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48例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48例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术,包括 Bentall 术28例,近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0例。结果住院死亡者2例(4.16%),其中1例术中心功能较差,无法撤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1例术后长期昏迷,其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偏瘫者1例、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声音嘶哑者5例、胸部切口感染者2例、处理后恢复良好。46例出院前复查主动脉 CTA 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无扭曲、血流通.,无假性动脉瘤形成。随访43例患者术后1、6月、1年复查见降主动脉假腔闭合率约80%,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扩张者3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者1例,无死亡及再次手术者。结论手术治疗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外科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的临床体会。方法:全组病例经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MRI)、电予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18例均急诊手术,其中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手术8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加主动脉辩替换(Wheat)手术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手术4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手术2例。体外循环采用低温体循环,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低流量灌注(ASCP)的方法。结果:全组手术存活1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6.7%。随访12例,随访时间3~30个月,无死亡,存活良好。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急诊手术指征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中用生物蛋白胶喷涂吻合口,瘤壁组织紧密包裹人造血管,采用DHCA ASCP技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是临床上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自然预后差,外科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科2006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6例,现对其诊断、治疗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好转出院33例,死亡3例.患者出院后,让患者坚持服倍他乐克及降压药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了解并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好转出院32例,死亡3例.患者出院后,让患者坚持服倍他乐克及降压药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了解并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至少50 %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病后48h内死亡[1]。因此 ,迅速诊断与治疗对该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994年10月至1999年11月所收治的1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报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 :16例中男性12例 ,女性4例。年龄33~69岁 ,平均50.3±11.5岁。合并马凡综合征5例 ,有高血压史7例 ,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史1例。2.临床表现和体征 :突发胸痛或胸背部持续性剧痛9例 ,上腹部伴腰背部持续性剧痛3例 ,晕厥4例…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危险和最复杂的主动脉疾病。由于病情重,预后差,对外科治疗而言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我院心外科于2004年12月开展Bentall 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 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取得了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3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发病在两周内的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科的严重急症,自然病程十分凶险,死亡率高,有报道未及时治疗的患者,24h内有25%死亡,一星期内有50%死亡,一月内有75%死亡,一年内90%死亡,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治疗能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38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 药物治疗组成活26例(70.3%),死亡11例(29.7%);手术治疗组治愈4例(44.4%),死亡5例(55.6%);支架治疗组治愈4例,无效l例。结论 对于A型夹层,手术优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B型夹层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3年在我科1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术(Wheat手术),4例行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U手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术(孙氏手术),3例行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其中1例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1%,死亡原因1例为术后肾功能衰竭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心内膜炎致全身重症感染。存活者1例胸腔积液2个月,16例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必须严格控制血压和良好的镇静镇痛,争取尽早手术,熟练地手术操作、合理的体外循环和脑保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药物治疗组成活26例(70.3%),死亡11例(29.7%);手术治疗组治愈4例(44.4%),死亡5例(55.6%);支架治疗组治愈4例,无效1例。结论对于A型夹层,手术优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B型夹层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22-2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血管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逆行性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能够更有效地影响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祖峰  王晓红 《中外医疗》2012,31(21):89+91-89,91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和治疗效果作仔细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从2006年3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检出率,并给予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保守治疗患者4例,其中死亡1例,经手术治疗26例,死亡3例,其中急诊手术(在人院后24h内)10例,死亡1例,限期手术16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适宜的治疗手段,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有十分必不可少的作用.此举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31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O-CPB组),其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50.87±9.08)岁;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60例应用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完成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照组(T-CPB组),其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8±12.46)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30 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T-CPB组比较,O-CPB组患者的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停循环时间短、手术耗时少[(206.90±39.92) min vs(276.37±29.92) min、(5.03±1.54) min vs(21.73±6.67) min、(396.68±58.57) min vs(469.28±69.77) min,P均<0.01]。O-CPB组患者血制品消耗量少于T-CPB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短于T-CPB组[(1 401±738) mL vs(1 705±580) mL、(5.94±2.45) d vs(7.42±3.53) d,P均<0.05]。O-CPB组患者的术后血乳酸浓度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低于T-CPB组[(6.10±3.80) mmol/L vs(8.11±4.51) mmol/L、(72.13±22.86) mg/L vs(84.78±17.07) mg/L;P<0.05,P<0.01]。O-CP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早于T-CPB组[(3.32±1.11) h vs(4.14±1.59)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24 h内Richmond镇静程度评分绝对值分别为1.23±1.06和2.1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CPB组患者的术后氧合指数高于T-CPB组[(234.42±79.51) mmHg vs(183.10±77.26) mmHg,P<0.01;1 mmHg=0.133 kPa],有创通气时间短于T-CPB组[(50.19±37.63) h vs(70.12±40.84)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6.45%(2/31)和11.67%(7/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停循环时间≥ 31 min和血制品消耗量≥ 1 390 mL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517(1.153~1.995)和1.006(1.002~1.010)。结论 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采用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和中低温下半身优化灌注方法,与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相比可缩短停循环时间、减少临床用血,且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脑、肺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正常升主动脉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者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特点,为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生机制奠定结构基础。方法 收集34例升主动脉血管组织标本,其中TAAD 16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0例,心脏移植供体心脏正常升主动脉8例。采用HE染色法、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法及TUNEL法对升主动脉血管组织的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HE染色与弹力和胶原纤维复染示正常升主动脉者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升主动脉结构相似,具有完整的血管结构即内膜、中层和外膜,但是瘤样扩张者血管弹力纤维变细甚至缺失,肌肉成分增生,靠近内膜处病变较重,靠近外膜处形态相对正常;TAAD患者升主动脉大体标本可见夹层撕裂破口的位置,光镜下可见弹力纤维变细、减少、断裂,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细胞成分。TUNEL结果显示,TAAD升主动脉血管组织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呈棕褐色及固缩的凋亡细胞,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正常升主动脉中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TAAD患者升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稀疏、减少、断裂,结构紊乱,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ndovascular stent-graff treatment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AD), either at acute or chronic phase, in selected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repair for acute and chronic type BAD. Methods From May 2002 to July 2007, 67 patients with type BAD wer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placement. There were 32 patients in the acute phase (AAD group) and 35 patients in the chronic phase (CAD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 to 65 months (average, 17_+16 months). The immediate and follow-up clinical outcomes were documen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Placement of endovascular stent-grafts across the primary entry tears was technically successful in all 67 pati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the CAD group, those in the AAD group had higher percentages of pleural effusion (15.6% vs 0, P=-0.02) and visceral/leg ischemia (21.9% vs 2.9%, P=0.02). Proced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endoleak and post-implantation syndrom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AAD group than in CAD group (21.9% vs 2.9% and 31.3% vs 8.6%, respectively; P=0.02 and P=0.02). 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 at 4 years between the 2 groups (86.4% vs 92.3%, P=0.42 by Log-rank test). But the 4-year event-free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section th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ssection (96.2% vs 73.9%; P=0.02 by Log-rank test). Conclusions Endovascular repair with stent-graff wa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th acute and chronic type BAD. However, both immediate and long term maj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ssection than in those with chronic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ATAAD患者134例.根据患者入院30d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Cox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TBD)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TEVAR的25例cTB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临床转归和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28.9(26.4~35.2)个月,1年生存率100%,2年和3年生存率均为95.2%(95%CI:86.1%~100%);支架覆盖动脉段动脉重塑较好,支架以远动脉段累积动脉扩张发生率30%~45%。结论 TEVAR治疗cTBD的成功率和早、中期生存率高,但支架以远动脉重塑水平差。行TEVAR治疗的cTBD患者,术后需密切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应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中期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33例复杂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44±11)岁(22~68岁).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例.术后随访CT观察假腔的闭合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死亡、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4±29)min,选择脑灌注时间(24±9)min.术后死亡2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截瘫发生;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29例,随诊率93.5%(29例/31例),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死亡1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接受二次替换胸腹主动脉手术并存活.结论 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B型夹层早中期能够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期随访证实能够促使假腔内血栓的形成、封闭假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