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笑一  刘伟 《中外医疗》2010,30(17):84-84
通过对铁西区2007~2009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其死因、分布特征。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改善围产期保健服务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蔡知天  邹积艳 《吉林医学》1996,17(4):225-225
适时分娩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蔡知天,邹积艳,宇文贤(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妇产科130021)围产儿死亡率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妇幼保健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我科围产儿死...  相似文献   

3.
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420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两个阶段,对1990~1999年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进行监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990~1994年29.79‰,1995~1999年17.72‰,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主要死因死亡专率前后5年差异有显著(P<0.005)。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围产医学的重视,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本对1990-09~1995-085年中,围产期(指体重在1000g以上或孕周满28周的死胎,死产,出生后7d内新生儿的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以找出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围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丽山 《医学文选》1999,18(4):662-663
由于剖宫产术、麻醉技术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进步,使剖宫产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客观地评价剖宫产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的价值,对我院近12年的临床资料进行一回顾性研究分析。1 资料与方法  1987年元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5673例。其中阴道分娩4846例,剖宫产827例,围产儿死亡数70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13‰。12年剖宫产例数以剖宫产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年至1989年;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1992年;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1995年;第四阶段为1996年至1998年。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我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连续住院分娩围产儿3984便,其中死亡围产儿108例进行总结分析,围产儿总死亡率为27.11%,围产儿死亡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畸形、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分别占死因构成的22.22%29、11.11%。围产儿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畸形儿较多,除去形原因,校正后围产儿死亡率是21.08%。围产儿死亡职业因素以农民为高,农民组围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尔滨市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分析,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其死因分布特点,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策略,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改善孕产期及围产期保健服务的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周瑾  胡容珍 《重庆医学》1999,28(5):355-356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围产期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分析我院15年来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找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1.资料与分析1.1围产儿死亡率:我院198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分娩围产儿12510例,死亡20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6.14%。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96例,占47.53%;死胎90例,占44.55%;死产16例,占7.92%。1.2围产儿死亡有关因素1.2.1孕周:202例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118例,占58.42%,其死亡率(181.54‰)与足月儿死亡率(6.82‰)…  相似文献   

10.
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984年上海市区12所医院围产儿死亡率12.8‰;其中死胎6.3‰、死产1.4‰、新生儿死亡5.1‰。分析了围产儿死亡与产母年龄、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和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采用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围产儿死亡与母婴合并症的归因危险度,根据此结果及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分析,提出若干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艳  杨剑秋 《中国医刊》2006,41(1):38-39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40例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改进围生期保健工作。方法根据围生期Ⅰ标准,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围生儿总数为6600,共有40例围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6.06%0。死胎占62.5%(25/40),死产占5%(2/40),新生儿死亡占32.5%(13/40)。②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胎死宫内的最重要的原因(11/25),其次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4/25),产前出血(3/25),先天畸形(2/25)等。③死产2例,其中1例为胎儿畸形。④先天畸形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占46.2%(6/13),另一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导致的胎儿宫内缺氧及早产(6/13)。⑤早产是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绝大多数为干预性早产。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妊娠并发症,占37.5%。⑥共有9例严重畸形,校正围生儿死亡率为4.70‰。仅3例畸形在产前诊断。⑦40例围生儿死亡中仅16例为本院产前检查,外院产前或无产前检查者占60%。结论本院围生儿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加强围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各级产科诊疗水平,加强周边地区高危妊娠管理,及时转诊,可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年~2005年围产儿的死亡情况,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 Fox2 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不同年份的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5.58,P<0.01);男性围产儿死亡率7.92‰,女性围产儿死亡率为5.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9.64,P<0.01)。结论:长沙市某区的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男女围产儿死亡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4年1月至1987年12月围产儿死亡206例,围产期死亡率17.7‰。尸解168例,尸解率81.6%,临床诊断与尸解符合率为90.47%。死亡原因依次为低氧、畸形,肺部疾患,低体重儿,本组臀位产分娩围产儿死亡率较自然产高18倍,说明早期纠正胎位,适度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30例死产中,畸形10例,其中神经管畸形占50%,说明妊娠16周后,常规超声波筛查神经管畸形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002年-2011年平安县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情况的分析,总结平安县在围产期保健方面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提高国产儿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平安县妇幼保健院160例死亡围产儿的病案资料。结果:2002年1月—2006年12月国产儿死亡率21.85%o;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围产儿死亡率8.00‰;平均死亡率14.69‰。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1月—2006年12月新生儿死亡60例,其中家中死亡15例,占25.00%;转送途中死亡10例,占16.67%,各级医院死亡35例,占58.33%。2007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死亡21例,其中家中死亡3例,占14.29%;转送途中死亡2例,占9.52%;各级医院死亡16例,占76.19%。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胎死产中前三位死因分别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出生缺陷、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规范的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5例剖宫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科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31日间25例剖宫产死亡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为高危妊娠。新生儿死亡主要为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其次为畸形儿,颅内出血占第3位。结论:加强产前、产时监测,提高超声仪器的分辨力和产前诊断的水平,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和手术时机。孕妇在术前及术中应取左侧15度倾斜位,以避免血压突然下降而诱发或加重胎儿窒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京市浦口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指导策略。方法选取我区2012年1月至6月分娩的2401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围产儿死亡13例,按照监测方案及时填报死亡报告卡,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我区分娩总人数为2401例,围产儿死亡1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0.54%。脐带绕颈、羊水因素及胎盘前置对新生儿死亡的影响较大。其中,死胎占围产儿死亡总构成比的61.53%。结论围产儿死亡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孕期保健应加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区围生儿死亡危险因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为降低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太原市妊娠危险因素电子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共分为4类58项,分别为妊娠危险因素16项、产妇健康状况13项、分娩情况12项、新生儿健康信息17项。本次研究选择2006年太原市7个城区报告围生儿19963例进行分析,其中死亡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7d内死亡)118例,城区围生儿死亡率为5.90%。x^2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父亲吸烟、产前检查、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怀孕月份、产妇年龄、母亲遗传病、父亲遗传病、围生儿性别等9种因素对围生儿死亡影响显著(P〈0.10);其中,父亲吸烟影响较大,OR为1.652。结论:太原市应加强一级预防,倡导孕期控烟,推广集中供暖,预防围生儿死亡发生,同时开展孕前健康教育,提高叶酸增补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