑板桥未刘诗"一册,当属伪造无疑.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有许多以女性为题材的诗词 ,从中体现出他的较为丰富复杂的女性观。或颂扬慈母、烈妇 ,或怜悯同情弱者和无助者、或厌恶丧失妇德的女性。郑板桥与一般封建文人的女性观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但其女性观中又不乏鲜活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4.
郑奋扬《鼠疫约编》一书集各家之所长,在《鼠疫汇编》基础上删减繁杂部分,增添了前人与自己的防治鼠疫经验,揭示鼠疫病因病机和传染条件,阐释鼠疫辨脉方法,探究鼠疫的预防与治法,继承吴鞠通思想,三焦分证;原方加减,巧除热毒;溃烂外敷,饮食宜忌;讲究卫生,重视预防.其收集的验方与验案依然影响着后世医家,对于当前疫病的防治有一定指...  相似文献   

15.
俞樾废止中医思想根源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俞樾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曾自学中医,但他又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废除中医的人,从俞樾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入手,可以发现家庭的不幸和时代的影响均有助解释他对中医前后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预试结果 ,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专家问卷 ,向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 10 2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结果 :在回收的 92份问卷中 ,5 0 %以上的专家认定五类常见证候。结论 :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血瘀证是抑郁症的备选常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的医事活动与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近代著名改良主义者和实业家,他参与兴办轮船招商局,创建天津电报局,主持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并支持回购粤汉铁路,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著作《盛世危言》产生过巨大影响。郑观应对医学也颇为关注,他倡议并力行禁止鸦片,宣传近代卫生观念,呼吁改革中国卫生行政;对传统医学有一定认识,尤其注重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功法的总结,编成《中外卫生要旨》汇集中西卫生保健理论。郑观应力倡医学改良,并提出“中西医学合璧”的主张,属于持中西医汇通思想的人士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及其对化疗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交互作用;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联合使用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各单药组。低浓度范围内,联合用药组产生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联合指数<1。凋亡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药组。重楼抗瘤方作用24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化疗药物相关基因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1)、β-tublinⅢ和Tau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在低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体外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该复方与两化疗药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下调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