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差异,探讨年龄与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少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健康人群的粪样,对其主要菌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主要菌群在属水平上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计算其反映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B/E值(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值比).结果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减少(均P<0.01),乳酸菌数量也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老年组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量较少年组和成年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成年组和老年组肠球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老年组与成年组比较也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的B/E值(0.88±0.13),较少年组(1.15±0.15)和成年组(1.01±0.20)显著减少(均P<0.05).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数量及B/E值结果差异同细菌培养结果相符;荧光定量PCR检测少年组与老年组的乳酸菌数量差异、少年组与成年组的肠球菌数量差异较培养结果更为显著(定量PCR结果P<0.01;培养结果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也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应用微生态学方法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冈法对肠道目的菌群(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计算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肠杆菌(8.05±0.96对9.00±0.63,P<0.001)、肠球菌(7.19±1.04对8.62±1.07,P<0.001)、酵母菌(3.32±0.97对4.96±1.81,P<0.01)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数量(9.62±0.88对7 45±2.00,P<0.001)及B/E值(1.23±0.18对0.83±0.23,P<0.001)显著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定植抗力下降,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亲属的粪便菌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其一级亲属及同一生活环境人群肠道菌群的异同.方法 采用人群分组对照法对各菌群进行检测.患者组(40例)分为发作期组(25例)和缓解期组(15例).背景组分为一级亲属组(20例)和配偶组(20例).正常无亲缘关系人群为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BS培养基)、乳酸杆菌(LBS培养基)、大肠杆菌(EMB培养基)、肠球菌(TTC叠氮钠培养基)、总需氧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盐甘露醇培养基)、拟杆菌(BDS培养基)、酵母菌(虎红培养基),观察并计数.结果 UC患者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多.分别为(8.73±0.59)、(8.62±0.94)、(8.24±0.67)、(7.14±0.86)lgcFu/g.乳酸杆菌在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中的数量分别为(4.92±1.82)和(4.40±2.29)lgCFU/g,少于一级亲属、配偶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发作期患者肠球菌数量[(7.14±0.86)lgCFU/g]较其余组均明显增加,缓解期患者肠球菌数量[(5.53±2.39)lgCFU/g]与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需氧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无论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其肠道乳酸杆菌数龟均显著减少,发作期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及酵母菌数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甘露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甘露低聚糖(MOS)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MOS大、中、小剂量组.于不同剂量的MOS灌胃10 d前后分别采集小鼠粪便,检查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结果]MOS中、大剂量组灌胃MOS 10 d前后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OS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及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102例NAFLD患者【单纯性脂肪肝64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行粪便培养,分离双歧杆菌(B)、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E),计算B/E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和INF-γ水平。结果 NAFLD患者粪便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和B/E比值分别为(8.9±0.3)lg CFU/g、(8.6±0.3)lg CFU/g和(0.9±0.2),均显著小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9.9±0.4)lg CFU/g、(9.7±0.4)lg CFU/g和(1.1±0.3),P<0.05】,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为(8.2±0.3)lg CFU/g和(9.3±0.4)lg CFU/g,均显著大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7.4±0.2)lg CFU/g和(8.4±0.3)lg CFU/g,P<0.05】;NAFLD患者血清INF-γ水平为(172.6±28.7)ng/L,显著低于健...  相似文献   

6.
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对20例慢性腹泻、31例急性腹泻及20例对照组的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的培养及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减少(P<0.0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比较,类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急慢性腹泻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急性腹泻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另取35例健康医护人员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胃苓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培养中常见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比,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 0. 01),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5)。(2)治疗组患者经加味胃苓汤治疗后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 0. 05),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5);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对照组低,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加味胃苓汤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分布及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扬州市区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初诊为UC的124例患者以及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及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定量结果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内双歧杆菌属(5.6±0.3比8.7±0.4)CFU/g、乳酸杆菌属(3.4±0.6比9.5±0.5)CFU/g、拟杆菌属(4.9±0.2比7.9±0.5)CFU/g、梭菌属(5.0±0.3比7.8±0.6)CFU/g,数量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属(8.4±0.4比3.6±0.5)CFU/g、肠球菌属(7.6±0.6比4.4±0.2)CFU/g,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符。UC患者B/E1,较健康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在扬州地区UC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减少,且乳酸杆菌属减少更明显,提示在益生菌治疗上可能应倾向于应用乳酸杆菌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姜隔药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60例D-IBS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姜隔药灸,1次/d,每次持续30min;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培菲康)840mg,2次/d,口服治疗;疗程共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性量表(IBS-SSS)总积分、粪便球杆比、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各个治疗时间点IBS-SSS总积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粪便涂片中杆菌比例、肠道双歧杆菌的含量及肠道B/E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治疗组在各个治疗时间点IBS-SSS总积分的改善、肠道双歧杆菌的增长及肠道B/E值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P0.001;治疗3个月:P=0.001)。[结论]神阙穴隔姜隔药灸可有效改善D-IBS患者的IBS-SSS总积分,提高D-IBS患者粪便杆菌比例及肠道B/E值,提示艾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D-IBS患者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增强肠道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从而治疗D-IB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452、-3.038、-3.398、-3.276、-2.473、-2.748、-2.474和-2.536,P值分别为0.023、0.005、0.002、0.004、0.018、0.017、0.019和0.017)。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需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厌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NAF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水平胰岛素是否导致血尿酸浓度的升高,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否改善高尿酸血症,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 将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OLETF大鼠及其同系的正常对照LETO大鼠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高嘌呤饮食加腺嘌呤灌胃及罗格列酮干预3周,测量各组大鼠体重、血尿酸、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检测肾皮质尿酸转运子(UAT)和尿酸盐转运子1(URAT1)mRNA表达.以不同浓度胰岛素孵育HK-2细胞24 h,检测其UAT mRNA表达.结果 (1)在正常饮食状态下,OLETF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LETO大鼠(P<0.05),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嘌呤饮食喂养和腺嘌呤灌胃3周后,OLETF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LETO大鼠[(61.83±12.13对36.73±12.73)μIU/ml,P<0.05],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76.92%对36.13%,P<0.01)和血尿酸[(327.75±45.73对264.40±36.32)μmol/L,P<0.01]水平明显高于LETO大鼠.(3)与实验组OLETF大鼠相比,罗格列酮干预3周后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41.3±10.2对61.8±12.1)μIU/ml,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198.0±45.4对236.9±29.30)μmol/L,P<0.05],尿尿酸排泄量明显增加[(5 644±371对4 692±278)μmol/L,P<0.05].(4)实验组OLETF大鼠血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OLETF大鼠无明显差异,肾皮质URAT1和UAT mRNA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罗格列酮干预后URAT1 mRNA表达明显降低,UAT mRNA表达明显增加.(5)随着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增加,HK-2细胞UATmRNA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可通过调节UAT和URAT1 mRNA的表达,降低高胰岛素血症诱发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膜型CD28(mCD28)及血清中可溶性CD28(sCD28)的表达,探讨该分子增龄性改变与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四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3例老年人NSCLC(老年肺癌组)外周血的mCD28和sCD28进行检测,将其结果 与老年肺良性病变组(老年非癌组35例)、老年健康组30例、青年健康组30例、青年肺良性病变组(青年非癌组20例)及青年肺癌组(20例)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其与老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肺癌组外周血mCD28的表达量[(19.27±6.93)%]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184.25,P<0.01).其血清sCD28含量[(72.00±6.85)μg/L]则显著高于其余各组(F=365.40,P<0.01);老年健康组外周血mCD28的表达量((46.09±7.34)%]明显低于青年健康组和青年非癌组,其血清sCD28的含量[(35.84±5.02)μg/L]则明显高于青年健康组和青年非癌组;老年非癌组[(42.84±5.82)%、(39.38±6.02)μg/L]与老年健康组比较,两者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mCD28表达下调、sCD28含量增加均与肺癌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2.432、0.876,1.113);老年肺癌组Ⅲ~Ⅳ期mCD28和sCD28的表达[(16.51±5.64)%、(75.03±5.98)μg/L]与Ⅰ~Ⅱ期表达[(24.41±8.24)%、(66.73±7.52)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97、4.794,均为P<0.01),而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0.609、0.302,均为P0.05). 结论 呈增龄性下调的mCD28和增龄性上调的sCD28,在老年人原发性肺癌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瘀黄"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疗+温阳解毒化瘀方)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30例,疗程共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增加(P〈0.01),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血浆内毒素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对照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明显下降(P〈0.05)。结论:温阳解毒化瘀方治疗HBV相关肝衰竭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E2)对去卵巢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出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为10组,分别为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去卵巢+E2(10-11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组、去卵巢+E2(10-8mol/L)组、去卵巢+E2(10-6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1182 780(10-7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P,10-6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10-6mol/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ERβ、Bax、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核中P65蛋白水平.结果 去卵巢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9.4±2.5)%,高于青年组(14.6±2.4)%和假手术组(14.5±2.3)%,Bcl-2、核内P65蛋白水平分别为0.25±0.05、0.09±0.01,低于青年组(0.40±0.07、0.15±0.02)和假手术组(0.38±0.05、0.15±0.02),均P<0.01;去卵巢+E2(10-10mol/L)组凋亡率为(16.6±1.8)%,低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Bel-2及核内P65蛋白水平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1),而去卵巢+E2(10-8mol/L,10-6mol/L)组凋亡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去卵巢对照组ERα、ERβ蛋白水平分别为0.23±0.01、0.22±0.03,低于青年组(0.27±0.02、0.29±0.04)和假手术组(0.28±0.03、0.29±0.02),去卵巢+E2(10-11mol/L、10-10mol/L、10-8mol/L)组ERα、ERβ蛋白水平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而去卵巢+E2(10-mol/L)组(0.09±0.01、0.14±0.02)低于去卵巢对照组(均P<0.01).去卵巢+E2(10-10mol/L)+IC1182 780组及去卵巢+E2(10-10mol/L)+PDTC组凋亡率与去卵巢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卵巢+E2(10-10mol/L)+MPP组凋亡率与去卵巢+E2(10-10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E2对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的凋亡呈剂量依赖的双相调节作用,生理范围内可部分逆转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而超过生理范围则增加其凋亡.生理剂量E2可能通过ERβ及核因子-kB途径抑制去卵巢小鼠的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老年ACOS患者进行FeNO测定,并与同期收治的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35例哮喘及42例非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老年ACOS组FeNO的检测结果为(48.6±13.9)ppb,显著高于非呼吸系统疾病组[(21.5±11.8)ppb]和慢阻肺组[(34.7±13.4)ppb](均P0.01),而显著低于哮喘组[(61.5±15.1)ppb](P0.01)。(2)以27 ppb为切点,则治疗前FeNO的增高率,ACOS组(83.3%)显著高于慢阻肺组(52.4%)和非呼吸系统疾病组(21.4%)(均P0.01),而与哮喘组(88.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eNO在老年ACOS患者中显著增高,FeNO测定对老年患者气道炎症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浆脂联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5例支架置入术后9~12个月无支架内再狭窄(A组)和54例存在支架内再狭窄≥50%(B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当天取空腹12 h以上的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对支架置入前、置入术后即刻及9~12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QCA评价.结果 A、B两组的靶血管病变部位及病变的复杂程度均相似,使用金属裸支架分别为8例(12.31%)和6例(11.11%);使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为11例(16.92%)和10例(18.52%);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为46例(70.77%)和38例(70.37%),术后用药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15.16±5.02)mg/L比(10.01±4.93)ms/L,P<0.05];两组的病变长度相似[(15.82±6.67)mm比(13.40±4.20)mm,P>0.05];术前及术后即刻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12个月时的QCA显示:A组的MLD为(2.55±0.53)mm,平均狭窄程度为(24.21±11.23)%,B组的MLD为(0.57±0.60)mm,平均狭窄程度为(81.00±19.11)%,P<0.01;即刻获得的管腔直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48±0.65)mm 比(1.19±0.37)mm,P>0.05];A组的晚期丢失明显小于B组[(0.50±0.34)mm比(1.60±0.54)mm,P<0.01].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敏感性个体炎症因子血浆水平以及炎症通路激活状态的差异.方法 收集体检女性38例,按体重指数分为两组:肥胖组22例,正常对照组16名,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研究对象胰岛素敏感性,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血浆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κB激酶(IKK)、NFκB抑制物(IκB)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评价核因子NFκB的结合活性.结果 肥胖组空腹胰岛素[62.2(20.0~127.0)pmol/L对19.15(14.2~47.8)pmol/L,P<0.01]、HOMA-IR[2.32(0.76~5.49)对0.70(0.53~1.7),P<0.01]、HbAIC[(5.42±0.45)%对(5.08±0.38)%,P<0.05]、血甘油三酯[(1.75±0.68对1.22±0.58)mmol/L,P<0.05]、IL-6[3.15(0.03~22.2)pg/ml对1.26(0.74~6.06)pg/ml,P<0.01]和IL-1β[6.53(0.84~36)pg/ml对3.16(1.48-8.86)pg/ml,P<0.0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伴随外周血白细胞胞浆蛋白IKKα、IKKβ表达和IκBα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IκBα表达下调,肥胖组NFκB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肥胖组炎症因子IL-6、IL-Iβ血浆水平显著升高.IKK-IκB-NFκB通路的激活与肥胖个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脂饲料喂养10周的SD肥胖大鼠腹部内脏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6±6 vs 13±3)g,P<0.01],高脂组大鼠腹部内脏脂肪中C反应蛋白(CRP)mRNA水平较对照组高(0.901±0.085 vs 0.402+0.036,P<0.01),高脂组门静脉[(743.8±95.8 vs 558.3±118.3)ms/L,P<0.01]和外周静脉血清CRP浓度[(596.3±38.9 vs 485.8±30.2)mg/L,P<0.05]均高于对照组.高脂组门静脉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外周静脉(P<0.01),但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腹部内脏脂肪产生的CRP可能是肥胖者循环CRP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测定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Lp-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Lp-PL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2.7±129.0)μg/L与(204.0±59.7)μg/L,P<0.01].Lp-PLA2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Lp-PLA2与年龄(r=0.25,P<0.05)、三酰甘油(r=0.33,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P<0.05)、载脂蛋白B(r=0.36,P<0.01)呈正相关.在冠心病组,Lp-PLA2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P<0.05).Stepwis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冠心病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升高,其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时兔心肌组织和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水平的变化,研究外源性TFPI-1对无复流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TF激活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及TFPI-1抑制途径在无复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回旋支120 min,再灌注60 min)、缺血再灌注TFPI-1组(TFPI-1组,再灌注时rTFPI-1 100 ng/kg静脉注射,1ng·kg~(-1)·min~(-1)静脉滴注)、缺血组(结扎回旋支180 min)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用硫磺素S和Evan's蓝活体染色区分无复流区和缺血区.无复流严重程度用无复流面积/缺血面积表示.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无复流区、缺血区及正常区心肌组织TF和TFPI-1 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开胸前、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及结扎120 min、再灌注10和60 min血浆TF和TFPI-1水平.结果 开胸前、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及结扎120 min,各组血浆TF、TFP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0和60 min时,IR组血浆TF水平均显著高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10min:(20.7±4.1)pg/ml比(13.9±2.2)pg/ml(P<0.001),(20.7±4.1)pg/ml比(13.2±2.6)pg/ml(P<0.001);60 min:(15.8±2.6)pg/ml比(13.5±1.6)pg/ml(P<0.05),(15.8±2.6)pg/ml比(12.1±0.7)Pg/ml(P<0.001)].再灌注10 min时,IR组血浆TFPI-1水平较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P>0.05);60 min时,血浆TFPI-1水平[(9.7±1.6)ng/ml]反而显著低于缺血组[(11.6±1.6)ng/ml,P<0.05]及假手术组[(10.1±1.3)ng/ml,P<0.01].IR组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缺血组及假手术组(P<0.05或P<0.001);TFPI-1 mRNA表达较缺血组无明显变化(P>0.05).TFPI-1组无复流严重程度明显低于IR组(0.39±0.11比0.54±0.06,P<0.01).结论 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转录水平及再灌注过程中TF血浆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PI-1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再灌注过程中血浆蛋白水平反而相对降低;外源性rTFPI-1可以减轻无复流严重程度.TF激活的外源凝血途径在无复流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