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I b1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10例非癌性宫颈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心及边缘组织淋巴管密度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P<0.05);癌灶边缘组织淋巴管密度为12.10±2.83条/例,明显高于癌灶中心部位淋巴管密度7.71 ±1.12条/例(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灶边缘组织LVD 14.67±3.72条/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0.77±2.65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G1、G2和G3组癌灶边缘LVD分别为8.29±1.76条/例,11.31±3.63条/例,13.24±0.79条/例.G2组LVD明显高于G1组而低于G3组(P<0.05,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组织中LVD的增加有临床意义,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细胞分化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可能在其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4例结直肠腺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肿瘤周围区LVD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主要是肿瘤周围区存在着淋巴管形成,检测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及密度的临床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n G  Hu XG  Liu R  Zhang YJ  Shao CH  Tang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5):583-586,T0001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最新的淋巴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内平均LVD值(9.4±10.0)显著低于癌旁(16.0±9.7)(P<0.001)及正常胰腺组织(13.5±6.0)(P<0.01).癌旁高LVD组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癌旁淋巴管数量的增加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VD)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揭示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59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同时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结合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淋巴管密度(31.21±11.47)较正常组织(11.71±4.70)明显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1,P〈0.05)。淋巴结转移组术后2年生存率(33.42%)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6.93%)(P〈0.05),VEGF-C阳性组术后2年生存率(26.69%)显著低于VEGF-C阴性组(66.95%)(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VEGF-C和LVD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肿瘤组织可能通过调控VEGF-C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转移提供通道,进而影响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 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的MVD及LVD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L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1)、FIGO分期(P<0.05)及腹膜转移(P<0.05)显著正相关,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5)、腹膜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促进卵巢的生长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微血管密度和高淋巴管密度与腹膜转移、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侵犯(LVI)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D2-40及CKpan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6例鼻咽癌患者蜡块组织标本的LVI阳性率及淋巴管密度,分析LVI与LVD、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NPC组织的瘤周LVD明显高于瘤内L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LVI阳性率为63.6%(42/66),LVI与瘤周LVD呈正相关(r=0.349,P<0.05),与瘤内LVD无明显关系(r=-0.340,P>0.05);淋巴结转移组LVI阳性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I预测N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58.3%.LVI阳性率与N分期呈正相关,且与T分期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淋巴管侵犯可作为判断鼻咽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淋巴管密度与COX-2表达(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1)呈正相关.结论:COX-2表达可能和胃癌的发生、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行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期年龄匹配行子宫手术的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标本各30例作为对照。结果:3组病人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LVD和ICA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CIN组织中的表达(P<0.01)。宫颈癌中ICAM-1和LVD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ntrics,FIGO)分期相关(P<0.05)。ICAM-1阳性表达的2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LVD值为(15.13±3.22),ICAM-1阴性表达组的1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LVD值为(9.85±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1,P=0.004)。结论:LVD和ICA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两者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管生成的分布特点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VEGF-C)的表达,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记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及淋巴结有转移者LVD显著增高(均P〈0.05Io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组织中。LVD与VEGF-C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D2-40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63例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癌旁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LV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7.21±2.30)及癌旁(9.71±2.07)L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5±1.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0)。癌旁LV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778;P=0.000)。②癌组织内LVD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癌旁LVD与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宫颈浸润鳞癌内的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新生淋巴管形成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起重要作用,且癌旁淋巴管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用D240、CD31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peri-lymphatic vessel density,P-LVD)明显高于肿瘤内淋巴管密度(intra-lymphatic vessel density,I-LVD)及对照组淋巴管密度(P<0.01).I-LVD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而P-L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03、0.026),MVD仅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38).在生存分析中发现P-LVD、MVD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密切相关(P =0.007、0.008、0.014、0.024,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提示P-LVD、MVD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癌P-LVD、MVD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定量分析,P-LVD、MVD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陈凯  王珂  潘宣  吴妹娟  马映霞  龚攀 《海南医学》2016,(10):1575-1578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淋巴管密度(LVD)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搜集的舌鳞癌标本60例和正常舌体标本12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中VEGFR-3和LVD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VEGFR-3与肿瘤LVD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VEGFR-3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6.67%,对照组为25.00%;LVD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8.33%,对照组为16.67%;舌鳞癌中VEGFR-3和LV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和LVD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VEGFR-3=0.043,PLVD=0.019)、临床分期(PVEGFR-3=0.006,PLVD=0.015)及生存状态(PVEGFR-3=0.028,PLVD=0.015)之间均具有相关性;VEGFR-3和LVD在舌鳞癌中具有正相关性(r=0.916,P<0.001)。结论 VEGFR-3和淋巴管密度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舌鳞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 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颈组织标本CD44v6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并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v6及ICAM-1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分别为0、75.00%、87.84%及10.00%、45.00%、81.08%;mRNA表达水平也逐渐提高,分别为0、0.24±0.02、1.02±0.11及0.10±0.00、0.19±0.02、1.0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LVD逐渐提高(P<0.01).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高、中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及LVD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CD44v6在宫颈癌进展中起促进作用,与ICAM-1及LVD协同促进宫颈癌发展,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微淋巴管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ng JP  Lü WG  Chen HZ  Zhou CY  Xi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51-155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微淋巴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Ⅱ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存档蜡块切片,用Podoplanin单抗免疫染色微淋巴管,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癌内、癌周的淋巴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癌周淋巴管较癌内淋巴管粗大、密集。有淋巴结转移者,癌内淋巴管可见癌细胞。(2)宫颈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为(31±10)条/mm2,癌内淋巴管密度为(20±10)条/mm2(P<0.01);癌周相对淋巴管面积(LVA)为(0.75±0.40)%,癌内LVA为(0.19±0.11)%(P<0.01)。(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癌内及癌周的LVD、LVA分别为(29±7)条/mm2,(40±5)条/mm2,(0.27±0.10)%,(1.23±0.3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16±8)条/mm2,(28±9)条/mm2,(0.16±0.09)%,(0.56±0.20)%,(P<0.01,0.01,<0.05及P<0.01)。(4)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者的癌周LVA及癌内LVD、LVA分别为(0.42±0.10)%,(9±3)条/mm2,(0.06±0.04)%;(0.77±0.37)%,(21±8)条/mm2,(0.21±0.09)%;(0.83±0.46)%,(22±11)条/mm2,(0.21±0.12)%。Ⅱ、Ⅲ级与Ⅰ级比较的P均<0.05,而Ⅱ、Ⅲ者间比较的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舌鳞癌病灶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探讨人舌鳞癌癌灶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淋巴道转移机制,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2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癌灶与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值。【结果】观察可见癌周淋巴管数量较癌内增多,管壁菲薄,多见扩张、开放状态。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高(P〈0.05),癌灶内与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1)人舌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围组织。(2)与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相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3)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是癌细胞转移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观测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对预测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EGFR-3信号途径在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率为100%,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LVD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对照组,且淋巴结有癌转移组(N+)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NO)(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R-3,表达强度随淋巴结转移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强,VEGFR-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VEGF-C及VEGFR-3在胰腺癌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显示并计数了毛细淋巴管密度(LVD),分析比较了胰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表达和LVD.结果:VEGF-C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而VEGFR-3阳性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VEGF-C、癌周组织VEGFR-3的表达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LVD相关.结论:胰腺癌VEGF-C与VEGFR-3表达增高,具有促进胰腺癌的淋巴管增生的作用.VEGF-C、VEGFR-3和LVD都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都可以作为检测胰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R-3的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经手术切除的55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的瘤周淋巴管密度(intratumor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iLVD)和瘤内淋巴管密度(intratumor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LVD),分析2者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pLVD明显高于iLVD,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分别为31.02±1.22与5.29±0.76,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分别为20.43±1.39与5.64±1.01,pLVD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r=0.87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管累及明显相关。iLVD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293)。结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中检测pLVD较iLVD更有价值;pLVD可预测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