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活体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流量检测与调整预防小肝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中测定与调整门静脉血流量对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svndrome,svss)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行门静脉血流测定的31例LDLT病例资料,包括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GRWR)、门静脉血流量及术后小肝综合征发生率,探讨检测和调整LDLT中行脾切除及睥动脉结扎病人的门静脉血流量对预防小肝综合征的作用。结果:8例LDLT术中同时行脾切除术,切脾后门静脉血流量较切脾前明显降低(P〈0.01)。5例LDLT术中同时行脾动脉结扎,结扎后门静脉血流量亦较前减低(P=0.017)。行门静脉血流调整组(13例)的GRWR低于未调整组(18例)(P=0.044);而门静脉血流量则明显高于未调整组(P〈0.001)。调整组无小肝综合征发生,未调整组发生1例小肝综合征。结论:LDLT术中通过脾切除或行脾动脉结扎者降低了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量,有预防术后小肝综合征的作用。监测门静脉血流量为指导门静脉血流调整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切除对活体肝移植(LDLT)受者术中门静脉血流(PVF)及术后小肝综合征(SFS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26例LDLT术中PVF监测资料.对PVF >250 ml/(min·100 g)者,术中同期行脾切除术;PVF<250 ml/min(100 g)者不行脾切除,分析选择性脾切除对PVF的影响及是否可以预防SFSS的发生.结果 脾切除8例,切脾后PVF较切脾前明显降低(P<0.01).脾切除及未行脾切除的患者均无SFSS发生.其中脾切除患者(8例)供肝重占受者体重比显著低于未行脾切除患者(18例)(P=0.044),PVF显著高于未行脾切除患者(P<0.01).结论 根据LDLT术中PVF监测数据,选择性脾切除可显著降低高门静脉灌注患者的PVF,对术后SFSS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已被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成人LDLT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移植肝大小不匹配,一般移植肝体积〈40%的受体标准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或供肝重量与受体体重的比例(graft recipient body weight,GRBW)〈0.8%时会大大降低受体存活率(小体积供肝)。由于肝脏解剖上的特点及各种变异,加上活体供肝的特殊性,可切取的供肝大小往往受限制。虽然也有将左叶供肝作成人LDLT成功的例子.但只能用于小个的受体:右叶LDLT虽大多可满足受体的代谢需求.但右肝切取增加了供体的危险性,而且并不总是安全的,因为必须保证供体残余的正常肝体积≥30%的全肝体积。  相似文献   

4.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LDLT)后的严重并发症,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等均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行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成人活体肝移植(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LDLT)是拓宽供体来源的重要方法 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LDLT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供体的安全,首先要使供体残肝能再生代偿,其次才考虑使受体得到足够量的移植肝来满足代谢需求。成人左叶供肝的体积一般不足以支持成人受体的代谢需求,因此大多采用右叶供肝,但由于切取右肝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l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1)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2)缺血再灌注组(1/R组,实验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然后两组均经门静脉输注D一山梨醇(10mmol/L,0.2mL/min),2min后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计算肝脏山梨醇摄取率、FHBF和IHSF。结果两组PVF,HAF及总肝血流量(TH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肝脏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肝I/R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肝内门一体分流开放,功能性肝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7.
D'Amico F,Vitale A,GringeriE等纳入15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检验了供肝切取技术对于次优供体肝脏移植术后结局的影响。他们比较了改良双重灌注(MDP)技术(压脉器夹闭脾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的流入血流,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冷灌注)和单纯腹主动脉灌注(SAP)技术。该研究表明,当应用MDP技术切除供肝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门V重建是活体肝移植(LRLT)成功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近7年门V重建不同方式和修补门V的新技术,东京大学医院于1990.6~19978间314名行LRLT的病人,男193例,女121例,年龄1个月~61岁(平均6.8士9.9岁),体重3.l~778kg(平均18.8士16kg),胆迢闭锁是常见病。供体男175例,女146例,供体肝重160~630g(283土兀.8g)。供体肝与受体体重比为O.48%~10.1%(2.4%士l'46%),肝移植包括肝段(2~3段)67%,左叶24%,限制性左叶87%,右叶0.3%。门流脉重建方式为无流脉移植的吻合和有静脉移植的吻合两组,分别见图。第…  相似文献   

9.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SFSS)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的临床资料,包括受体术前血细胞计数、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移植物重量与受体体重比(GRWR)、移植物体积与受体标准肝体积比(GV/SLV)及肝静脉重建等,探讨合适体积移植物、良好肝静脉回流、及正常门静脉灌注对SFSS的预防作用。 结果:受体术前均无严重门静脉高压,均没有采用降门静脉压力与血流的措施,6例肝移植物GV/SLV均大于40%,除1例GRWR为0.74%外,余均大于0.8%。6例受体肝静脉重建均良好,重建后肝脏无淤血改变。术后无SFSS发生。 结论:LDLT通过选择合适体积移植物,重建良好的肝静脉回流,控制门静脉压力,防止门静脉过度灌注等有助于预防SF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脾肾分流加断流联合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门静脉压力测量,研究了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联合术后门静脉内径和压力较断流术明显减小和降低,但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与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联合术后门静脉血流量仍维持正常高值水平,门静脉为向肝血流,脾静脉为逆肝血流,门静脉肝内灌注良好,门静脉头向侧枝全部消失,以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本组病例术后再出血及脑病发生率低,腹水消退和生活质量好有关。本研究表明,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是合理而可取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选择性血流阻断行肝左叶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肝左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选择性血流阻断行肝左叶切除术(A组);6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左叶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选择性血流阻断行肝左叶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仍是供体短缺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体需求量和标准供体的数量的严重不平衡,外科医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心脏死亡供体(DCD)。相比于脑死亡供体(DBD),D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时间(WIT),以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胆道并发症。受控心脏死亡供体(cDCD)是指在符合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退出维持生命的治疗,在一段“无接触”时间后(通常为5 min),宣布患者大脑循环永久缺失,同时快速进行器官恢复。由于使用常规器官保存方法保存的DCD移植物的移植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常温灌注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在移植过程中愈发明显,逐渐引起外科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活体肝移植以及DBD肝移植不同,DCD在宣布死亡前无法取出移植物。而在常温局部灌注(NRP)中,外科医生们能够在宣布死亡后阻断流向大脑的血液,并通过体外膜氧合启动器官的热灌注,在供体体内恢复供体肝脏的功能,使肝脏产生胆汁并清除乳酸。这一过程为供体肝脏离开供体和移植前的各项指标监测和优化提供宝贵时间。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NRP作为一种原位器官修复技术能够使cDCD供体肝脏的移植效果与DBD供体相近。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开发了多种灌注技术的联合应用,包括NRP与机器灌注(MP)以及双低温氧合机灌注(D-HOPE)的联合使用,均展现出良好的移植效果,为肝移植供体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虽然许多学者认为NRP是一种获取更多高质量器官的保存方法,但有研究者质疑该技术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该技术违背死亡捐赠规则,NRP灌注程序中所涉及的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确保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的永久性不可恢复状态以及在NRP期间确保脑部循环的缺失尤其重要。鉴于NRP在移植领域的重要性,笔者对NRP技术在cDCD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大部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时门静脉内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血流量、全身动脉压和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用雄性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均经肝十H指肠韧带阻断肝血供60分钟。在PGE;组PGEl以0.5"a/kn·min持续注人门*脉,分别在缺血前注人15分钟和缺血再灌注时注入到、时;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取代。在缺血时大鼠70%的肝脏被切除。分别在缺血前后测定门赢脉血流量(PVF)、外周血流量(PTBF)和肝动脉血流量。再灌注后1、3、24小时和?、王仁天时测定血清LDH、AST、ALT,再灌注…  相似文献   

14.
用3mol/LKCl从C57BL/6小鼠脾细胞提取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注射到BALB/C受体鼠胸腺内,诱导了成年小鼠对该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的耐受。除在胸腺注射当天及第3天给予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外,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83天,对照组MST为11天。诱导耐受的小鼠对第3供体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2天)。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耐受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特异供体的脾细胞无反应,对第3供体的脾细胞反应正常,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正常。显示诱导的耐受是供体特异性的,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5.
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是心脏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而应用脑死亡供体是引起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重要因素。急性脑死亡后可引起供体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以及循环中生化指标的紊乱,并造成心肌形态学上的损伤。本文就急性脑死亡后机体各系统出现的变化及造成心肌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活体肝移植术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侧支循环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术18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1、3、5、7d及1、3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病人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PBV)、门静脉血流量(PBF)和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变化,并与18例活体肝移植供体进行对照。应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分别于术后7、30和90d测量肝脏、脾脏体积大小,同时观察受体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结果 移植术后受体组门静脉压力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平均水平。术后PBF和PBV均明显升高,术后第1天PBF从术前(1081±278)mL/min升至(2171±613)mL/min,PBV从(15.0±5.7)cm/s升至(52.9±22.1)cm/s,其中脾动脉结扎组PBF低于不结扎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逐渐下降,但术后3个月仍高于供体组(P<0.05)。供体组术后PBF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BV从术前(23.7±7.2)cm/s增至(30.7±7.5)cm/s(P<0.01),1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移植物和残肝均迅速再生,3个月后分别增至(1426.2±203.4)mL和(1139.3±153.1)mL。受体组术后脾脏体积明显减小,但术后3个月脾脏体积仍远大于供体术前正常水平(P<0.01),而供体组术后脾脏体积较术前增加。术后早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亦存在。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活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呈高灌注状态,此变化与脾脏仍肿大有关。术后脾动脉结扎可有效预防移植物高灌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施行的9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肝动脉血栓(2/9),门静脉血栓(1/9),胆道并发症(6/9);9例再次肝移植均为尸肝移植,3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例采用背驮式肝移植,6例采用Roux-en-Y胆肠内引流,1例供受体门静脉间用供体脾静脉搭桥,1例供体肝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之问用供体脾动脉搭桥。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首次肝移植后由于胆道和血管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失功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右半肝移植物切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取的技术。方法:8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行供体右半肝切取,供肝切取范围:右半肝5例、扩大右半肝3例。供肝保留直径0.8cm以上的副右肝静脉。右半肝切除线在中肝静脉的右侧0.5~1.0cm处,扩大右半肝切除线在中肝静脉左侧0.5~1.0cm处。行术中胆道造影,在切取过程中不阻断入肝血流。结果:供体平均手术时间为448(353~510)min。供体手术平均失血量为384 (170 ~900 )ml。切取的移植物平均重669.4(445~900)g,其中右半肝移植物平均重667.0g,扩大右半肝移植物平均重673.3g。移植物与受体体重之比平均为1.16%(0.76%~1.50%)。供体术后发生胆漏、肝肾功能不全各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均于3周内恢复出院。8例移植物和8例受体的1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熟练掌握精良的供肝切取技术,成人活体肝移植中右半肝和扩大右半肝的切取对供体来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流 (SRS)加断流手术 (PCDV)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对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①SRS +PCDV组 :术后PVF减少 36 .1 0 %± 7.8% ,FPP下降 33 .99%± 9.53 %。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呈正相关 ,PVF和FPP较术前下降 (P <0 .0 5) ,但维持在正常高限且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②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分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高灌注 ,门静脉系统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显著减少。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 ,加做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回升 ,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术和分流术之间 ,该术式明显优于单纯分流术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家兔血浆内皮素含量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硬脉高压症和正常对照组家兔血浆内皮素含量,并研究血浆内皮素含量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结果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家兔血浆皮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564±0.192pg/Lvs1.170±0.342pg/L,P<0.01),且与自由门静肪压,门静脉血流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