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构建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个性化干预模式,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护理结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科脑卒中康复期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自我管理模式,在两组病人干预20d、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时采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0d后,观察组预防脑卒中知识问卷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个性化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NNN-链接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NNN-链接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护理结局得分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QOL-BREF)评分、护理结局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BREF评分,患者的主观感受、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各维度评分及护理结局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NN-链接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7年6月-2007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收集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资料。[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康复护理、饮食和药物知识的理解水平显著增高(P〈0.001);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7年6月-2007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收集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资料.[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康复护理、饮食和药物知识的理解水平显著增高(P<0.001);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付云  李慧 《护理研究》2009,(8):2017-2019
[目的]探讨实施脑卒中肢体康复俱乐部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两组在院时进行脑卒中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时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另外参加脑卒中肢体康复俱乐部全程活动;两组分剔于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运用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对肢体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卒中知识问卷及格率分别为23.08%和19.23%;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脑卒中知识问卷及格率上升,患肢肌力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病人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NN-链接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NNN-链接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局量表、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BREF)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活动、预防误吸、日常活动能力(自理)方面的护理结局得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功能训练、生活方式改变、服药、饮食4个方面的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BREF得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N-链接语言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结局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S 目的 分析基于NNN-链接模式的个体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我院符合GDM诊断标准患者563例为研究对象,投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保健指导,实验组接受基于NNN-链接模式的个体化管理。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护理结局量表评估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SS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保健决策、个人健康状况、健康信念、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危险检测、治疗行为等评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体重增长、胎膜早破、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发生情况等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NNN-链接模式的个体化管理可提高GDM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和自我照护能力、改善妊娠结局。建议对GDM患者的NNN-链接模式的个体化管理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付云  李慧 《护理研究》2009,23(22):2017-2019
[目的]探讨实施脑卒中肢体康复俱乐部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两组在院时进行脑卒中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时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另外参加脑卒中肢体康复俱乐部全程活动;两组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运用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对肢体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卒中知识问卷及格率分别为23.08%和19.23%;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脑卒中知识问卷及格率上升,患肢肌力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病人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黄文杰  王玉香 《全科护理》2016,(12):1282-1284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的干预效果是否优于现有的常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只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实施出院计划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出院计划模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各维度得分比较,其中饮食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病人自身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模式可提高病人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照顾者角色紧张"的NNN链接护理方案在住院老年脑卒中病人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77例住院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家庭照顾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NNN链接的护理方案,并用照顾者结局量表测评家庭照顾者的结局状态。[结果]干预前后两组照顾者结局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中8个结局[照顾者情绪健康、照顾者生活方式紊乱、照顾者-病人关系、照顾者表现(直接照顾与间接照顾)、照顾者身体健康、照顾者安康、角色表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时间与处理交互效应、处理效应中除"照顾者生活方式紊乱"这一结局,其余7个结局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照顾者生活方式紊乱"结局,干预组达到预期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照顾者角色紧张"的NNN链接的照顾者模式下能明显改善住院老年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的结局,但干预措施的制定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
黄慧懿  孙月 《全科护理》2012,(33):3092-3093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肝硬化病人健康行为改变、提高其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首次住院、第一诊断为肝硬化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干预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在入院第2天及随访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知识掌握、信念优秀、行为优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知识掌握、信念优秀、行为优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在肝硬化病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面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健康行为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伴有偏瘫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分别在入院2d内、出院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对病人进行测试。[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HRS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出院时,干预组病人HRSD总分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前APGAR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出院时,干预组病人APGAR总分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抑郁状态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对妊娠糖尿病(GDM)病人自护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GDM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和血糖水平,并对两组病人随访至分娩,比较两组病人的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28.5分±6.2分)高于对照组(110.5分±5.7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识-信念-行为模式能有效提高GDM病人的自护能力和病人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综合提醒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个月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临床结局的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方便抽样广州市3家综合医院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174例,分为对照组(n = 87)和干预组(n = 87)。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综合提醒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出院6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KQ)、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简表(SF-HBMS-SP)和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HBS-SP)进行调查,并记录临床结局(急诊就诊、再住院、复发和死亡)。结果 对照组75例、干预组76例完成调查。干预组SKQ (U = 903.000)、SF-HBMS-SP (t = -9.099)和HBS-SP (t = -7.786)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干预组门诊复诊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 ( P <0.001);两组急诊就诊数和再住院数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死亡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健康信念综合提醒系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和门诊复诊率,但尚未对临床结局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远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远程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远程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远程护理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照顾者压力指数改善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远程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照顾者压力,提高照顾者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体系对化疗病人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239例化疗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化疗前1d、化疗第2天和出院前1d知信行水平的改变和出院时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化疗前1d、化疗第2天和出院前1d试验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江华  张素玉  黄淑珍  李冬莲 《护理研究》2010,24(7):1828-18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定期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干预30d。[结果]干预组病人精神压力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病人精神压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秋敏  谢振英  夏雪萍 《全科护理》2014,(31):2973-2974
[目的]观察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8例首次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行为,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燕妮  龚放华  殷明媛 《全科护理》2016,(28):3009-3010
[目的]探讨卫生服务利用在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将160例神经内科住院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方案。观察病人出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包括再次住院、急诊、门诊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再次住院、急诊、门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病人出院后再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信念模式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健康行为信念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生活指导、血糖监护、用药干预及足部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空腹血糖(FBP)、餐后2h血糖(2hFBP)、糖化血红蛋白(HAb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行为信念模式能有效提高糖尿病高危足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健康行为,有助于病人血糖水平控制,从而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