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多见,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DPN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及降低危险因素、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几个方面。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是治疗DPN的关  相似文献   

2.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一种常见的较难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症,疼痛症状常导致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主要是针对潜在疾病,要控制好血糖,防止神经病变进展.缓解疼痛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疗法主要包括药物和物理治疗.药物主要有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麻醉类镇痛药及中药等.新一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为治疗PDPN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其治疗的进展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或体征,或检查发现周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除外其它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疾病。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其患病率在10%~96%不等。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30%~50%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致残率高达46.6%。  相似文献   

4.
陈新  李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64-3465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病因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其中,微血管病变所致周围神经血流低灌注是DPN发病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导致的高凝状态均会导致神经病变。临床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为主要治疗方法。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对抗凝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稳定血管内膜,治疗血管增殖等作用。本文旨在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甲基维生素B12治疗DPN的  相似文献   

5.
正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  相似文献   

6.
脑心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严格控制血糖虽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对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如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修复剂、微循环促进剂等综合治疗,会使临床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D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 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 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 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 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 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 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 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 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 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 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高血糖为特征的机体代谢障碍而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脑部病变及糖尿病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疾病,其中又以前两者为多见。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  相似文献   

9.
柏华 《内科》2011,6(1):61-65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约28%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高血糖毒性所致多元醇旁路的激活、非酶促糖基化产物(AGE)的沉积、局部血流微循环障碍、脂代谢紊乱、氧自由基损伤、免疫失调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等。临床治疗亦比较棘手,但首先要控制好血糖。目前临床上对DPN治疗药物:①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如前列地尔(凯时)、尼莫地平(钙离子拮抗剂)、山莨菪碱(654-2)等;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如甲钴胺(甲基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爱维治等;③改善代谢药物治疗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抗氧化应激药物-a-硫辛酸、依达拉奉等等。另外有些中药在治疗DPN中亦均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对DPN的治疗多采用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配合适当功能练习等内科治疗方法,效果较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医院已经开展DPN的神经干显微减压手术,效果满意[1.2 ]我院亦于近年来尝试进行此类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为主要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其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可以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延缓DPN的发生发展,此外,基于改善平衡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DPN患者的跌倒风险。然而目前国内有关DPN患者运动疗法的综述较少,本文就DPN患者的运动现状展开讨论,并对运动的作用机制、不同运动方式的作用效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达 6 0 %~ 90 % [1 ] ,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 ,迄今无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银杏叶制剂 (EGB)是近年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我们试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 ,以探讨其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96例病人男 5 7例 ,女 39例 ;年龄 34~ 6 7岁 ,平均 5 1岁。糖尿病史 8个月~ 16年 ,平均 6 .7年。均为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 /或感觉障碍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3神经电生理检查 :…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引起DPN的因素主要为缺血及代谢障碍。其患病率是可高达糖尿病的60%~70%。DPN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病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且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47%~91%[1],为对称性多发周围神经病变和非对称性单一或多发神经病变,有肢端感觉异常、肢痛,后期可累及运动神经,出现肌力减退、甚至肌萎缩或瘫痪。该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仍是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越好发生率越低)并佐以辅助治疗。今将近年来治疗DPN确有疗效的药物综述如下。1弥可保有人对108例DPN患者,用弥可保500!g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口服,500"g每日3次,服8周。结果肢痛、麻木、感觉减退、发热、发冷、口干、排尿障碍等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弥…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DPN尚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DPN,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按序采集2017年1—7月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依据DPN的诊断标准,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n=169)与非DPN组(n=131),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与CIMT。结果 DPN患者比非DPN患者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大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糖、脂代谢紊乱越严重、时间越长,DPN发生危险性越大。DPN患者CIMT明显增厚,提示DPN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1 研究目的 目前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被认为是神经病变的最常见病因.现在公认为是继发于持续性的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最初5年极少发生,而50%的长期糖尿病患者最终将发生DPN.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奥力宝(α-硫辛酸)对DPN主观症状及肌电图变化的改善情况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治疗DPN提供新药.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该文主要对DPN的发病机制、2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治疗药物,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以上,人们对DPN诊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有关文献,介绍DPN诊断治疗新进展。1 DPN的诊断进展临床上用于诊断DNP的方法很多,如神经活检、尼龙丝试验、定量感觉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NCS)、各种评分量表和DPN筛查流程、诊疗规范等。但特异性不理想。故需排除其他病因等综合判断糖尿病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