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分为两组:肝门阻断组28例,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无阻断组34例,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不阻断入肝血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接受肝切除的患者78例,依据血流阻断法分为3组,其中29例接受第一肝门阻断法为A组,22例接受半肝血流阻断术为B组,27例患者接受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为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A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3组在血流阻断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C组TBiL和ALT水平最低,ALB水平最高;A组TBiL和ALT水平最高,而ALB水平最低(P<0.05)。3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血流阻断方案在肝切除过程中各具特色,其中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更为安全、有效,更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肝癌切除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阻断入肝血流和不阻断入肝血流两种方法行肝切除术.80例患者包含两组:A组为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37例),B组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恢复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169.46±31.44)min vs.(150.23±20.38)min(P<0.05);(530.27±195.54)ml vs.(443.72±147.97)ml(P<0.05)];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分别为62.2%(23/37)、90.1%(39/43)(P<0.05).结论 ①不阻断入肝血流比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切除术时间短,失血少.②不阻断入肝血流比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切除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淦勤  邢时龙  曾掌 《江西医药》2021,56(7):971-974,1008
目的 探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17年5月-202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肝血流阻断带的不同分为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为实验组(23例)与传统肝门阻断带组为观察组(20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术中CVP、肝门阻断次数、切肝时间、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胆漏、肛门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后ALT、TBIL、Hb、乳酸值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应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患者在肝门阻断所需总费用(8.0±0元VS 502.9±92.25元)、肝门阻断及松阻断总时间(2.85±0.57min VS 11.4±2.35min)指标上明显低于传统肝门阻断带患者.此外使用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值较传统肝门阻断带减少约2563元(44377.17±2258.28元VS 46940.40±1732.98元).结论 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能够安全、有效、简便的实现入肝血流的阻断,利于术中出血的控制、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取材更方便、制作更简单、肝门阻断更省钱省时省力,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淦勤  邢时龙  曾掌 《江西医药》2021,56(7):971-974,1008
目的 探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从2017年5月-2021年5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肝血流阻断带的不同分为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为实验组(23例)与传统肝门阻断带组为观察组(20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术中CVP、肝门阻断次数、切肝时间、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胆漏、肛门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后ALT、TBIL、Hb、乳酸值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应用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患者在肝门阻断所需总费用(8.0±0元VS 502.9±92.25元)、肝门阻断及松阻断总时间(2.85±0.57min VS 11.4±2.35min)指标上明显低于传统肝门阻断带患者.此外使用嵌入式肝门阻断带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值较传统肝门阻断带减少约2563元(44377.17±2258.28元VS 46940.40±1732.98元).结论 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能够安全、有效、简便的实现入肝血流的阻断,利于术中出血的控制、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自制嵌入式肝门阻断带取材更方便、制作更简单、肝门阻断更省钱省时省力,有利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安全易行且能够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肝门阻断方法。方法本组46例,分为A、B两组,各23例,A组为常温下保留健侧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为传统Pringle肝血流阻断法,总结分析两种不同肝门阻断方法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B两组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肝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温下保留健侧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肝门阻断方法,对防治术后肝功能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浩  曹丽  周斌 《淮海医药》2021,39(6):567-570,575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第一肝门间歇性阻断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对围术期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行巨大肝癌切除术患者79例,按照中心静脉压高低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第一肝门间歇性阻断组(L组)40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联合第一肝门间歇性阻断组(N组)39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总输液量、手术时间、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出院时间.结果:L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输液量少于N组,手术时间短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各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增高,术后第1天到达峰值,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联合第一肝门间歇性阻断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输血率和术中输液总量,对术后AST、ALT有短暂影响,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不延长患者的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09-2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PH组(精准肝切除)和IH组(非规则性肝切除),PH组40例,IH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H组的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IH组(73.33%)(P 0.05);PH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IH组(P 0.05),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IH组(P 0.05);PH组的TBIL、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IH组(P 0.05);PH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IH组(23.33%)(P 0.05)。结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相较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是目前在肝切除术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肝出血的方法,长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易引起术后严重的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如何合理选择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科自2006年3月以来,对28例肝癌伴有肝硬变的病例采取半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脏再造术治疗肝硬化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21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120)和对照组(n=97)。其中研究组给予肝脏再造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甲胎蛋白(AF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白球比例(A/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0.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肝脏再造术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蔡卫民 《药品评价》2007,4(6):395-396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T升高或黄疸时,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边缘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边缘供体肝脏的42例患者及供体的一般资料及生存情况。根据风险因子的不同,将所有供体分为E1、E2两组,比较接受两组供体的受体间生存率的异同。结果接受了两组供体的受者其0.5、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注意供-受体匹配的情况下,边缘肝脏供体是可以应用的。  相似文献   

14.
In intact rats given a single oral dose of mirex there was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liver weight which peaked at 4 days. There were increases in hepatic RNA and protein, but DNA content per liver and DNA synthesis as measured by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were unchanged.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 rats dosed with mirex 24 h post-surgery, there was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relative liver weight which peaked at 5 days.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 rats simultaneously dosed with mirex,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DNA was unaltered. However, in rats dosed with mirex 24 h prior to partial hepatectomy, there was a 50% reduction in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hepatic DNA.  相似文献   

15.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等作用,参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再生、肝纤维化等肝脏病理过程。该文就LSECs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通过靶向LSECs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赵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2-6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肝乐宁)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治疗组ALT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GLB、ALB变化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乙肝病毒主要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Regeneration of liver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清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80例患者中Child A级41例,Child B级58例,Child C级81例,总胆汁酸由高到低分别为Child C、Child B、Child A;总胆固醇和清蛋白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 A、Child B、Child C.经正规治疗,观察组不同分级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进行肝功能测定时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例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肝功能检测对肝硬化准确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