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扩血管、利尿、强心、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分为A组、B组、C组。A组加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B组加缬沙坦80mg,1次/d口服;C组同时加上述两种药物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缬沙坦80mg,1次/d口服。进行心功能左室舒张内径、EF值以及血清离子、肾功能等评估。结果12周后C组改善总有效率比A组和B组更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缬沙坦,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4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变,6min步行试验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LVS)、舒张末期内径(LVD)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和ACE抑制剂一样目前均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血清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率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RP、LVEDD和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钠和LVE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结沙坦。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及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洋地黄、ACEI、利尿剂、硝酸脂类等药物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脉滴注,观察疗程2周。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率、血压、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患者心率减慢,血压、LVDd降低,LVEF升高的幅度更显著(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1周以上效果欠佳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基础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停用ACEI后加服缬沙坦80 mg/d,rhBNP静脉泵注冲击量2.0μg/kg持续1 h,然后0.01μg·kg-1·min-1维持静脉泵注72 h,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尿量、电解质水平、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率、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LVEF、6MWT行走距离、尿量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rhBNP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逐步加大剂量至靶剂量,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内酯、小剂量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YHA分级为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速尿、洛丁新、地高辛或西地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为80%:两组CHF患者用药治疗后的EF较用药前有明显的提高,其提高值在治疗组更显著,且副作用较少。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因不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吸氧、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消除心力衰竭诱因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6周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心率明显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也显著降低。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SBP、DBP)、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期最大内径(LVDd)各指标及其显效率、有效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休克的临床作用。方法:对照分析4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休克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和34例使用多巴胺治疗患者的资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治疗组与多巴胺治疗组均能使血压上升,心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心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与多巴胺一样均能升高血压,可有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休克。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8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0例和非房颤患者80例,分为缬沙坦组(观察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用药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并观察血压(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降低血压和减慢HR的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的观察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5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片10mg,1次/d,3周后比较两组间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无显著性变化,EF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素(T4)无明显变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病人,补充甲状腺素,使血浆甲状腺素水平提高,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4倒随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所有病例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ACEI制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加用卡维地洛,自2.5mg/d开始,第2周加至5mg/d,后逐渐增加至靶剂量。服药8周,观察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并按NYHA做临床心功能分级评价。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顽固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慢性心力衰竭PH患者临床资料,将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A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缬沙坦辅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结果:A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B组76.47%(P<0.05);治疗后A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PASP均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05)。结论: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PH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PA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硝普钠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疗程4周,每周测血压、心率,评定心功能,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EA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轻、中度CHF患者,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92.9%的患者心功能改善Ⅰ~Ⅱ级,心率和血压显著降低(P<0.05),LVEDD显著输小(P<0.05),LVEF明显增加(P<0.05),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苯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组(治疗组),取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观察脑钠肽(N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Dd)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时,NBP、LVDd均下降,LVEF上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NBP、LVDd明显下降,LVEF上升幅度更大,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115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组(n=84)和B组(n=71),患者心力衰竭类型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 EF)、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力衰竭(HFmr EF)、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 EF)。在常规用药基础上,A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B组加用培哚普利。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结果 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在HFr EF、Hfmr EF类型中,A组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均对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改善左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2005年~2009年住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8例,厄贝沙坦150~300mg/d,贝那普利组(对照组)36例,贝那普利5~10mg/d,两组患者均予治疗基本病因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盐,并适当予以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类等常规治疗,两组均用约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未内径的变化.结果 两组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厄贝沙坦组1例因不能耐受退出试验,贝那普利组则有7例退出试验(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贝那普利咳嗽、低血压副作用较多,耐受性较差,临床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