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例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生物刺激仪治疗,研究组实施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Ⅰ类纤维、Ⅱ类纤维、耐力测试、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耐力测试评分(81.15±11.02)分、Ⅱ类纤维评分(84.16±9.18)分、Ⅰ类纤维评分(84.16±14.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46±10.23)、(75.69±8.04)、(71.23±10.25)分,生活质量评分(6.14±2.28)分低于对照组的(11.16±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能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超声科收治的未孕女性20例、剖宫产产妇20例、自然分娩产妇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给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比3组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被检者的尿道旋转度最高,未孕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最低,未孕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最大,自然分娩组尿道漏斗和直肠膨出发生率最高,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给予经会阴超声可以更好地显示患者的盆底器官结构,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会阴三维超声的作用原理及在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功能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118例产后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和保健操锻炼,观察组患者行系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敢于前后,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盆膈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并测量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BND)。结果:干预后,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观察组盆膈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 <0.05),肛提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缩肛状态下,两组各指标比较,P> 0.05。Valsalva动作时,观察组患者BN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估康复训练后产后PFD患者的盆底结构及功能,对判断PFD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自然分娩的3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期进行检查的3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经会阴三维超声诊断,记录并分析两组诊断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前后径、横径明显比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比对照组大,肛提肌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能够清晰显现受检者盆膈裂孔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多发慢性疾病,易引起排便障碍、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等系列症状,发病率约占40%[1].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应用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变化,为临床提供一种科学、准确的筛查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35-3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为研究组,30例患者仅给予盆底锻炼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及PFIQ7、ICI-Q-SF、PISQ-12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肌电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及最大尿流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静息状态肌电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及最大尿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FIQ7评分、ICI-Q-SF显著下降,PISQ-12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FIQ7评分、ICI-Q-SF显著低于对照组,PISQ-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54例经阴道手术治疗PFD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4例均手术顺利,术后效果良好;术后泌尿系统感染2例(3.70%),呼吸道感染者1例(1.85%),复发1例。结论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积极控制全身合并症,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治疗PFD。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自然分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采用经阴道四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5例自然分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5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经阴道四维超声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功能指标.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肛提肌裂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实验组中Ⅱ、Ⅲ级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及对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会阴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功能、盆底肌力、1 h漏尿量、盆腔脏器脱垂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漏尿量小于对照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结合会阴雷火灸可提高SUI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盆底功能恢复,增加盆底肌肌力,减少漏尿量,降低盆腔脏器脱垂风险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13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尿失禁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腔脏器脱垂测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肌力的改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以及尿失禁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77-80
目的观察剖宫产及顺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其改善作用。方法 3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150)和阴道顺产组(n=150),比较产后两组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差异,比较产后6周两组间盆底肌力差异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及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差异。选择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差异。结果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PFD发生率显著低于顺产组;剖宫产组阴道横断面肌力分级显著高于顺产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结果显示显示剖宫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电压高于顺产组,疲劳度则低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血清RLX水平显著低于顺产组,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则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剖宫产组和顺产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显著提升,血清RLX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顺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电刺激镇痛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方法对93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行电刺激治疗,同时用艾条灸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等穴位,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经连续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消失48例(51.6%),疼痛缓解30例(32.3%),无效15例(16.1%),总有效率为83.9%。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2∽8分,平均(4.85±2.32)分,治疗后0∽4分,平均(2.61±1.37)分,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经半年随访,治愈的48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需再次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灸联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童氏)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32例根据POP -Q分度法达Ⅲ度及Ⅲ度以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  相似文献   

19.
魏学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96-3197
目的 观察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的9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准备,观察组在常规产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盆底肌张力. 结果 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张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助于胎儿顺产和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