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双重-过滤血浆置换(DFP)半选择性除去大分子量分子,白蛋白损失最低,但继后需要替换液。本研究目的是确定 DFP期间发生的所有并发症,以分析可能的促成因素。研究设计及方法从1993年11月到2003年10月,总计335例病人  相似文献   

2.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疗法(也称血浆分离)是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的新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后将血浆与血胞分开,弃掉血浆,将血胞成分与等量的置换液输入患者体内,借以除去病理性物质来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掌握技术操作要点、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治疗后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一认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和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SAID)的差异。方法 27例SAI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FPP和PE进行治疗,对疗效、并发症、费用、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 PE组平均治疗2.2次、住院时间42.5d、治疗费用3.95万元,DFPP组平均治疗2.88次、住院时间41.94d、治疗费用4.99万元。PE组显效50%,好转30%,无效20%;DFPP组显效52.94%,好转35.29%,无效11.76%;两组疗效相当。PE组并发症发生率45.45%,DFPP组并发症发生率8.16%,DFPP组并发症明显少于PE组(P0.05)。PE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C3没有差异(P均0.05),只有血钠略有上升(P0.05)。DFPP后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球蛋白、IgA、IgG、IgM、C3明显降低(P均0.05),血小板、血钾、血钠、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变化不大(P均0.05)。结论 DFPP在治疗SAID中的作用与PE相当,并发症和风险较小,治疗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6.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 ration plasmapheresis,简称DFPP)系通过对一级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选择性血浆分离疗法.DFPP是在膜式血浆分离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DFPP是一种选择性的血浆分离方法,它利用两个不同孔径的滤过器,由于血浆滤过器膜孔径不同,对白蛋白的阻遏率亦不相同,因而治疗时应根据致病物质分子量的不同选择不同膜孔径的血浆滤过器,使之既能保证完全清除致病物质,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蛋白的丢失.笔者对DFP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FPP是继 1914年Abel首次应用静脉切开进行分离术 ,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为血浆置换法 (PE)。近年来更发展为将异常血浆再用吸附法或滤过法除去血浆中有害物质后 ,将白蛋白等有用成份回输入患者体内 ,即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 ,其为临床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一种较有效的手段。我院于 1998年 5月引进该项技术设备 ,以 3名接受过血液透析培训 ,有 2年血透护理经验的专职护理人员为骨干 ,经厂家技术人员短期培训 ,至 1999年底已对 11例患者行 17次DFPP治疗。现将有关操作及护理问题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共治疗40例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血常规、电解质、血浆氨、内毒素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显著下降,胆碱酯酶(CHE)上升,凝血酶原时间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血浆氨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治疗前后均呈阴性,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40例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中38例次顺利完成治疗,1例次因管路内凝血提前终止治疗,1例次出现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继续完成治疗.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用自行设计的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检查表调查本月30例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发生率,分析要因,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对策实施后,于2018年1月调查46例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过程的操作缺陷发生率,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及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 0.05),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血浆置换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 0.05);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血浆置换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率,患者的凝血、肝功能较品管圈活动前明显改善,提高了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清蛋白水平下降,对照组上升,观察组治疗后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血钠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钾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钾水平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管路凝血、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并能减少血浆用量,利于人工肝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对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排斥反应的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做膜分离法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认为应严格无茵操作、预防感染、注意出入液体量的平衡、防止溶血、低血压的发生,以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降低,减少术后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肾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患者进行DFPP治疗,总结DFPP的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纠正,严密观察机器各种参数的变化,尤其是血浆入口压和跨膜压,从而保证DFPP顺利进行。结果8例患者共进行53例次DFPP,治疗后血清抗GBM抗体全部下降至阴性(〈20RU/ml);8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仅有1例次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反应。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迅速降低血浆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滴度改善患者预后,护理干预可提高该治疗的寄伞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DFPP治疗的I型肾小球肾炎男性患者8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GBM抗体浓度、白蛋白、Ig G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治疗后GBM抗体浓度呈线性下降,下降斜率(-20.3±1.1)RU/ml/次。FIB下降平均值(49.2±7.9)%,而Ig G水平下降程度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结论采用双重血浆置换清除可以同时有效清除Ig G和GBM抗体,还可清除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4.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双重血浆置换患者的精心护理,从而降低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20例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及股静脉留置导管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治疗质量,患者感觉良好。结论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效果及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3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治疗4次,3~4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ml加706代血浆1000ml。治疗前及每次置换完成后第3天抽空腹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并根据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和相对评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较高的AchR—Ab水平,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时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排斥反应的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做膜分离法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认为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出入液体量的平衡、防止溶血、低血压的发生,以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降低,减少术后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肾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衰竭(L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DPMAS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P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ALT、DBil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PE治疗相比,DPMAS应用于重症LF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为侵犯横纹肌的炎性肌病,多发于颈咽肌、四肢近端肌及腰肌,严重时呼吸肌亦有损害,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生命。一般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也有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但采  相似文献   

20.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系通过将一级分离产生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血浆成分分离疗法,较之单纯的血浆置换副作用少、费用降低。作者采用该法治疗重症免疫性疾病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