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脑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相关指标,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差异因素.方法 将收治的4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夹闭组)21例患者进行开颅夹闭术,对研究组(栓塞组)21例患者施行介入栓塞术,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3.
刘国防  陈婧 《大医生》2023,(14):48-50
目的 统计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CA)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乐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ICA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将其中行开颅夹闭术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术中出血量更少,可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9、NF-κB水平,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较少,有助于保障患者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6.
将2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A组为开颅夹闭组,B组为介入组。通过对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瘤颈残余度、术后并发症以及经过对患者进行1~18个月术后随访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住院天数7~30(平均2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6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6例,术后瘤颈残余1例;B组住院天数7~20(平均15)d,治疗出院恢复良好7例,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2例,手术后瘤颈残余为4例。B组较A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瘤颈残余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使用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住院时间、动脉瘤残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07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GO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84.9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2%)高于对照组(16.9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开颅夹闭创伤大,术后复发率较低,血管内介入栓塞的创伤小,患者更易于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把握适应证,选取最适宜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及并发症。方法:从2003~2008年近五年来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54例,其中开颅夹闭24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0例,Ⅲ级2例,Ⅳ级2例),共26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30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共31个动脉瘤。临床结果按GO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良好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随访平均12月,Ⅰ~Ⅱ级动脉瘤患者治疗良好率为100.0%(43/43),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Ⅲ~Ⅳ级者分别为18.2%(2/11)和90.9%(10/11),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二者疗效相仿,各有优缺点。动脉瘤患者病情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对脑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开颅夹闭术)和介入组(血管栓塞介入术),各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介入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颅组(P<0.05)。治疗后,介入组的NIHSS评分、Hunt-HessⅠ~Ⅱ患者级占比及Rankin评分均优于开颅组(P<0.05)。介入组的预后优良率高于开颅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介入组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CA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致炎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CA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介入栓塞在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并与传统开颅瘤颈夹闭术进行比较.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老年患者102例,依据治疗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介入栓塞组47例,动脉夹闭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1个月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MRS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恢复良好率介入栓塞组为66.0%,动脉夹闭组为65.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中重度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介入栓塞组低于动脉夹闭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疗效可靠,其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传统开颅传统动脉夹闭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80-3882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例PICA动脉瘤破裂患者,全部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PICA动脉瘤均无效,经医生全方位考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实施具体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经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后日常生活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治愈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2患者治疗后发生感染1例,血管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治疗破裂的PICA动脉瘤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高,但经治疗后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是指载瘤动脉近端或动脉瘤颈得到充分暴露前发生的破裂,处理不当可以直接导致患者重残或者死亡[1~3].未成熟破裂多数发生在牵抬脑叶或解剖动脉瘤时,在硬脑膜剪开之前或刚剪开时即发生破裂者非常少见[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三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脑积水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短暂性脑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50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准备、预防血管痉挛,术后进行一般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认为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对各种可能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是栓塞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n=46)和血管介入栓塞组(n=50)。比较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介入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3±2.9 d)明显短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3.5±4.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1,P 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GOS评分(3.26±0.43分vs.3.34±0.54分)和预后良好的患者比率(93.48%vs.9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BI得分(46.31±10.32分vs.48.91±11.31分)和生活依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血管介入栓塞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均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要点,认为积极精准的细节护理可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杜晓亮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16-1117
目的 探讨和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5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死发生,术后无一发生脑血管痉挛,58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术后复查DSA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点,正确细致的术后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