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ET-1、NO水平联合肠道菌群对早期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该院同期收治的13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ET-1、NO水平联合肠道菌群菌落数对早期妊娠高血压的可能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ET-1水平更高(P <0.05),NO水平更低(P <0.05);大肠杆菌及肠球菌菌落数明显更高(P <0.05),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菌落数更低(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ET-1、NO水平及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为妊娠期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ET-1、NO及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AUC为0.997。结论 单独检测孕妇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菌落数可作为早期妊娠高血压诊断依据之一,联合检测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菌落数可能增加诊断结...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 态的影响。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4~10月门诊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分为H·pylori阳性组36例、H· pylori阴性组32例二组。称取68例患儿新鲜粪便1.0g,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 酵母菌)和四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落记数,同时计算B/E比值来代表定植抗力。对36例H·pylori阳性组中 的26例患儿进行“三联”抗H·pylori治疗1周后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再次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H· 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上述三种需氧菌和四种厌氧菌的菌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pylori治疗1周后双歧杆 菌、乳杆菌、类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E值明显下降(P<0.01),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 下降(P<0.05)。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乳酸杆菌数量仍继续下降,肠杆菌数量继续增加,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治疗前 。结论儿童H·pylori感染后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ylori感染时须 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对急性腹泻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腹泻小儿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予口服蒙脱石散、建议口服补充液体及对症处理,必要时予静脉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中药选取:肉桂、干姜、苍术、吴茱萸、木香、石榴皮,磨粉混匀制成小药饼备用,贴敷选取穴位:神阙、天枢、中脘、脾俞,每日1次,每次2 h,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 d。治疗期间每日记录患儿腹泻相关症状表现,以评估治疗效果;在两组研究对象开始治疗前及治疗3 d后分别采集新鲜粪便标本,其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含量应用细菌的16S rRNA荧光PCR方法检测,并计算B/E(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可通过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内环境产生影响,提高小儿肠道的内源性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含量,提高肠道定植抗力,从而发挥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别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检测食物过敏(FA)婴儿和健康婴儿的主要肠道菌群,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2003年5~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保门诊体检的52例FA婴儿和100例健康婴儿的大便菌群(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杆菌科),大便菌群的分析采用GLM的广义析因法。结果FA婴儿大便双歧杆菌计数减少[(9.61±1.16) VS (10.31±1.20) Log10CFU/g,P<0.001],肠杆菌计数增多[(9.54±0.60)VS (9.07±0.64) Log10CFU/g,P<0.001]。不同喂养方式下FA婴儿大便的肠道菌群改变相似。结论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肠道益生菌及氧化应激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60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00例GDM孕妇为观察组,按照血糖控制程度分为观察1组(50例血糖控制较好)和观察2组(50例血糖控制不佳)。检测三组孕妇分娩前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孕妇氧化应激指标(TAOC、MDA、SOD及GSH)。分析GDM孕妇肠道益生菌及氧化应激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1、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MDA、TAOC降低(P 0.05),GSH、SOD、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均增高(P 0.05),与观察1组比,观察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MDA、TAOC降低(P 0.05),GSH、SOD、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均增高(P 0.05),早产、胎盘早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GDM孕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GSH及SOD与新生儿低血糖呈负相关,乳酸杆菌与剖宫产及巨大儿负相关,MDA与剖宫产及巨大儿正相关,TAOC与新生儿低血糖正相关,GSH与剖宫产负相关,SOD与巨大儿负相关(P 0.05)。结论相比而言,血糖控制较好的GDM孕妇的肠道益生菌数量氧化应激能力及妊娠结局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态调节剂乐托儿(冻干灭活的嗜酸乳杆菌)对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肠道菌群及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IHS为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乐托尔组和对照组,随机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患儿均给予熊去氧胆酸(25 mg/次,日3次)及护肝治疗。乐托尔组口服乐托尔散剂(嗜酸乳杆菌散剂)每次1袋,2次/d;15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中和冻干培养基。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中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个疗程结束后,乐托尔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乐托尔组患儿血清中TB、DB、ALT、γ-GT、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乐托尔组肝脏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十二指肠引流液中TB、DB、γ-GT、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乐托尔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 IHS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调节剂(冻干灭活的嗜酸乳杆菌)与熊去氧胆酸合用能促进胆汁酸排泄,改善肝功能及肠道菌群,在IHS的治疗中有明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同期住院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63例肠炎患儿(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思连康联合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细菌性肠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选用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口服,疗程5~7d;观察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7d为1个疗程。治疗3d后观察治疗有效率,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无一例出现皮疹或不良反应;治疗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33/3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6%(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正常率88.6%(31/35),高于对照组肠道菌群正常率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的变化及其在发病制中的作用。 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RV肠炎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利用透射比浊法进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质量浓度的测定。 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RV肠炎中、重型患儿血清IgG、IgA、IgM和C3明显低于轻型患儿(P<001或<005)。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9,-0547,-0775,-0743,均P<001)。C4质量浓度与病情无相关性(rs=-0061,P>005)。 结论RV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RV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80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的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地区800例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测定pH值和检查白带清洁度。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59.8%,其余几种主要的菌群及其培养阳性率分别为棒状杆菌(2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6%),加德纳氏菌(18.1%),粪肠道球菌(18.4%),大肠埃希菌(8.9%)。50岁以下各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上各组妇女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40.0%vs60.4%,P<0.05)。以pH≤4.5划分阴道正常和异常酸性环境,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少于正常组(34.4%vs66.2%,P<0.001),其他菌群检出率显著上升(P<0.02),加德纳氏菌的增加最为显著(35.6%vs13.7%,P<0.001)。白带清洁度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少于正常组(42.9%vs70.9%,P<0.001),加德纳氏菌检出率显著增加(36.4%vs7.2%,P<0.001),其余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正常组相比,菌群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阴道内有多种菌群存在,优势菌为乳酸杆菌。阴道pH值升高、绝经期、白带清洁度异常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增加条件致病菌繁殖和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及阴道需氧菌菌群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收集萎缩性阴道炎病人50例、绝经前健康妇女20例和绝经后阴道萎缩妇女2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阴道需氧菌培养.萎缩性阴道炎妇女的症状以阴道瘙痒疼痛多见,阴道pH值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共分离出65株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肠埃希氏菌(26%)、表皮葡萄球菌(18%)、粪链球菌(14%)和绿色链球菌(12%);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绝经前对照组,其余各菌群与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大肠埃希氏菌在萎缩性阴道炎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病毒分子流行特征。 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3、2004年9~12月儿科住院和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计2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基因组,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以及巢式 PCR(net PCR)对5种主要的VP7的血清型(G1、G2、G3、G4和G9)进行分型,并采用RT PCR对VP7阳性标本进行NSP4(非结构蛋白4)的基因扩增,选取30份标本用net PCR法扩增出NSP4 CDNA 500bp送去测序。 结果21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基因阳性143份(681%),其中长型143份,未发现短型和混合型。143份阳性标本行RT PCR扩增VP7全基因,134份获得阳性产物,进一步用net PCR分型显示G3型73例(73/134,545%),G1型38例(284%),未分型11例(82%),混合型8例(6%),G4型4例(3%),未发现G2和G9型。所有VP7阳性标本均可以扩增出NSP4的全长,其中30份标本送去测序显示有变异。 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目前昆明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在不同的3年中,轮状病毒电泳型以长型为主,血清型以G3、G1型为主,G4型少见,未见G2、G9型。3年监测结果显示NSP4存在变异,但未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与NSP4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女性阴道乳杆菌对阴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18~45岁的育龄期健康女性17例,从其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乳杆菌并进行鉴定。采用spot on lawn和双层牛津杯法筛选出对粪肠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测定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及代谢物内的乳酸含量。将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观察乳杆菌菌体和菌液粗提物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结果:17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23株乳杆菌,其中6株具有抑菌作用,分别是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其中加氏乳杆菌增殖能力较强,詹氏乳杆菌最弱。6株乳杆菌代谢物内乳酸的含量不同,发酵乳杆菌最高为(2.72±0.035)mg/ml,卷曲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较低,分别为(2.14±0.035)mg/ml和(2.13±0.025)mg/ml。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的菌液、菌体及菌液粗提物均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P≤0.05);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的菌液和菌体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P≤0.05);卷曲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则无抑制作用。结论:健康女性阴道乳杆菌的多个菌株均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或白假丝酵母菌的功能。詹氏乳杆菌粗提物中细菌素类物质和过氧化氢的联合作用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加氏乳杆菌和阴道乳杆菌主要依靠过氧化氢起作用。乳杆菌产生的乳酸没有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对其早期预测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9例和健康儿童76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100(Apo B100)浓度。应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分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儿童Apo E基因型。 结果共检出4种Apo E基因型,E3/3、E4/3、E2/3、E4/2,以ε3为最常见。与健康儿童比较,肥胖儿童ε4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有Apo E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且明显影响小儿血浆脂类代谢,肥胖儿童Apo E4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8~17岁,平均(12.4±2.2)岁。所有患儿进行24h Holter监测。比较患儿心率变异性中的各项参数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NMS组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9.21%(P< 0.05),rMSSD值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54.07%(P < 0.05),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率(pNN50)及三角指数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NMS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EB病毒(EBV)原发感染后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肽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分析外周血EBV载量(VL)与特异性T细胞反应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6月至2006年7月收住院的6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ssociated IM)患儿和4例保健门诊EBV血清学抗体转化阳性的健康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利用磁珠分离法(MACS)检测HLA型别。在4个时间点,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ELISPOT)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NF-γ)水平和外周血EBV VL。结果 观察组6例特异性T细胞分泌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例病程2个月时裂解期肽BMLF1特异性T细胞分泌INF-γ水平较感染急性期时下降,而潜伏期肽LMP2的结果呈上升趋势,在病程10个月时两者均较前下降,裂解肽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下降幅度大于潜伏期肽特异性T细胞,且其水平较感染急性期和病程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程20个月与病程10个月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4例(4/6)患儿外周血EBV VL为阴性。4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HLA-A11限制性BMLF1特异性T细胞分泌INF-γ阳性细胞。结论 EBV原发感染后裂解期与潜伏期肽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变化不同,外周血EBV VL与特异性T细胞反应可能无关。HLA限制性BMLF1特异性T细胞可能在EBV原发感染后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尿白三烯(LTs)E4(LTE4)在儿童典型川崎病(KD)中的变化,探讨是否可以将LTs作为KD后的监测指标。方法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儿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68例完全性KD患儿,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其在治疗前后尿LTE4水平,55名正常儿童尿LTE4作为对照组,同时对KD急性期患儿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有冠状动脉损害组(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60例)。结果    KD 患儿治疗前尿LTE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尿LTE4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所有KD患儿治疗前后比较,LTE4均明显降低(P <0.01)。结论    KD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LTs水平明显增高,尿LTE4可作为KD后临床监测指标,可以考虑通过早期应用LTs受体拮抗剂干预来达到预防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促进冠状动脉损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冲动行为与其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部的187例ADHD儿童(均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与126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IS)和威斯康星(WCST)卡片分类测验。结果 ADHD冲动组、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组间WCST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IS的3个因子及冲动总分与WCST卡片分类测验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 < 0.05)。结论 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冲动行为越强烈,儿童出现随机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