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京市城镇职工实施单病种限额与同病种未实施限额两种付费方式的2015年12月-2016年5月1 1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病种限额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费、手术麻醉费、治疗费均低于未实施限额的患者,并显著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起到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单病种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单病种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控制办法。方法:介绍某三甲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及五大举措,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常见的6个医保单病种出院人次、人均费用及人均住院天数。结果:医保单病种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结论:医院创新单病种付费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基金效率。为弥补单病种付费方式的缺陷,可探索引入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将对医院的医保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探讨单病种限额付费方式在医院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我院2002--2007年病案统计报表,以图表结合论证。结果单病种限额付费是医保公司作为第三方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一种方式,医保病人在我院出院病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单病种限额付费方式在医院是可行的,因此,健全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是单病种研究和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单病种限额付费挑战医院管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从卫生部到各级医院都在探索单病种限额付费的管理模式。单病种限额付费是对我国现行的按服务项目付费进行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作为当前缓解"看病贵"的权宜之计,单病种限额付费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限制过度医疗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其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医院应适当调整现行的管理模式和策略,以迎接单病种限额付费这种新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医疗保险逐步推行“单病种付费制”。研究单病种管理规范诊疗,控制不合理费用,为付费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由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过程评价。方法:理想的单病种费用“上限”设定应是确保医疗质量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路径为依据,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方法体现成本消耗的费用测定。结论:该院实施单病种管理一年来,客观上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病情的多样性及药品、耗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新农合儿童先心病的限额付费方式在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实施,对医院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单病种住院费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按病种付费制度的实施成效,提出完善按病种付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四川省宜宾县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和保障情况,并分析这种住院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取得的成效。[方法]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法。[结果]宜宾县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实际补偿比高于全县平均实际补偿比。[结论]宜宾县可全面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支付方式,使新农合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同等提高,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医保性质的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患者,测算每年的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目前医院实行的单病种付费方式,可以控制总量,降低成本;但也存在病种覆盖范围小,支付标准低和限制新技术发展的缺陷。结论:为弥补单病种付费方式的缺陷,可引入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以实现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按病种定额预付制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按病种的定额预先付费(DRGs-PPS)对按服务的事后付费(fee-for-service)改革的可行性。DRGs-PPS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等相继推广,对提高医院效率、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可产生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实行DRGs-PPS存在管理难度大、服务打折、费用转嫁等问题。以各医院的平均病种费用试行预先支付制度,总量控制,是一种较好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药品实行零差价、医保支付方式改变,要求医院在全成本核算基础上实行医院成本三级分摊,积极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相似文献   

11.
我院单病种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不同付费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力各有不同,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明显影响。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付费方式一直是政府、保险业和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院在单病种付费方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结果表明,实行单病种限价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效益,控制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费用等。应该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重点控制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2.
医保支付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医疗服务调节、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新一轮医改以来,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实现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过快上涨。成本管控将是各级医院长期生存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作者从研究思考路径、保障措施以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基于临床路径视角对医保单病种付费定额支付方式,通过规范临床路径管理从而实现规范单病种医保付费,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庆黔江区实施单病种限额付费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黔江区实施单病种限额付费支付方式后的主要效果,总结了黔江进行单病种限额付费改革过程中相应的费用辅助监管政策,主要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率情况良好;区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没有出现下降;住院费用涨幅得到控制,费用结构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单病种付费政策的费用控制效果以及对医院、患者、医保基金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017—2019年徐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数据,建立双重差分(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s, DID)模型分析胃息肉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自付费用、住院天数、实际补偿比等相关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9.46%,次均自付费用下降38.37%,住院天数下降59.71%,月均住院人次数增加55.30%,单病种月收入基本维持稳定。结论 单病种付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提高医疗机构效率、维持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病种付费政策依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诊断相关组预定额付费(DRGs-PPS)与按项目付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选择支付方式,是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合约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比较了诊断相关组预定额付费(DRGs-PPS)与按项目付费的定价成本和监督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沿用合约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执行DRGs-PPS时需要应对的主要管理问题,并从监督和维护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要点.分析得出的基本认识是,DRGs-PPS相对按项目付费而言,交易费用较低,故从按项目付费向DRGs-PPS转变,将有利于医疗服务市场的良性运转.由于DRGs-PPS对于中国依然是新鲜事物,因此,需要在统筹考虑医疗服务监管和制度维护等配套措施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单病种限价收费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士洪  许凤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7-897,901
参照国外医保基金付费方式,按病种付费是大势所趋.目前,"单病种限价"在很多国家普遍推行,国外做法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做出最高限价管理,各医院对该病种的医疗费不得高于最高限价.成本高出者由医院自行负担;成本低于最终收费者,差额部分就是医院利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总额预算”整体框架下的“单病种费用结算”制度的实施,对医院医保费用的管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医院在规范诊疗的前提下实现合理控费,作者以临床路径为依据,实施电子化信息监控,加强对单病种费用的调查研究,定期对单病种费用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点评,逐步实现医保费用管控成效与临床绩效挂钩。在不断优化单病种费用管控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肿瘤专科医院的特殊性,其在单病种费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劣势,未来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肿瘤专科医疗服务付费及其管理研究,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单病种成本核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单病种限价,有效地治理不合理检查、用药,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目前各医院提出了各种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标准的诊疗模式方案.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单病种限价正常实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 强化医院经济管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医院经济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卫生事业的性质影响医院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付费方式影响医院供需双方的行为;筹资方式和资源配置影响医院的经济运行模式,医疗价格政策影响的经营效益,信息技术影响医院经济管理的决策方式,成本核算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分配方式影响医院员工的激励效果,结合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会,提出医院应当更新观念,主动改变医院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计算并比较宁夏贺兰县人民医院基于临床路径的临床路径病种成本和基于住院费用清单的按项目收费病种成本,分析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对进一步推行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付费提供借鉴。方法定性分析:病种费用控制效果;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住院费用和住院病人年龄、住院时间、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病种成本均小于病种平均成本。单病种付费组和按项目付费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均衡可比: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基础上,测算病种成本,制定合理的病种付费标准,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拓宽病种覆盖面,藉此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