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脑梗死+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非糖尿病患者33例(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糖尿病组)和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脑梗死+糖尿病组和脑梗死组分别于起病后3、14d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判断预后情况;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3、14d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与脑梗死+糖尿病组、脑梗死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糖尿病组3、14d时血清IGF-1水平[(88.08±24.22)、(114.43±24.54)μg/L]低于脑梗死组[(99.73±20.25)、(125.89±20.35)μg/L]、糖尿病组[(106.45±19.29)、(127.14±19.11)μg/L]和对照组[(152.50±28.56)、(152.56±26.40)μg/L](P0.01),脑梗死组与糖尿病组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糖尿病组3、14d时NIHSS评分(7.44±2.34、4.34±1.86)及90d时MRS评分(2.22±1.21)均高于脑梗死组(5.48±1.87、2.61±1.87,1.64±0.99)(P0.05);3、14d时NIHSS评分与3、14d时脑梗死+糖尿病组(r=-0.934,P=0.004;r=-0.821,P=0.000)和脑梗死组(r=-0.807,P=0.008;r=-0.653,P=0.005)IGF-1水平呈明显负相关,90d时MRS评分与3、14d时脑梗死+糖尿病组(r=-0.309,P=0.031;r=-0.306;P=0.029)和脑梗死组(r=-0.308,P=0.045;r=-0.369,P=0.037)IGF-1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检测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1组,45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2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检测结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健康对照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随着HbAlc水平、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抵抗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检测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等水平,有利于及时判断患者病情,进而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并随访28 d,比较不同Rankin量表(MRS)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患者各血清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血清与MRS、GO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预测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IGF-1、ficolin-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5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P<0.05);入院第3、5 d预后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清HMGB1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IGF-1、ficolin-3与MRS评分呈负相关,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入院后第5 d AUC大于入院第3 d;经KM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高危组、低危组生存曲线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在重症颅脑损伤中呈异常表达状态,与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动态监测上述血清水平,可为临床评估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血糖控制状态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71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入院时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优,HbA1c<6.2%),B组(良好,HbA1c为6.2%6.8%),C组(一般,HbA1c为6.9%6.8%),C组(一般,HbA1c为6.9%8.3%),D组(差,HbA1c≥8.4%)。发病7 d时再次评定NIHSS评分,发病30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发病7 d的预后评定,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5),C、D组较A组预后差(P=0.026,P=0.001)。发病30 d的预后评定,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C、D组较A组预后差(P=0.009,P=0.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HbA1c可能是早期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酸(UA)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17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并分别检测并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血清hs-CRP、UA水平差异。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重度缺损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显著高于神经功能轻度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塞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及UA水平可作为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的重要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对治疗的有效率、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外周血CRP水平等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4.10%,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5.90%(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RP水平经比较未见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研究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3~9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36)应用个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n=36)应用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水平、运动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1)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 0.01);(2)研究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3)研究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强血糖控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两院住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住院确诊的65例不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CAM、PECAM-1的水平,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LCAM、PECAM-1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内部血管形成分级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LCAM、PECAM-1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80例患者中无斑块11例,稳定斑块24例,不稳定斑块45例;无斑块患者ALCAM、PECAM-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和不稳定斑块患者(P<0.05),稳定斑块患者ALCAM、PECAM-1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患者(P<0.05)。80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部血管形成分级为0~1级的患者39例,2~3级患者41例,其中0~1级患者ALCAM、PECAM-1水平低于2~3级患者(P<0.05)。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LCAM、PECAM-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LCAM、PECAM-1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不仅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内部血管形成分级密切相关,还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的2017年4月~202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并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我院接受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集中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CIS患者预后情况,ROC曲线分析A-FABP、GAL3和MCP-1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4cm2、有高血压、NIHSS评分15、GCS评分8有关(P0.05);随访3个月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CIS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预后良好79例,预后不良21例。其中预后不良的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9、0.782、0.899,三项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AUC为0.947,均高于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单项分析(P0.05)。结论 CIS严重程度与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越严重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越高;血清A-FABP、GAL3和MCP-1水平有预测CIS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联。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6例(T2DM+ACI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T2DM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检测,降糖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量表评分,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 T2DM+ACI组和T2DM组平均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T2DM+ACI组和T2DM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2DM+ACI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显著高于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MAGE、LAGE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高NIHSS评分的患者MAGE和LAGE显著高于低NIHSS评分的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单纯2型糖尿病的患者大,血糖波动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alusin-α、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的变化,分析ACI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23例(ACI组)和同期非ACI体检者6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ACI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分析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ACI组血清salusin-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VILI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而降低(P 0.05),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 0.05);血清VILIP-1水平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而升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ACI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呈负相关(P0.05);血清VILIP-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salusin-α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lusin-α是ACI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VILIP-1、合并高血压是A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I患者存在血清salusin-α、VILIP-1水平改变,salusin-α和VILIP-1可能参与了ACI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t-PA静脉溶栓组31例,单纯治疗组39例.对患者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及晚期预后.结果 静脉溶栓组24 h时NIHSS评分较单纯治疗组低(P<0.05);静脉溶栓组7d时NIHSS评分与单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单纯治疗组多(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Barthel指数较单纯治疗组升高(P<0.05).静脉溶栓组出血事件较单纯治疗组高(P<0.05);但静脉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单纯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单纯综合治疗,但仍需注意静脉溶栓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还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C1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半乳糖凝集素-3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入院时两组血清内脂素、C1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诊断价值,比较治疗7 d及治疗14 d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内脂素、C1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关联性及预后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内脂素、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1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内脂素、C1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8。治疗第7 d、第14 d预后良好组血清内脂素、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与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各30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7、14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发病后90 d,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43. 33%)(P 0. 05);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不会增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趋化因子CXCL1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AFABP与CXCL12水平的差异,评价不同临床与病理特征及不同预后AIS患者血清A-FABP与CXCL12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A-FABP与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中梗死面积4cm、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15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血清A-FABP与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梗死面积≤4cm、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经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AIS患者中预后良好82例(74.55%),预后不良28例(25.4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FABP与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ABP、CXCL12水平与AIS患者梗死面积、NIHSS评分、GCS、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IS患者血清A-FABP、CXCL12水平升高,且血清A-FABP、CXCL12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预后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eseneurologicfunctionalscale,CNFS),并与2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IGF-1水平犤(99.48±33.76)μg/L犦显著低于对照组犤(179.90±35.47)μ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P<0.05)。大梗死组IGF-1水平犤(71.41±22.37)μg/L犦显著低于中梗死组犤(107.99±23.15)μg/L犦(q=3.05,P<0.05)及小梗死组犤(134.96±25.24)μ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44,P<0.01)。中梗死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小梗死组(q=3.21,P<0.05)。病情重度组IGF-1水平犤(74.57±22.54)μg/L犦显著低于中度组犤(102.11±23.07)μg/L犦(q=2.91,P<0.05)及轻度组犤(131.58±23.89)μg/L犦(q=6.25,P<0.01)。病情中度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q=3.26,P<0.05)。CNFS差者IGF-1水平低,急性脑梗死组言语功能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IGF-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和-0.55,P<0.01)。结论:IGF-1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GF-1与CNFS关系密切,监测IGF-1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及估计预后均有临床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预后情况及不同程度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组(246例)和未合并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d及随访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s,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同程度LA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 d、随访30d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各时间点合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预后有效率(69.51%)显著低于未合并组(90.48%)(P<0.05);LA轻、中、重度患者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且MMSE评分和MoCA评分随着LA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LA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d、发病14d、随访30d的NIHSS评分与MRS评分随时间点的延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不同组随着LA程度的加重,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A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不良预后,同时也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LA病变程度越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LA不良预后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各50例,厄贝沙坦亚组给予厄贝沙坦+阿司匹林,常规亚组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4 d。分别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浆LPA浓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因、病情的相关性,并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急性期升高,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浆LPA浓度较小梗死灶者高(P0.01);重型患者血浆LPA浓度高于轻型患者(P0.01);不同病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心源性大动脉型其他类型小动脉型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治疗后LP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常规亚组比较,厄贝沙坦亚组的LPA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浆LPA浓度与梗死大小、部位、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39-3440
选取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双侧颈动脉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及颈动脉斑块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脂联素水平(2.86±1.23mg/L)低于对照组(7.55±1.46mg/L),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8±3.52分;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