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科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SAH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病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20~40毫升,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40毫升,至脑脊液清亮.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脑脊液刺激征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CSF置换治疗原发性SAH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疗程缩短、并发症少、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首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雨  李玉梅  苏卫红 《河北医药》2003,25(7):503-503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定位体征、腰穿、脑CT检查及脑膜刺激征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 对82例首诊原发性SAH的临床表现、腰穿结果及71例脑CT检查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2例全部做腰穿均为不同程度血性或黄色脑脊液。脑CT检查71例,原发性SAH49例,阳性率83.05%,其他部位出血(继发性SAH)12例,误诊率16.90%,12例继发性SAH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SAH(原发及继发性)64例24h内做脑CT仍有3例阴性。82例腰穿均为阳性,4例脑膜刺激征阴性且均为61—82岁老年人.结论 临床诊断原发性SAH均应及时做脑CT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如脑叶出血等),但原发性SAH,CT检查阳性率并非100%,必要时腰穿证实SAH。患者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能完全排除脑实质出血,CT或MRI检查实属必要。老年人SAH偶有脑膜刺激征阴性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防治作用及缓解SAH后头痛的疗效。方法以76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是有效的,且可有效缩短SAH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单纯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部分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设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24 h内施行第一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qd,共3~5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单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部分脑室型原发脑室出血疗效好,且简便安全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医学界应用各种置换疗法治疗疾病已不少见。神经内、外科应用 CSFC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在1985年就有人应用于临床。SAH 易发生脑血管等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为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我们于1992年以来对15例病人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SAH。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抢救治疗脑室出血,观察评价疗效。方法:选择84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方法42例,对照组行单纯侧脑室引流42例,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从血肿吸收,脑脊液开通,疗程及其愈后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时间(96±12)h,脑脊液开通正常循环(96±12)h,存活率为92%,日常生活能力(ADL)强。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168±12)h,脑脊液开通正常循环(192±12)h,存活率为86%,日常生活能力中等。两组在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开通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有效,血肿吸收、脑脊液的正常通畅时间缩短,存活率增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毛桂康  陈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87-188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治疗;治疗组32例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评分(GC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46.4%(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SAH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腰穿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9月对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并与一般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75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头颅CT和腰穿确诊为SAH,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其中有头痛者40例。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0~69岁,其中有头痛者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马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85-286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侧置管引流;观察组给予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脑室通畅时间、神志转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从1997~2010年,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68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28~62岁,平均45岁。诊断标准为: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腰穿为血性脑脊液。病例中,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术  相似文献   

11.
腰穿置管稳压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收治的283例SAH病人中有90例发生了急性脑积水,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其中46例进行了腰穿置管稳压引流治疗结果与无脑积水者对照比较。结果上法治疗后32例(32/46,70%)意识水平均有所改善;所有受治病人12d内再出血和脑缺血的发生率与无脑积水的病人组无显著性差异〔5/46(11%),24/193(12%);16/46(35%)60/193(31%)。P>0.05〕。治疗组未发生脑室炎或脑膜炎。结论腰穿置管稳压引流是一种治疗SAH后脑积水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5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并发征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绿色通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经急诊科入住神经外科且急诊头颅CT证实SAH的患者至导管室的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的成功介入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诊室至导管室时间为(34.26±10.14)min,短于对照组的(55.94±13.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制度不受昼夜因素影响,能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救治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鉴  程峰  石磊  贡伟一  王文明  刘华  惠国帧 《江苏医药》2012,38(10):1174-117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创伤(TBI)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重度TBI患者(TB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技术测定患者伤后1-2、4-5、7-8和10-11d共4个时间段血浆BNP浓度。结果 TBI患者伤后初始BNP浓度较对照组可升高7.3倍(P<0.01)。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BNP浓度在伤后7-8d内较无或仅少量SAH患者增高,颅高压组BNP浓度高于颅内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在伤后即迅速升高,且在广泛SAH或颅内压增高患者中可持续升高;血浆BNP浓度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 用血管内脑底动脉环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分为假手术 (SO)组、SAH组和SAH +L Arg组。L Arg于术前 3 0min按 50 0mg·kg- 1ip ,每 6h追加 1次。动态检测 2 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rCBF) ,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 (NO ,NO-2 /NO-3 )水平 ,同时监测血压和血气。结果 假手术对rCBF和血清NO含量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并持续 2 4h ;SAH组血清NO水平于术后 1h开始下降 ,持续 2 4h ;与SAH组比较 ,SAH +L 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且程度减轻 ;血清NO水平下降的程度减轻。结论 L Arg可部分补偿SAH后血清NO不足 ,从而缓解继发性脑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鱼  雷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63-965
目的:观察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15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天;10天后改为1次/天,再用10天停用。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继发CVS 4例(14.3%),对照组13例(50%)。治疗组患者脑动脉的收缩率流速(Vp)较对照组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后与治疗前Vp相经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191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对比。结果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青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②老年组的并发症、伴发病、再出血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③两组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病程长,并发症、伴发病多,出血难控制,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毅  张建宁 《天津医药》2011,39(4):315-317
【摘要】 目的 评价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92例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采用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4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7d;对开颅手术的患者,术中以稀释后的尼莫地平注射液灌洗术野。监测2组入院后7d颅内压变化,记录21d GCS评分、TCD检测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峰流速、3个月后随访GOS评分,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w后TCD显示治疗组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低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GCS评分从治疗后第5d起高于对照组,颅内压自第5d起低于对照组,据半年后随访GOS评分治疗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四组数据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可以阻滞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或加重,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尼莫地平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2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头痛症状减轻程度及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尼莫地平组和口服尼莫地平组,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测2种给药途径治疗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评价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1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静脉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改善最佳,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口服及静脉给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