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MAS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气道充分灌洗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15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程,减少气胸及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MAS临床资料,振荡组28例患儿给予基础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均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高频震荡通气+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氧合功能指标、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振荡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和氧合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振荡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振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振荡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MAS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症状好转,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吴兵 《黑龙江医药》2014,(6):1445-1447
目的:观察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氧合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胁/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胎粪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1例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固尔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12、24 h后,治疗组PaO2、PaO2/FiO2、a/AP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3.5±2.6)d,住院时间(16.5±7.8)d;对照组分别为(6.8±3.5)、(21.8±6.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与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MAS患儿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B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愈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治愈率高于A组,病死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MAS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气管内注入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 10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气管插管,先予吸净口、咽、喉气管内胎粪等对症治疗,患儿取侧卧位,用生理盐水1mL滴入气管内,复苏囊加压给氧,拍背吸痰后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同时用气囊加压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0%达1min,接呼吸机持续通气并观察,并给予常规保暖、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10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患儿吸入氧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血pH、使用呼吸机时间及出院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冲洗后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病情,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MA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3例),分别在治疗0、24、72h检测两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4、48h后,A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高于B组(P<0.05),而VEFG含量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气胸发生例数、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PS治疗MAS能通过促进内源性PS生成,使SP-A、SP-D含量增加,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机械通气和氧暴露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85-8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M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I指数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O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重症MAS患者治疗中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胡建军  汪万华  董召斌 《安徽医药》2009,13(11):1398-1399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果通过不同体位多次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实现清除吸入的胎粪颗粒,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aCO2、PaO2、SaO2、pH值、治愈率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46倒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8d后X线胸片好转率及治疗后72h、84h、96h的平均气道压(MAP)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效果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