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CAI区兴奋性突触反应的影响。方法:取1周龄Wistar大鼠,快速断头取脑,用振动切片机切取400μm厚的海马脑片,电刺激靠近海马CA1区的Schaffer纤维,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1区锥体细胞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循环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观察其对EPSC的影响。然后给与低频刺激(900pulse,3Hz)诱导长时程抑制(10ng—term depression,LTD),并观察异丙酚对LTD诱导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PSC,其怍用可被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ic)阻断;异丙酚可易化由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v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LTD的诱导。结论:异丙酚可影响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从而对大鼠的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和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断头后分离海马脑组织,制成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脑片随机分为5组(n=10)。脂肪乳剂Ⅰ组、异丙酚Ⅰ组、SR95531+异丙酚组:记录EPSC10min(基础值)后分别加入10%脂肪乳剂90μl,1%异丙酚90μl(相当于100μmol/L)、10μmol/LSR95531+100μmol/L异丙酚,继续记录EPSC40min,分析EPSC幅值的变化。脂肪乳剂Ⅱ组、异丙酚Ⅱ组:细胞破膜后稳定10.15min,分别加入10%脂肪乳剂90出和1%异丙酚90出,记录sEPSC40min,分析sEPSC频率、幅值和半衰期的变化。膜钳制电压均为-70mV。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给药后脂肪乳剂Ⅰ组和SR95531+异丙酚组EPSC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Ⅰ组EPSC幅值降低;给药后异丙酚Ⅰ组EPSC幅值比脂肪乳剂Ⅰ组降低(P〈0.05)。与脂肪乳剂Ⅱ组比较,异丙酚Ⅱ组sEPSC的频率、幅值降低、半衰期缩短(P〈0.05)。结论 异丙酚主要通过增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GABA.受体活性,产生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从而抑制兴奋性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鼠离体完整海马CA1区场电位不同振荡频段的作用,探讨丙泊酚对海马内部神经环路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后14~16 d雄性SD大鼠于4℃条件下进行完整海马的剥离。待孵育1~2 h稳定后,移至电生理记录槽。实验根据灌流的丙泊酚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1μmol/L组(P_1组)、丙泊酚20μmol/L组(P_(20)组)、丙泊酚40μmol/L组(P_(40)组)和丙泊酚80μmol/L组(P_(80)组)。C组不予丙泊酚灌流,为基础值,P_1组、P_(20)组、P_(40)组和P_(80)组分别给予丙泊酚1、20、40和80μmol/L灌流,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离体完整海马CA1区辐射层的场电位信号,进行场电位的功率谱强度分析。将C组的基础值设定为1,分别计算并比较P_1组、P_(20)组、P_(40)组和P_(80)组离体完整海马CA1区场电位不同振荡频段(δ:1~4 Hz,θ:4~8 Hz,α:8~13 Hz,β:13~30 Hz,γ:30~80 Hz)与C组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P_1组场电位θ频段明显增强(P0.05),γ频段明显减弱(P0.05),P_(20)组、P_(40)组和P_(80)组场电位不同振荡频段均明显减弱(P0.05)。与P_1组比较,P_(20)组场电位δ、θ、α、β频段明显减弱(P0.05),P_(40)组和P_(80)组场电位不同振荡频段均明显减弱(P0.05)。与P_(20)组比较,P_(80)组场电位δ、θ、α频段明显减弱(P0.05)。与P_(40)组比较,P_(80)组场电位δ频段明显减弱(P0.05)。结论除θ频段外,丙泊酚对海马CA1区场电位的δ、α、β和γ频段呈现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对于θ频段,大于20μmol/L浓度的丙泊酚仍然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在1μmol/L浓度下却表现为增强作用,显示低浓度丙泊酚对海马内部神经环路可能存在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电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分析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80张脑片分为八组:脂肪乳剂组,50μmol/L丙泊酚组,100μmol/L丙泊酚组,200μmol/L丙泊酚组,SR95531组,士的宁组,SR95531 100μmol/L丙泊酚组,士的宁 100μmol/L丙泊酚组,每组10张。SR95531 100μmol/L丙泊酚组和士的宁 100μmol/L丙泊酚组先在循环液中加入10μmol/LSR95531或4μmol/L士的宁预孵脑片30min。八组均记录基础EPSC10min,然后加入不同药物,继续记录EPSC40min。膜钳制电压为-70mV。结果脂肪乳剂、SR95531和士的宁对EP-SC幅值无影响;丙泊酚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PSC幅值,50、100、200μmol/L丙泊酚最大抑制EPSC幅值为14.4%、52.3%、67.8%;SR95531 100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基本无改变;士的宁 100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仍然下降,最大抑制程度为34.7%。结论丙泊酚主要通过增强GABAA受体功能使兴奋性突触活动降低,甘氨酸受体在其中起到协同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对中枢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就从突触水平上综述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就从突触水平上综述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 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5只,体重190~220 g,随机分为7组(n=5),单刺激下4组:对照组(C_1组)、荷包牡丹碱组(B_1组)、咪达唑仑组(M_1组)和荷包牡丹碱+咪达唑仑组(BM组);配对刺激下3组:对照组(C_2组)、荷包牡丹碱组(B_2组)和咪达唑仑组(M_2组).单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配对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两个配对刺激间隔30 ms,刺激强度为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峰值刺激强度的50%.C_(1,2)组和M_(1,2)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和咪达唑仑3 mg/kg;B_(1,2)组和BM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腹腔注射荷包牡丹碱2 mg/kg,20 min后BM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3 mg,/kg.各组给药结束后再记录60 min,每10 min为一时段.单刺激下计算各时间段EPSP幅值与基础值的比值即相对幅值,配对刺激下记录两个配对刺激下的EPSP幅值(分别为E_1和E_2),计算E_2/E_1.结果 与C_1组比较,M_1组EPSP相对幅值降低(P<0.05或0.01),B_1组和B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_2组比较,B_2组E_2及E_2/E_1升高(P<0.05),E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_2组E_1、E_2及E_2/E1_均降低(P<0.05);与B_2组比较,M_2组E_1、E_2及E_2/E_1均降低(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抑制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呈可逆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性突触前抑制性回路的兴奋性有关,而非直接影响GABA_A受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P)发放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20张脑片分为两组:脂肪乳剂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0张。应用电流钳技术,给予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胞体以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从0nA到0.45nA,以0.05nA递增,共记录10sweeps,不同强度刺激间隔时间为10s,在CA1区神经元胞体记录加入90μl脂肪乳剂或丙泊酚(相当于100μmol/L)前后不同时间、不同刺激强度下AP的发放情况。膜钳制电流为0nA。结果脂肪乳剂没有影响胞体动作电位的数目和幅值;100μmol/L丙泊酚明显减少不同刺激强度下胞体动作电位产生的个数,加入丙泊酚40min后,动作电位基本消失;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而变化,加入丙泊酚前为(113±11)mV,加入丙泊酚后20min内幅值无明显变化,30min后降至(91±5)mV(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钠通道和开放氯通道而减慢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降低其幅值。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海马CAl区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断头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制备400μm厚度海马脑片。45张脑片分为六组。脂肪乳剂组和异丙酚组的脑片以印防己毒素预孵30min,然后加入45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500μmol/L),观察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脂肪乳剂长时程增强(LTP)组、脂肪乳剂长时程抑制(LTD)组、异丙酚LTP组、异丙酚LTD组的脑片以9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100 μmol/L)预孵60 min,给予高频刺激(HFS)或低频刺激(LFS),记录LTP或LTD的发生情况。结果 脂肪乳剂对EPSC无影响(P>0.05);500 μmol/L异丙酚使2/3细胞EPSC下降至基础值的67.5%(P<0.05),使1,3细胞EPSC上升至基础值的140.3%(P<0.05)。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151.6%(P<0.05),脂肪乳剂LTD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57.9%(P<0.05);异丙酚LTP组给予HFS后,LTP可以产生但不能维持,H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98.8%(P>0.05),异丙酚LTD组给予LFS后EPSC值为基础值的40.8%(P<0.05),明显低于脂肪乳剂LTD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l区突触传递具有双重影响,出现抑制和兴奋两种效果;异丙酚损害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LTP的维持而易化LT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56只,月龄18月,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8)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 ml/kg;麻醉组(A组,n=24)腹腔注射氯胺酮40 mg/kg;手术组(O组,n=24)腹腔注射氯胺酮40 mg/kg,翻正反射消失后行脾脏切除术.A组和O组于麻醉或术后1、3,7 d(T_(1~3))时取8只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并测定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各指标.结果 与C组和A组比较,O组T_(1,2)时通过原平台次数、突触数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活性带长度缩短,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5或0.01).与C组比较,A组T_1时、O组T_(1,2)时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延长(P<0.01);与A组比较,O组T_(1,2)时潜伏期延长,T_2时游泳距离延长(P<0.05).结论 手术创伤导致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机制与海马CA3区突触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 (LTD)的影响 ,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 (13~ 19d)海马半脑 ,用切片机切出 4 0 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三组 :脂肪乳剂组 (I组 ) ,丙泊酚组 (P组 ) ,SR95 5 31+丙泊酚组 (GP组 )。I组和P组以 90 μL脂肪乳剂或丙泊酚 (相当于 10 0 μmol/L)预孵脑片 6 0min ,然后给予低频刺激 (LFS) ,记录LTD的表达情况 ;GP组先在循环液中加入 10 μmol/LSR95 5 31预孵脑片 30min ,再加入 10 0 μmol/L丙泊酚继续孵育 6 0min ,继而给予LFS ,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I组给予LFS后 ,产生LTD ,LFS后 10~ 4 0min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PSC)值为基础值的 5 7 85 % ;P组给予LFS后 10~ 4 0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 4 0 82 % ,明显低于I组 (P <0 0 5 ) ;GP组给予LFS后 10~ 4 0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 5 6 5 1% ,与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0 0 μmol/L丙泊酚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这种作用与其增强GABAA 受体功能有关 ;当阻断GABAA 受体后 ,这种易化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2.
皮质酮复合异丙酚对大鼠海马 CA1区长时程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质酮复合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肪乳剂组、异丙酚组、皮质酮组、皮质酮 异丙酚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脂肪乳剂组、异丙酚组、皮质酮组、皮质酮 异丙酚组分别以100μmol/L脂肪乳剂、100μmol/L异丙酚、10μmol/L皮质酮、10μmol/L皮质酮复合100μmol/L异丙酚预孵脑片6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CAI区锥体神经元给予LFS后,都产生LTD,与对照组相比,脂肪乳剂组给予LPS后10-40minEPSC值没有明显变化,异丙酚组、皮质酮组和皮质酮 异丙酚组给予LPS后10-40min的EPSC值明显降低(P<0.05),且皮质酮 异丙酚组给予LPS后10-40min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与异丙酚组和皮质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mol/L异丙酚或10μmol/L皮质酮都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易化,二药复合应用时则进一步增强LTD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结果 神经元缺血5 min后持续钠电流显著增强。异丙酚10μmol/L和10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强(与0μmmol/L组比,P<0.01),此作用为异丙酚100μmol/L较10μmol/L儿更强(P<0.05)。结论 异丙酚能够抑制体外脑缺血时海马神经元持续钠电流,这可能是其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APs)和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60只Wistar大鼠海马,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随机分为4组:戊四唑组(P组)、戊四唑+脂肪乳剂组(PI组)、戊四唑+异丙酚组(PP组)、戊四唑+依托眯酯组(PE组)。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APs发放频率,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幅值。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加入戊四唑后4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APs发放频率增加,EPSCs幅值下降(P〈0.05);与加入戊四唑后比较,加入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后APs发放频率减少。EPSCs幅值回升(P〈0.05)。与P组及PI组比较.PP组加入异丙酚、PE组加入依托咪酯后APs发放频率减少,EPSCs幅值回升(P〈0.05);P组与PI组比较、PP组与P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依托咪酯可拮抗戊四唑诱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和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 浓度随缺氧或加入谷氨酸、KCl前后的实时变化。结果 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P<0.01),异丙酚对缺氧、谷氨酸和高浓度KCl诱发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Ca2 ]i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大鼠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异丙酚对神经元的瞬间外向钾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影响,以探讨静脉麻醉药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瞬间外向、延迟整流两种钾离子通道的电流。研究异丙酚对这些通道电流幅度和通道动力学的作用。结果 异丙酚对上述通道电流均具有抑制作用,呈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并对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失活曲线有一定的影响。异丙酚对瞬间外向钾通道和延迟整流钾通道作用的EC50分别为(71±18)和(37±18)μmol·-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2%±3%和32%±5%。结论 异丙酚对海马神经元上的瞬间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异丙酚对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可能与影响记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