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限制性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应用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足量快速补液,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补液。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病死率、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平均输液量较少,病死率较高,PLT、Hb水平较高,PT、APTT较短,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对控制出血、降低病死率、提高急救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3月共救治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ISS≥25)78例,随机分为限制组(40人)和常规组(38人).两组患者均因严重低氧血症和失血性休克行机械通气和体液复苏.分别监测凝血功能(PT和APTT)、碱剩余(BE)、血浆乳酸含量、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胸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限制性补液 与常规补液均能明显降低PT、APTT、BE值和血清乳酸含量;而限制组比常规组更能减少病人 胸部进一步渗出,提高患者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呼吸机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RDS和 MO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治疗率(P〈0.05).结论 限制性补液能有效改善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凝血紊乱,缓解酸中毒,明显比常规组促进肺部修复,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补液方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3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Ⅰ组65例,Ⅱ组66例,Ⅰ组患者采用传统补液法治疗,Ⅱ组患者采用亚休克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h、治疗1~2h、治疗2h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他各项指标。结果 I组治疗1~2h病死率、总病死率与Ⅱ组比较较高(P0.05),Ⅰ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8.46%)与Ⅱ组(19.69%)比较较高(P0.05)。Ⅰ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与Ⅱ组比较较低,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与Ⅱ组比较较高(P0.05)。结论亚休克疗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补液法比较有显著优势,可以使输液量及严重并发症减少,有利于病死率的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邓华 《家庭医药》2016,(9):173-174
目的:研究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选择传统补液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亚休克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的各项临床指标,24h、48h、72h三个时段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33%,72小时总死亡率42.0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7.39%和18.84,(P0.05).且在收缩压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对照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但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观察组。结论:亚休克疗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由于传统补液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常规组各50例。在一般处理基础上,限制组予限制性补液治疗,常规组予常规补液治疗。监测2组入院72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胛)、红细胞压积(HCT)、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输液量。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限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HCT及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输液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液对急性脓毒血症患者复苏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是否补液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限制性补液,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补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MAO、CVP及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脓毒血症休克复苏后补液,其疗效有限,甚至可加重心肺负担,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8.
肺挫伤是最为常见的肺实质损伤,如伴发失血性休克,则易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是创伤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以及组织供氧.传统的补液方法为早期快速补充大量液体,但肺挫伤发生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如大量补液则易引发肺水肿,因此,如何平衡处理2者的矛盾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院采用限制性补液及常规补液方法治疗肺挫伤伴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并评价疗效及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抢救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10.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6%(χ2=4.111, 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严重创伤致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出血过多以及送治时间过晚等;两组患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2h内,但1~2h内的死亡率,观察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χ2=3.964, 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采取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效果良好,有利于为后续的手术抢救赢得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A组)、不补液组(B组)、限制补液组(C组)和常规补液组(D组),通过颈动脉抽血制造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同时通过剪尾制造活动性出血模型。之后分别对各组进行相应的补液方案治疗,在达到各组补液要求后停止补液并观察及统计6h内各组大鼠死亡情况。结果 A组大鼠死亡1只(5.0%);B组大鼠死亡率最高16只(80.0%);C组大鼠死亡率3只(15.0%)明显低于D组7只(35.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性失血性休克上效果优于常规补液法。  相似文献   

11.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前行充分液体复苏90例为对照组,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86例为研究组。记录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的病死率、出血控制后24h的病死率及总病死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患者直至出院或死亡。结果研究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死亡2例(2.33%);出血控制后24h死亡3例(3.49%);总死亡7例(8.14%)。术后DIC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发生率9.30%。对照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死亡6例(6.67%);出血控制后24h死亡4例(4.44%);总死亡13例(14.44%)。术后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DIC8例、MODS2例、脓毒血症2例,共13例,发生率14.44%。研究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的病死率、出血控制后24h的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急救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大失血致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大失血致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苏后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4%、4.8%、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9.0%、26.2% (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76.73±92.05)×109、(25.48±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59±96.32)×109、(19.33±4.35)%(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避免输液过量造成的机体内环境紊乱,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单器官功能障碍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后24 h、48 h血乳酸达正常标准的例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9例(22%),对照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1例(47.8%),治疗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治疗组出现死亡5例(12.2%),对照组出现死亡6例(26%),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未控制出血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6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282例常规液体复苏与254例限制性液体复苏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3.5%,病死率为36.5%,ARDS发生率为23.8%,MODS发生率为35.1%。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7%,病死率为17.3%,ARDS发生率为8.7%,MODS发生率为16.5%。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对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美罗培南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清学指标变化和细菌清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18%,较对照组的有效率71.79%略高(P<0.05);治疗前2组血清学指标无差异,经治疗后2组均出现变化,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9.74%,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74.36%(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取美罗培南治疗可取得与肾脏替代疗效相同的效果,能促进病情恢复,清除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创伤休克并ARDS患者初诊救治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宝君  张洪林  史计月  张爱民  安静 《河北医药》2006,28(11):1036-1037
目的 了解创伤休克患者初诊救治期治疗措施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因素,提高创伤休克早期救治水平,以降低ARDS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治的重度创伤休克患者663例为对象,用SPSS11.0统计软件作Logistic回归,筛选和分析创伤休克初诊救治期治疗措施与并发ARDS的相关因素.结果 663例重度创伤休克患者中43例术后36 h内确诊 ARDS,筛选出呼吸道管理、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低血压持续时间、早期镇痛与大量输血等初诊救治致ARDS发生相关的致病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5.914、104.302、84.528、11.021和5.814.结论 重度创伤休克初诊治疗中呼吸管理不到位、持续低氧血症与低血压等是术后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64-65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脑外伤患者(轻型组20例,中型组28例,重型组22例)血清hs-CRP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脑外伤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中、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脑外伤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中、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仍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脑外伤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轻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脑外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50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急诊科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年龄、休克程度评分、伤后就诊时间、是否手术、输液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抢救成功率为76%(38例),创伤病死率为24%(12例)。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非正确休克复苏是影响休克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早期合理的液体复苏,果断的急诊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肽素检测对急性中毒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175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毒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和肽素含量,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30d病死率,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浆和肽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和肽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死亡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存活组(P<0.01),血浆和肽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1)。(2)血浆和肽素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和0.665,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9-0.847和0.528-0.801。(3)血浆和肽素水平分界值为18.5pmol/L时,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35.1%;APACHEⅡ评分分界值为7.5分时,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44.8%。结论急性中毒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升高。联合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和APACHEⅡ评分有助于评估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唐强 《药品评价》2008,5(11):529-532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近年来研究显示,AMI患者并发高血糖症,无论既往是否伴有糖尿病,都显著增加AMI的病死率,非糖尿病患者AMI后合并高血糖症将增加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应激性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病死率增加相关,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AMI后的血糖监测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