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泪液弯液面正常高度,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准确诊断鼻泪管阻塞的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间接受溢泪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名有经验的医师通过裂隙灯测量泪液弯液面高度。通过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判断鼻泪管引流情况。无溢泪眼的泪道引流情况亦经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证实,并将相应的泪液弯液面高度作为第一个对照组(62例患者的59只眼)。测定伴有上睑下垂或皮肤松弛但无泪溢眼的泪液弯液面高度,作为第二个对照组(39例患者的78只眼)。将2个对照组结合起来,判定泪液弯液面的正常高度以及两侧的正常比值,同时将对照组无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观察对象,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1 d及术后1月、3月、6月分别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泪膜干涉图像检查结果,术前与健眼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与术前对照。结果:术前与健眼比较:患眼的BUT缩短(P<0.05)、SIt减少(P<0.05)、FL评分高于健眼(P<0.05)、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低于健眼(P<0.05)。患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后1个月,BUT比术前缩短(P<0.05),SIt比术前减少(P<0.05),FL评分比术前增高(P<0.05),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比术前减少(P<0.05);术后3个月,BUT及FL评分仍存在差异(P<0.05),而SIt及泪膜正常干涉图像比率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4项试验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已存在泪膜功能异常,三联手术后早期会对患者泪膜功能造成影响,降低泪膜的稳定性,远期泪膜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20例(240眼)为糖尿病组,同期检查的无糖尿病患者120例(240眼)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干眼症评分、泪膜厚度、泪液分泌情况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泪膜稳定性检查。比较两组泪膜稳定性情况以及糖尿病组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的泪膜稳定性情况,分析影响泪膜稳定性的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干眼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厚度、泪液分泌情况、BUT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女性干眼症比例多于男性,泪膜厚度薄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不同年龄段组的干眼症评分、泪膜厚度、泪液分泌情况及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的泪膜厚度、泪液分泌情况及BUT均优于病程≥10年组(P0.05),但不同病程者的干眼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病程均是影响糖尿病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异常,女性且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4.
人工泪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90只眼,按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A组45只眼)和治疗组(B组45只眼).A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B组术后加用人工泪液(1 g/L透明质酸钠)点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主观干眼感觉、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检查.结果 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BUT缩短,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高,A组术后3个月、B组术后1个月时BUT接近术前水平.B组较A组术后1 d、1个月BUT明显延长.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时间长,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泪管置管术后流泪的原因,评价鼻泪管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因鼻泪管阻塞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9例46眼,最后一次随访时流泪的患者13例15眼,通过眼表及泪液动力学检查,分析流泪的原因.结果 13例15眼患者中,泪道冲洗不通的4例5眼;冲洗通而不畅的1例1眼;冲洗通畅的8例9眼,其中,结膜松弛2例2眼,下泪小点狭窄1例1眼.泪小点撕裂1例1眼,大泪阜1例1眼,余3例4眼.结论 鼻泪管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由于恢复泪液生理排泄功能,疗效好,但也须注意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减少泪道的损伤,寻找防止植管阻塞的有效措施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鼻腔逆行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逆行鼻泪管扩张,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患者中,治愈32眼,好转2眼。结论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泪囊炎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别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及鼻腔泪囊吻合术,并对术后1m、3m和6m的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分别行SchirmerⅠ试验和BUT试验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术后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但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适应证更宽,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效果。方法:鼻泪管阻塞患者65例(70只眼)应用Nd:YAG激光治疗机疏通阻塞部位,泪道冲洗通畅后逆行植入硅胶管。结果:65例(70只眼)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28.23±4.32)min,术后无感染。随访3~12个月,平均(8.04±3.29)月,治愈57眼,好转12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8.57%。结论:激光联合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管的方法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术后反应轻、复发率低的特点,操作简便,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干眼症患者200例(400只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分析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Ⅰ)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与临床疗效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1.00%,试验组两组SchirmeⅠ、BU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较玻璃酸钠滴眼液而言可有效提高泪液分泌能力,缩短泪膜破裂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160眼)患者分成四组: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组):长期配戴RGP(20例,40眼);角膜塑形镜组:长期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22例,44眼);软性接触镜组:长期配戴软性接触镜(20例,40眼);对照组:为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分别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检测视力,施墨(Schirmer I)试验检测泪腺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印迹细胞学(CIC)观察结膜表层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结膜杯状细胞数目,泪膜羊齿状实验评估泪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的泪腺分泌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均降低,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长期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结膜杯状细胞减少,且不能形成良好的蕨样变现象。结论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泪液眼用凝胶对VDT综合征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眼部干涩的VDT综合征患者60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40眼)。A组应用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B组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C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FL)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SⅠt、BU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SⅠt及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T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L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三组F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VDT综合征患者的泪膜稳定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角膜上皮修复方面效果显著,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不但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而且在增强泪膜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阮远飞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12-2315
目的:探讨热脉动联合光润强脉冲光 (Intense pulsed light,IPL) 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2020 年 9 月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 106 例 (212 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Doll’s 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研究组 (36例,72眼)、对照A组 (35例,70眼)、对照B组 (35例,70眼)。对照A组采用热脉动治疗,对照B组采用光润IPL治疗,研究组采用热脉动联合光润IPL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干眼评估问卷 (Standard patient evaluaion of eye dryness,sPEED) 评分、泪膜破裂时间 (Tearbrenkuptime,T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 (Schirmer I test,SIt)、脂质层厚度 (Lipidlayerthickness,LLT)、不完全眨眼频率(Partial blink rate,PB) 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部位 ,预防鼻泪管长期阻塞的并发症 ,防止永久性狭窄。方法 :对30 0例、310眼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在局麻和按压下用 5~ 6号探针探察其阻塞部位 ,确定自下泪点至阻塞膜间距 ,同时探通阻塞膜并冲洗泪道 ,对不同月龄组泪道阻塞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30 0例、310眼全部一次探通治愈。 2~ 6个月患儿泪道阻塞部位在 2 5± 1.85mm处 ,7~ 12月患儿阻塞部位在 2 6± 2 .0mm处 ,13~ 19个月患儿阻塞部位在 2 7± 1.75mm处。各组均值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早期探通治疗安全有效 ,早期探通治疗可预防并发症和永久性鼻泪管狭窄。  相似文献   

15.
张世华  廖润斌  徐象周  李娜  蔡树泓 《重庆医学》2013,42(11):1275-1277
目的比较两种鼻泪管支架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120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球头型鼻泪管支架置入;B组患者行T型鼻泪管支架置入。术后随访30个月以上。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结果效果评价采用多组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两组二分类资料的方差分析,拔管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鼻泪管支架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比较并发症方面得出两种支架各有优点,更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鼻泪管阻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的同时,植入泪道支架。术后均定期冲洗泪道。结果:随访12月。治疗组:治愈23眼,好转6眼,无效2眼。对照组:治愈6眼,好转13眼,无效12眼。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疗效更高,是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泪道阻塞的治疗多采用探通、插管、手术等方法 ,但疗效不一 ,本组采用KTP -NOYAC激光 (KTP激光 )治疗 32例泪道阻塞患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现将其操作方法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各种泪道阻塞 32例 ,4 8只眼 ,男13例 ,女 19例 ,右眼 2 7只 ,左眼 2 1只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8岁 ,病史最长 12年 ,最短 8个月。阻塞部位 :泪小点闭锁 10例 14眼 ,泪小管阻塞 4例 6眼 ,泪总管阻塞 6例 10眼 ,鼻泪管阻塞 12例 18眼 ,其中泪小点闭塞合并泪小管阻塞 2例 2眼 ,泪总管阻塞合并鼻泪管阻塞 10例 16眼 ,鼻泪管…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相关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血糖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5例(70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76眼)正常健康人群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分析与患者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值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值减少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升高,控制好血糖水平能够改善干眼症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患者63例(82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人工泪液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43眼)]和观察组[30例(39眼)]。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干眼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1个月泪液分泌试验试纸浸湿长度及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1个月角膜染色评分、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缓患者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对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确诊的6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34眼)与对照组(30例33眼),观察组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的BU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后BUT与S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观察组手术后1、2周患者干眼症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干眼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均变化显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眼表的损伤是有效防止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