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定38例临床症状缓解期哮喘患者的FEVl%等11项肺功能指标。结果表明大多数(>70%)的患者仍存在较明显的肺功能异常,其中,气道功能障碍甚于肺容量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甚于大气道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与患者哮喘病程的长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应用于哮喘儿童的意义。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哮喘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大气道功能均以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敏感,小气道功能以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敏感,缓解期多数患儿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小气道功能在病情判定、疗效观察、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238例哮喘患儿,于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2月2日收治,按照疾病发展类型分为两组,即发作期(126例)、缓解期(112例)。结果两组患儿的FEV_1、PEF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FEV_1/FVC、FEV_(25)、FEV_(50)、FEV_(75)指标对比中无差异存在,P0.05。结论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能够有效反映哮喘患儿症状,如急性发作期患儿可存在大小气道功能异常症状,缓解期则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小气道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对25例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气道V50及V25用药后较用药前改善明显。提示在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时,应参考小气道指标,结合多项肺功能参数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陈俊松  李敏  汤昱 《浙江医学》2018,(7):722-724,738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哮喘缓解期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支气管激发前后小气道功能的改变特征,以提高CVA患儿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CVA患儿进行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并与同期健康儿童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患儿组激发后相关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减退明显,与健康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组小气道功能敏感指标FEF75%、FEF50%、FEF25%~75%在激发后发生显著降低,两组激发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气道功能的显著降低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支气管激发实验后的典型特征,也是临床对气道高反应性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予以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7.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14例肺癌患者术前的V_(25)、V(50),发现79%的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原因可能与吸烟、炎症、COPD等因素有关;通过对V_(25)、V_(50)、MVV观察,提出应用FEV_1推测MVV有片面性,部分患者MVV下降与小气道功能异常有关,而与FEV_1无关;了解患者的小气道情况,对于患者全面的、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小气道功能检查应做为肺癌患者术前常规的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后,在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老年及中青年患者两组共75例,与健康对照组27例进行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①在FEV1.0%、FEV1.0/FVC%、MMEF25%、PEF等肺功能各指标比较上,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而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反映小气道功能的MMEF25%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②各组气道反应性测定及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患者仍存在肺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性,应定期复查肺功能以指导缓解期的治疗,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有助于指导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肥生产性粉尘对肺功能的损害以及接尘工龄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几项相关性较好的肺功能指标,作为磷肥生产工人早期健康检查的筛检指标。方法:采用DF—910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指标:FVC实/预、FEV_1实/预、FEV_1%实/预、MMFF实/预、MVV实/预、和小气道功能指标PEFR实/预、FEF_(75)实/预、FEF_(50)实/预、FEF_(25)实/预、FEF_(75 Ht)实/预、MTT_P、MTT_(ps),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肺功能指标FVC实/预、FEV_1实/预、MVV实/预等3项指标进入最优逐步回归方程,揭示其可作为磷肥生产行业接尘工人肺功能改变的筛检指标。结论:磷肥生产性粉尘主要损害大气道功能;根据标准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磷肥生产行业接尘工人肺功能筛检优选指标依次为:FEV_1实/预、MVV实/预、MVC实/预。  相似文献   

11.
许海棠  余启梅  吴祖凤  李秀 《安徽医学》2009,30(11):1304-1306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对肺通气功能正常、有哮喘相关症状的疑似哮喘患者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疑似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数据。结果201例患者中有28例舒张试验阳性;173例阴性。阴性组中有27例舒张后FEV1改善率为8%~11.9%且增加绝对值〉200ml;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患者的舒张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舒张前FEV1%是影响FEV1改善率及增加绝对值变化的因素(P〈0.05),并且与FEV1改善率和增加绝对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以应用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疑似哮喘患者,尤其是舒张试验前FEV1%处于正常值低限且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维生素K_3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给药,检测吸入药物前后气道反应性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吸入药物后气道反应性指标Cmin,Dmin增加,Sd降低。肺功能指标FVC、FEV_1。V_(50)等提高,提示吸入维生素K_3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不同结局工人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损伤状况,为早期诊断职业性呼吸疾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矿煤工尘肺患者80例,尘肺合并结核33例,以及无尘肺矿工177例为接触粉尘后的三种不同结局。分别测定各结局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V50、V25、MMEF,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各组肺功能各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尘肺合并结核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纯尘肺组在FVC%、FEV1%和FEV1/FVC%上损伤分级均属正常(〉80%);各组肺通气功能损伤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尘肺合并结核组肺功能在中重度损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无尘肺组正常的肺功能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小气道指标(V50%,V25%)在尘肺合并结核组和尘肺组显著减低。结论职业性接触粉尘导致的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肺通气功能显著减低;小气道功能对职业性接触粉尘肺功能损伤较敏感,对职业性接触粉尘工人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检测IL-22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检测IL-22R1在人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寻找IL-22作用的靶细胞。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22及IL-17的表达,同时检测36例患者肺通气功能,根据1秒率(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17例)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19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人肺成纤维细胞、人气道上皮细胞IL-22R1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22R1蛋白在上述3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2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患者血清IL-22和IL-17水平高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P<0.05)。IL-22R1 mRNA及蛋白在上述3种细胞均有表达。结论IL-22可能涉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气道平滑肌细胞、肺成纤维细胞、人气道上皮细胞可能均是IL-22发挥作用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脉冲振荡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IOS测定50名健康人、110例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及参数结构图,与传统肺量计法肺功能检测中FEV1/FVC%、FEV1/Pred%等指标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COPD组周边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明显增加,周边电抗下降明显,中心气道阻力部分增加,IOS输出图形有特征性改变。结论: IOS检测可较好的反映出气道阻力尤其是小气道阻力变化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对COPD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性别对肥胖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90例哮喘患儿根据性别分为男性 组(102例,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57/45)、女性组(88例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46/42),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规范化ICS治疗1 年后肺功能,包括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结 果治疗前各组肺功能男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ICS治疗1年后,正常体质量男女性组FVC%、FEV1%较治疗前 均明显升高(P<0.05);肥胖男性组FVC%、FEV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肥胖女性组仅FVC%较治疗前升高(P< 0.05)。结论ICS治疗能够改善哮喘大气道通气功能,性别对哮喘ICS治疗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善依赖于体质量指数,表现为 性别对正常体质量哮喘患儿ICS治疗影响作用较小,而女性肥胖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肥胖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小气道病变与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气道病变与病理关系。方法:86例肺部局限性病变患者,依据术前的病史和肺功能分为3组。正常组30例,小气道病变组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22例。利用手术的肺标本HE染色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并与临床资料比较。结果:小气道病变组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小气道病变组及COPD组气道粘膜层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小气道病变组结缔组织增生、平滑肌肥厚积分为V50、V25显著负相关;COPD组炎性细胞浸润与FEV1.0及V50显著负相关。结论:小气道病变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及平滑肌肥厚,而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小气道病变功能异常与气道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分辨螺旋CT对中度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评估.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研究,通过纳入30例中度持续哮喘组和对照组30例行肺功能测试、高分辨螺旋CT扫描.比较对照组、哮喘组的肺功能指标、气道反应性,并与HRCT测试的气道壁厚度(WT)和气道壁相对面积(WA%)值做相关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WT)较对照组增厚,相对气道壁面积(WA%)增加;WT和WA%与受试者气道高反应性正相关,而与FEV1/FVC、FEV1%呈负相关.近端气道相关程度强于远端气道.结论 高分辨螺旋CT影像能有效评估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并与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检查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哮喘的严重性、分型和哮喘患者的预后,评定治疗效果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棉尘及吸烟对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3名接触棉尘的健康者作肺功能测定,并与39名不接触棉尘的健康者对照。其中男性均为吸烟者;女性均为不吸烟者。结果表明,MMEF、PEFR、V25%~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在男性吸烟组,VC,MBC,FEV1%也有明显下降(P<0.01),作者认为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部位在小气道,吸烟者因损害严重可累及大气道。以往对棉尘反应的肺功能评估仅以FEV1%为指标,不能反映早期的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