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CIMT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MA、ARAT以及MBI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用Bobath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组加入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1],大约有2/3患者留有一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强制性运动疗法(Comstraint-induced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针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有研究表明接受CIMT康复治疗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者,但对急性期脑卒中应用CIMT康复训练的研究报道甚少,其效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51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它可以有效的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障碍。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7月对我院神经内外科脑损伤患者40例首次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来促进上肢功能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33-2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开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运动疗法。结果两组康复前的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康复后都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前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1]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2]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MRP促进偏瘫侧上、下肢恢复一定的主动运动,随后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活动,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性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起坐训练,运动平板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的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MRP与CIMT相结合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MRP与CIMT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肢体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有效率为92%。结论 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强制运动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治疗。强制运动治疗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强制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制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21例)、试验2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2组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未行t DCS治疗,对照组未行t DCS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1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神经松动术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运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周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3周后上肢FMA评分分别为(52.41±2.27)分、(39.48±4.42)分;STEF评分分别为(59.41±3.02)分、(47.73±2.6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麦国钊  任醒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0+22-20,2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3例患者,使用运动想象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 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 41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 21)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健侧大脑皮质 M1区,试验组给予 1 Hz的 rTMS刺激,对照组施以伪刺激,均每天 1次,每周 6次,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 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u?FMA)评估病侧上肢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集病侧肱二、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 u?FMA、MBI评分、 RMS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 u?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 MIVC屈肘时肱二头肌和伸肘时肱三头肌 RMS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屈肘时肱二头肌 RMS值试验组(9.65±11.37)与对照组(4.0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肘时肱三头肌 RMS验组(6.21±5.04)与对照组(3.64±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z rTMS作用于脑病人健侧大脑值试,卒中,皮质 M1区能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庞洪波  李雪芹 《淮海医药》2009,27(6):471-47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对其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组(治疗1组)30例,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组(治疗2组)30例。3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记录疗程开始与结束时,伸腕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方法(FMA)中上肢运动功能积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EMG、FMA、FIM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但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2组高于治疗l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种正规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瘫肢运动功能,但主动活动瘫肢结合运动意想训练更有助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