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20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硒与大骨节病(KBD)关系研究始于1972、1973年。当时在用KBD病区水粮养大鼠的实验中,意外地出现了许多大鼠(39.71%)死于急性大片肝坏死;追查原因时注意检测了所用水粮的硒(Se)含量,从而首次看到KBD病区水粮Se含量低于非病区的现象。20多年来,Se与KBD的关系已成为我们研究组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涉及了KBD本身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包括KBD本身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与X线诊断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的研究;KBD病理形态学(包括超微结构)、X线  相似文献   

2.
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缺乏,是大骨节病(KBD)重要的病因假说之一。微量元素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大骨节病是否与元素碘有关,工作不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KBD往往流行于碘缺乏病(IDD)地区,病区环境常同时缺硒、缺碘。因而提出KBD可能是同时缺硒、缺碘的疾病。碘是合成甲状腺素(TH)的必需原料,硒通过5′脱碘酶(5′IDI)影响TH代谢,二者对TH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已知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对骨的代谢和发育起重要作用,而大骨节病又主要侵犯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因此结KBD病区环境中硒、碘含量及其对儿童甲状腺  相似文献   

3.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祥赓 《地方病通报》1991,6(2):128-132
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的防治研究工作,从现场到实验室,从临床到基础,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现已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病因假说。特别是七十年代末,李崇正报告用亚硒酸钠防治KBD成功,为KBD的病因探讨和防治研究闯出了一条新路。十多年来,亚硒酸钠(包括硒盐)防治KBD的试验遍及全国许多病区,多数认为效果良好。为此,提出硒缺乏可能是KBD发病的必要条件。下面就硒与KBD的关系及研究状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和总结补硒防治大骨节病(KBD)的方法和经验。回顾分析了练范村1980年以来施用硒片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20年的X线观察结果,并结合观察同期未使用任何防治措施的邓家峪村儿童X线资料作比较分析,认为硒片防治与儿童KBD患病率下降有关,具有促进干骺端变修复和预防KBD新发的显效果,硒盐防治仍可使病情下降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低硒是大骨节病病区的基本环境因素,大骨节病病区多分布在低硒地带,病区水、土、粮食含硒量均呈低硒状态,病区人群血、尿、头发含硒量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为更好地了解病区儿童补硒前后硒营养水平,为大骨节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资料,作者对2008 - 2009年青海省贵德县大骨节病病区儿童补硒前后发硒水平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慢性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严重危害病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自1849年报道以来,历经160余年至今病因未明,既往曾提出多种病因假说,主要集中在环境低硒和粮食中T-毒素超常聚集上,这些学说可解释部分现  相似文献   

7.
1975年Awasthi证明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后,关于硒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有关硒在人体营养和健康方面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已知缺硒与肿瘤、心血管病、肝脏疾病、恶性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有关,在我国已证实和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发生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大骨节病(KBD)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发生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及我国北方等地。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病区呈一条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低硒地带。生活在病区的少年儿童日平均硒摄入量12.44μg,非病区为每日96.63μg,远远高于病区儿童;病区内少年儿童硒摄入量仅为建议供给量(每日40~240μg)下限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低硒大骨节病(KBD)病区粮,病区粮加亚硒酸钠、非病区粮饲料(硒水平分别为8、132、35ppb)喂养大鼠66天,取肋钦骨和剑突,参照 Miller 法提取和纯化Ⅱ型胶原。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Ⅱ型胶原氨基酸含量。SDS—PAG 电泳观察Ⅱ型胶原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敏感性。按 Kujier 法测定Ⅱ型胶原凝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KBD)病区儿童血清中丙二醛(MDA)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探讨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关系.方法 在青海省兴海县KBD病区唐乃亥乡小学、下鹿圈村小学以及曲什安乡小学选择7~ 12岁的KBD患儿64名作为KBD组,46名健康儿童作为内对照组,在非病区陕西省长安区南樊小学选择59名健康儿童作为外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枕部发样和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组中各抽取20例发样及血样,应用2,3-二告氨基萘(DAN)荧光法测定发硒和血硒水平;通过生化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MDA水平.结果 KBD组发硒[(67.64±17.28)μg/L]、血硒[(36.27±13.29)μg/L]和GSH-Px活力[ (59.53±25.23)kU/L]明显低于内对照组[(153.32±24.31)、(63.06±13.66) μg/L,(91.88±22.99)kU/L]和外对照组[ (242.35±38.56)、(98.93±17.18)μg/L,( 122.68±41.74)kU/L],且内对照组明显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5);KBD组和内对照组SOD活力[(55.80±8.14)、(57.45±6.96)kU/L]、CAT活力[(16.45±5.61)、( 15.63±9.18)kU/L]和T-AOC水平[(19.80±6.64)、(21.71±8.82)kU/L]均高于外对照组[(42.79±8.10)、(6.05±2.71)、(13.56±5.38)kU/L,P均<0.05];KBD组MDA水平[(4.64±1.11 )μmol/L]高于内对照组[(3.31±1.22) μmol/L]和外对照组[(3.43±1.29) μmol/L,P均<0.05].结论 KBD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酶在KBD病区儿童血清中升高是一种代偿性反应,体内氧自由基损伤与KB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骨节病区和常硒及低硒非病区儿童发铜锌锰铁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骨节病区、常硒非病区和低硒非病区儿童发Cu、Zn、Mn、Fe含量。结果表明,低硒非病区组儿童发Cu、Zn、Mn、Fe含量与常硒非病区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除发Cu含量与常硒、低硒非病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发Zn、Mn、Fe含量均明显高于常硒、低硒非病区组(P<0.01或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硒以外某些微量元素状况与常硒、低硒非病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四组儿童发硒,其含量高低依次为:非病区农户儿童>病区城镇职工户儿童>病区农户儿童>新发克山病的患者,差别均非常显著。病区农户儿童和克山病患者均处于贫硒状态状;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硒无差异,而克山病却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认为低硒可能不是引起克山病发病的唯一病因;病区或非病区儿童发硒在性别上无差异,与克山病发病性别无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吿了徽县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外环境硒含量无论病区还是非病区均处于低硒状态,这与一般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病区病儿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和病区健康儿童,服硒前后发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硒可能与大骨节病有关;本项研究为应用硒防治大骨节病、评价防治效果和探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按照卫生部地病司布署和全国大骨节病(KBD)重点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1990年起对林口县保安村进行了病情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 监测点区概况 保安村是KBD历史重病区,70年代末7~12岁儿童X线患病率高达80%;80年代以来,病情逐渐下降,至1994年已接近GB级控制标准。 该村地处小兴安岭和老爷岭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距林口县35km。气温偏低,无霜期短。1990年  相似文献   

14.
补硒是近年来防治KBD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投给无机硒亚硒酸钠。亚硒酸钠对生物体是有一定毒性的。为此研制了有机硒多糖硒化Kappa-卡拉胶。1985年8月在低硒地区甘肃省夏河县对绵羊进行了一次性口服实验。1987年7月~1988年6月选择天水市,以食用硒化Kappa-卡拉胶饼干对KBD进行保健性补硒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测定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血硒含量、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栓素形成。结果显示,全血和红细胞硒水平低的病区儿童血浆血栓素明显高于非病区,而血浆前列环素无明显差异;病区儿童血小板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和血栓素的产生显著高于非病区。同时还观察到,血栓素与聚集性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分别与全血或红细胞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克山病病区低硒人体血小板功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改变,在克山病心肌围血管性灶状坏死的形成中可具有重要的发病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病区6年大骨节病(KBD)消长趋势,从不同角度寻找KBD病因。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除2000年外,其余5年临床检查均为0检出。X线检出率从2000年的23.33%下降到0。结论 病区病情呈稳步下降势态,病区粮食可能是该地KBD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碘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甘肃省大骨节病和碘缺乏病地理分布的调查,探讨了碘与大骨节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内节病一般流行于碘缺乏病重病区,两病呈共存状况。病区补硒并实现持续性补碘后,大内节现情下降显。对病区水、粮硒和碘含量及7 ̄12岁儿童发硒、尿碘、血清T3、T4、TSH进行了测定,表明大骨节病病区为低硒、低碘环境,病区儿童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病区,认为大骨节病与缺碘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克山病病区人群处于低硒状态,低硒是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我省克山病自1989年以来已达到基本控制,为了解该间期病区人群硒的生态状况及分析其在预防克山病的意义,于1989~1990年对病区人群膳食及发、血硒含量作一调查,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为外环境严重低硒地区,当地群众长期处于低硒营养状态,该乡上、下鹿圈村1989年被判定为大骨节病重病区,中村判定为轻病区,根据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要求,于2008年10月对唐乃亥乡供应硒碘盐,进行预防性补硒,作者对补硒前后儿童硒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汉源县是全国大骨节病活跃重病区,病区处于低硒环境。按照《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于1990~1997年对该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了8年病情及发硒的监测,现将监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汉源县双溪乡大骨节病病区7~12岁儿童。1.2 监测时间 1990~1997年。1.3 监测指标 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及发硒含量。1.4 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