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经研究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及厚度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斑块面积及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为(1.32±0.44)mm2,斑块厚度为(0.80±0.61)mm,治疗后对照组的斑块面积为(1.42±0.51)mm2,斑块厚度为(1.14±0.29)mm,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可明显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少华 《中国医药》2012,7(11):1371-137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降脂通络软胶囊2粒,3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持续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3.08±3.09)分比(7.02±1.63)分,(4.34 ±3.24)分比(6.90±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TG、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1.25±0.33) mmol/L比(2.58±0.84) mmol/L,(2.06±0.73) mmol/L比(6.23±0.96) mmol/L,(1.92±0.68) mmol/L比(3.78±1.11)mmol/L;对照组:(2.01±0.83) mmol/L比(2.53±0.78) mmol/L,(3.84±0.87) mmol/L比(6.21±0.89) mmol/L,(2.10±0.71) mmol/L比(3.82±1.06) mmol/L],HDL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1.32±0.34) mmol/L比(1.17±0.27) mmol/L;对照组:(1.20±0.26) mmol/L比(1.18±0.2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有协同作用,可显著稳定或消退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54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组间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2组治疗后LDL、HDL、TG、T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1.51±3.45)分低于对照组的(18.74±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33<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研究组(n=43)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参照组(n=43)患者接受基础治疗,最后比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好于参照组,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颈动脉IMT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不仅使斑块面积得以减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德春 《中国药房》2011,(32):3027-302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除服用降高血压药物外,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仅服用降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斑块消失率达20.5%;服药12个月后消失率达34.2%;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有48个,6个月后斑块增加3个,增加7%;12个月后斑块增加7个,增加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IMT、斑块面积及hs-CRP、NO的含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抽取11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8例,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资料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促进患者血脂新陈代谢,降低颈动脉斑块数量和体积,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孔雪丽 《云南医药》2021,(4):391-392
脑梗死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进一步加重病情,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威胁到生命安全[1].脑梗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等,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因此,针对脑梗死患者应及早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90-192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对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检测后的斑块大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斑块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均以混合斑较为常见,两组患者斑块分布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唐妍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19-18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同期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并将斑块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分析比较各类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0.8%,远高于对照组(2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422,P<0.05).脑梗死组患者软斑发生率(30.8%)明显高于对照组(5.0%).结论 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软斑.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为早期启动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观察不同类型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扁平斑13例(18.31%),软斑24例(33.80%),硬斑12例(16.90%),混合斑22例(30.99%);对照组中扁平斑8例(50.00%),软斑2(12.50%),硬斑4例(25.00%),混合斑2例(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混合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P〈0.05)。结论对于可能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7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90例和高剂量组88例。低剂量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高剂量组也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的血脂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低剂量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高剂量组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20 mg/d给药剂量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血栓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疗效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脑血栓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11.24±2.13)分、Barthel指数(47.40±4.62)、IMT(0.38±0.64)mm、斑块面积(1.43±0.61)cm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血栓疗效,能够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板块使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7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研究组予以拉西地平4~8mg1次/d、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对照组使用拉西地平4~8mg1次/d,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联合拉西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显著减低IMT、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为(1.08±0.26)vs(1.244±0.18)mm、(1.94±0.5)w(2.6±0.7)和(3.08±1.35)US(4.15±1.27)mg/L,P〈0.05。结论合并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拉西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能更为有于促进动脉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个疗程前10天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值、颈动脉内径(CAD)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TXB2、hs CRP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T-1、TXB2、hs CRP、N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降低斑块积分,保护血管内皮,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1,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1,口服),疗程6 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wk、4 wk血脂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 wk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mo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大、小剂量组血脂、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k及4 wk,大剂量组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均P<0.01),治疗后4 wk,大剂量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治疗6 mo后,大、小剂量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2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9.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丽  高俊峰 《安徽医药》2011,15(3):345-3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斑块与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脑梗死和10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入组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与CAA斑块发生的关系,通过不同级别的CAA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的情况比较,以及不同性质斑块的发生情况,来了解CAA斑块在复发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相关(P<0.05);脑梗死组CAA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1),复发脑梗死组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复发脑梗死组斑块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AA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复发脑梗死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且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