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Maryland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Bohlers角和Gisanse角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Marylan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Bohlers角和Gisanse角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跟骨骨折患者各项X线指标,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经皮撬拨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95-19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7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撬拨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治疗前后Bohler’s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ohler’s角皆比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撬拨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的跟骨骨折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跟骨宽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促进足部形态和功能预后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可迅速促进预后,但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在控制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撬拔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n=40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37/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37/40),两组比较,P> 0.05。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1例伤口问题;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出现伤口问题6例,其中1例术后1个月出现跟骨伤口裂开,1例术后2个月出现皮肤坏死,4例出现表浅皮缘坏死;两组比较,P <0.05。结论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且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为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量表评分(AOFAS)、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切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评价预后质量的AOFA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明确手术适应症前提,运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具有简便手术、减少切口创伤以及术后皮肤感染的优势,临床上应当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3例95足,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切开组)42例48足和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组(撬拨组)41例47足,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跟踪随访1年,评价X线影像学指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 临床指标比较,撬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切开组(P<0.05);放射学指标比较,两组跟骨高度、宽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aryland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均较好,优良率分别达到87.5%及91.49%,但两组间比较其评分、疗效分布情况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撬拨组切口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其出现切口异常的概率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低,故临床上可以更多考虑此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有限切开撬拔)复位跟骨骨折及植入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伤口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跟骨骨折病例共76例81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选用跟骨微创(有限切开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选用传统“L”形手术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按甲乙丙分级评价;术后规律随访,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后足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伤口愈合甲级率分别为95.12%和77.50%,前者明显较高(P<0.05);术后随访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0.24%和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微创(有限切开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比传统“L”形手术,在术后功能评价上无明显差异,在术后伤口的甲级愈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减少跟骨术后伤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植骨与非植骨 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时取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B组21例单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经t检验P>0.05,显示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宜采用自体植骨 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接受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 2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等主要影像学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的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下降更为明显(t=6.598,P=0.000,有效率比较:χ2=5.184,P=0.023);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157)。结论液体骨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可以促进跟骨骨折的治疗,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徐红野 《淮海医药》2008,26(2):97-98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和有限内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无伤口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骨折成角移位。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可7例,差3例。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可避免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的发生;踝关节可早期活动,避免了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76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之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以获得术后骨折稳定,取得良好踝关节功能,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微创单边椎弓根内固定+椎间孔入路椎间Cage融合术。通过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探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重点。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疼痛、麻木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室护士对椎间融合手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手术配合上能熟练掌握。结论采用微创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08年12月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5例A级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仅截瘫平面略有下降;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恢复1级10例,恢复2级15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脊髓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评价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病例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6h,平均4.5h;出血800~2 000ml,平均1200ml;随访2年以上,植骨均成活,平均3.5个月融合。无内固定松脱及断裂,脊髓损伤的恢复按Franke1分级:D级6例,E级34例,均恢复2级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h疼痛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收集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s角的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Cobb’S角显著改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K、CRP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指标改善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愈合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减轻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或小支撑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13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或畸形愈合。按Mazur评分标准,优4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结论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能量损伤后软组织条件不良的Pilon骨折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外固定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川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43-43
目的:通过内外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分析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外固定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本组患者采用该方法后,对患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内外固定术符合现代生物学固定的要求,并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