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大寻常疣并发多发巨大皮角的治疗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例手足巨大寻常疣并发对称性巨大皮角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手术、免疫、放疗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PCR等方法研究其中2例患者皮损与HPV感染亚型的相关性.结果:3例患者的皮损全部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中2例患者的皮损均为HPV-2a感染,并发现编码E1和E7的基因存在突变.结论:巨大寻常疣并发皮角宜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1a、CD83、IL-10、IFN-γ在不同时期CTCL皮损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早期CTCL皮损中IL-10阳性细胞及CD83阳性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晚期C3EL(P<0.05).IFN-γ阳性细胞随肿瘤的发展,数量减少,晚期皮损IFN-γ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TCL中,DC及IFN-γ可能在抑制CTCL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CTCI的发展,IL-10阳性细胞数增加,IFN-γ阳性细胞数减少,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以及其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中及血清IL-17、IFN-γ的水平,并与2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皮损组织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样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FN-γ、IL-17在C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肛门生殖器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病毒的清除有赖于局部细胞免疫应答的产生。从皮损的自然消退至持续感染,疾病的自然史在个体间差异明显。对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的疗效不一,作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干扰素治疗有效和无效二组患者治疗前的皮损内与局部免疫相关因素的mRNA表达进行比较,包括CDla、CD4、CD8、CD16、IL-2、INFγ、IL-4、IL-5、IL-2R、HLA-B7、HLA-DRb、b_2-微球蛋白(b_2M)、IL-1a、IL-1b、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NFa。 结果显示:二组患者皮损内郎格罕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 IL-10^-细胞与IFN-γ^-1IL-10^ 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 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 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亚群及CD4^ T细胞中IFN-γ^ IL-10^ 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 IL-10^-/IFN-γ^-IL-10^ 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局部的免疫病理损伤及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30例,HIV阴性20例]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局部皮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炎性细胞CD4、CD8的表达。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标记结果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 50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皮损按组织病理学表现分为肉芽肿性反应9例、化脓性反应19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22例。9例肉芽肿性反应均见于HIV阴性患者;19例化脓性反应者中HIV阳性10例,HIV阴性9例;22例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中HIV阳性20例,HIV阴性2例。健康对照组皮肤CD4、CD8、TNF-α、IFN-γ、IL-2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HIV阳性组皮损中见明显的CD8+细胞浸润(3例 +++、8例 ++、7例 +、12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而其余各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IV阴性组皮损中CD4 (2例 +++、2例 ++、9例 +、9例 -)、IL-2(1例 ++、8例 +、11例 -)、IFN-γ(4例 ++、7例 +、9例 -)、TNF-α(3例 +++、2例 ++、5例 +、10例 -)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4、IFN-γ表达在HIV阳性组低于HIV阴性组(P < 0.05)。肉芽肿反应者中CD4、IL-2、IFN-γ表达明显高于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者(P < 0.05),而化脓性反应与肉芽肿反应、无反应或坏死性反应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Th1型细胞免疫在皮损局部抵御马尔尼菲青霉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病变中CD1a和CD83分子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CD1a和CD83分子的表达。结果 当宫颈病变向宫颈癌进展,瘤细胞侵袭性增加时,未成熟的CD1a+树突细胞密度随之降低(慢性宫颈炎3.45个细胞/HPF, 尖锐湿疣2.89个细胞/HPF,宫颈癌2.41个细胞/HPF)。相比而言,尖锐湿疣皮损与慢性宫颈炎相比,成熟的CD83+树突状细胞密度有显著提高(尖锐湿疣0.057个细胞/HPF,慢性宫颈炎0.012个细胞/HPF)。但在宫颈癌中成熟的CD83+树突状细胞密度也有一定的提高(宫颈癌0.034个细胞/HPF)。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型阳性率为56.67%,HPV6/11型阳性率为3.30%;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11型阳性率为73.30%,HPV16/18型阳性率为6.67%;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6/11型阳性率为3.30%,HPV16/18型阳性率为0。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抗原提呈细胞尚不足以引起免疫反应防止病变的侵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胸腺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复发机制。方法:选取4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40例正常体检人群为对照,比较两组人群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FN-γ的差异。所有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CO2激光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及IL-2、IFN-γ的变化。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复发分为治愈组及复发组,分析细胞免疫对复发的影响。结果:尖锐湿疣患者CD4细胞比例(Th1)及其分泌的IL-2、IFN-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Th2、CD8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人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Th1细胞比例、IL-2及IFN-γ均显著上升,Th2、CD8细胞比例下降,提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胸腺肽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Th1、CD8细胞亚群的失调状态,提高IL-2、IFN-γ水平。30例患者获得治愈,治愈率75.0%,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5.0%。复发患者Th1细胞比例、IL-2及IFN-γ均显著低于治愈患者,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复发患者仍存在Th1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胸腺肽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Th1/Th2、CD4/CD8细胞亚群的失调状态,提高IL-2、IFN-γ水平;复发患者Th1细胞低水平表达,仍处于免疫平衡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化调节因子1(Erdr1)对小鼠玫瑰痤疮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分化的作用。方法 建立玫瑰痤疮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重组Erdr1(rErdr1)低、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评估各组小鼠皮损红斑评分,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各组皮损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IFN-γ/IL-10水平,比较各组皮损组织中Erdr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rErdr1低剂量组、rErdr1高剂量组皮损红斑评分,血清IgM、IgA、IgG,CD4+T细胞百分率,皮损组织中IFN-γ、IFN-γ/IL-10水平均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皮损组织中IL-10水平及Erdr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rErdr1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变较低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rErdr1可有效改善玫瑰痤疮小鼠皮损红斑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其可能通过抑制获得性免疫应答能力及调节Th1/Th2细胞分化平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以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mRNA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6例正常人皮肤中IL-17、IFN-γ和MIP-3αmRNA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均有IL-17、IFN-γ和MIP-3α mRNA的表达.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为1.142±0.059(A值,下同),较正常人对照组(0.879±0.034)明显增高(P<0.001);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在皮损和正常人对照分别为1.114±0.056和0.905±0.026,差异有显著性(P<0.001);MIP-3αmRNA的表达水平为1.140±0.052,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868±0.031)(P<0.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IFN-γ及MIP-3α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接触变应性光皮炎(CA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BALB/c纯系雌性小鼠建立氯丙嗪所致的CAPD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抗小鼠CD4、CD8单克隆抗体(mAb)方法,激发后48h测小鼠耳肿度,局部皮损行HE染色,计单一核细胞浸润数.ELISA法测小鼠血清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抗CD4mAb组,IL-10水平与阴性对照组(仅光激发,不做光诱导)接近(P>0.05),而IFN-γ水平较阴性对照组高(P<0.05);与腹腔注射抗CD8mAb组相比,IL-10、IFN-γ水平均降低,但耳肿度及单一核细胞浸润数该两组接近,且该两组IL-10、IFN-γ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联合注射抗CD4、CD8mAb组,IL-10、IFN-γ水平,耳肿度及单一核细胞浸润数均接近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在氯丙嗪诱导的CAPD模型中,CD4+Th1和CD8+T淋巴细胞可通过上调IFN-γ水平正调节该反应;而CD4+Th2淋巴细胞可通过上调IL-10水平下调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中医证型中气虚湿阻型、气阴两虚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诊治的60例HIV感染者,其中气虚湿阻型共31例,气阴两虚型者共29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CD4+、CD8+、CD3+)计数,病毒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4、干扰素(IFN)-γ水平;按水平高低将上述指标分为Ⅰ层、Ⅱ层和Ⅲ层。比较气虚湿阻型与气阴两虚型以及不同性别和民族患者CD4+、CD8+、CD3+水平。对比气虚湿阻型与气阴两虚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IL-17、IL-10、IL-4、IFN-γ浓度在3个分层分布情况;经秩相关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IL-17、IL-10、IL-4、IFN-γ分层的相关性;分析IL-17、IL-10、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①气虚湿阻型CD4+T淋巴细胞较气阴两虚型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湿阻型CD8+、CD3+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CD4+、CD8+、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CD4+、CD8+、CD3+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阴两虚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Ⅱ+Ⅲ层发生率更高,IL-10及IFN-γⅡ+Ⅲ层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与气虚湿阻型IL-17、IL-4、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均与IL-17、IL-10、IL-4、IFN-γ分层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④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IFN-γ与IL-17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59,P=0.021)。结论 HIV感染的气虚湿阻型、气阴两虚型与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IL-10及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皮损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表型在C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CA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CA和32例正常包皮组织中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 CA组织表皮CD1a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且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高危型HPV感染组显著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复发组略高于初发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A组织表皮内CD83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CA组中,CD83表皮阳性细胞数与CD1a表皮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但较后者显著减少。CA组织表皮内CD80/CD86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包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组织表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大部分处于未成熟状态,缺乏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的表达,尤其是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病例,这可能是导致HPV抗原提呈障碍,从而造成CA复发及病程延长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后复发与血清白介素-23(IL-23)、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ALA-PDT治疗,并在治疗前检测血清IL-23、IFN-γ水平,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IL-23和IFN-γ水平,分析血清IL-23、IFN-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ALA-PDT治疗后3个月,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中复发16例,复发率为10.26%;复发组高危或混合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高于未复发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清IL-23、IFN-γ水平均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HPV感染状态及血清IgA、IgG、IL-23、IFN-γ水平与患者治疗后复发具有相关性,其中高危及混合型HPV感染为危险因子(O...  相似文献   

15.
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FN-γ,IL-10与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IL-10浓度,同时以20例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结果与经治疗后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及健康献血者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血清反应阴性梅毒患者与健康献血者,IFN-γ及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h1/Th2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皮损内的引起炎症的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如IL-1、IFN-γ和IFN-α等增加,是银屑病的特征。IL-10抑制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且在正常皮肤内抑制Th1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起主要作用。然而,银屑病皮损内的IL-10的反调节表达很弱甚至缺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IFN-γ和IL-4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和对照两组,每组20例,NB-UVB组每周光疗3次,共4周,对照组不予光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标准评分,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FN-γ和IL-4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以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均下降(P<0.05),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皮损中IFN-γ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增高(P<0.05),且NB-UVB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B-UVB可以调节寻常性银屑病血清IFN-γ水平和皮损中IFN-γ,IL-4的表达,改善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表皮角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模式与CA发病和复发的内在关系。方法:对15例CA患者进行γ干扰素(IFN-γ治疗。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角蛋白(CK)10、14、16及其相关蛋白丝聚合蛋白(filaggrin)的表达,并与5名正常人皮肤及5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皮损进行对照。结果:CK10、14、16及filaggrin在正常人表皮、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皮损、CA皮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模式;15例CA患者皮损中5例HPV表达阳性,同时缺乏CK10、filaggrin的表达,CK14、16的表达亦显示其独特的模式,这5例患者均对IFN-γ治疗无效,皮损复发。结论:作为增生、分化标志分子的各种角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模式的异同,在提示CA病情的复发及预后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 (1)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损中HPV6 11、16 18。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6 1例CA患者疣体组织、疣旁“正常”组织及 2 0例对照包皮组织表皮中CD1a+ 朗格汉斯细胞 (LC)及表真皮中CD4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进行检测。探讨CA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HPV型的关系。结果CA疣体组织表皮CD1a+ L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不同HPV亚型感染所致CA其CD1a+ LC数目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真皮中CD4 + T、CD8+ T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升高 ,但CD4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CD4 +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相应的改变与不同HPV亚型无关。表皮CD1a+ LC与表皮、真皮中CD4 + T细胞及CD4 + CD8+ 比值成正相关 ,与CD8+ T细胞数目成负相关。因此 (1)CA患者皮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疣体组织中CD1a+ LC细胞数目及CD4 + CD8+比值均降低。 (2 )CA患者局部免疫缺陷程度与HPV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