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OBVF)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患者30例,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开放后凸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缓解情况、脊柱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前后Cobb角度改变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随访1年。本组发生3例骨水泥外渗,2例切口脂肪液化,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3,4.732,5.314,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后1周轻微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7,1.326,P〉0.05),术后1年Cobb角度较术后1周有所降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022,P〉0.05)。结论: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且远期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0例患者作对比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椎体成形方案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治疗完毕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对70例患者采取两种方案治疗后发现,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采用椎体成形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5%。结论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32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KP治疗,观察治疗后局部疼痛、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改善情况。结果 17例患者疼痛均在2~48h内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大部矫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压表现。所有患者均随访10~25个月,平均16.5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15)
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椎体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椎体高度与后凸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能降低其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3例34椎行PKP,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能力状况,并分析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d(2.5±0.6)分较术前(7.5±0.7)分明显下降(t=23.8,P〈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d(1.2±0.4)分较术前(2.4±0.6)分明显改善(t=13.4,P〈0.01);经平均15.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脏病发作死亡,4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无一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PKP具有微创特点,能迅速缓解疼痛,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观察组)56例、传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年)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EVO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Cobb角明显减小,EVOS评分、椎体高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疼痛,恢复其活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体成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7d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病变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皮球囊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医药指南》2015,(14)
目的研究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后凸成形术的患者3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行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有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后凸成形术,可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没有出现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及并发症.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3)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选择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要求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抽签展开分组;观察组: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对照组:开放式椎体成型术;观察对比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差异以及病变椎体高度等。结果在VAS评分方面、脊柱后凸畸形角以及病变椎体高度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有效明确,合理选择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后凸畸形进行有效纠正,对于椎体高度恢复可以进行有效促进,值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20,(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分析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并发症。结果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组手术出血、下地时间、手术耗时、VAS疼痛程度、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并发症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出血较少,可减少手术时间,更好恢复脊柱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3.
马智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00%高于研究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远期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为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19,(8)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优良率(92.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50%);试验组的手术时长、椎体增加高度均比参照组多,其骨水率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时间与参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减少了术中并发症发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对比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PKP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PVP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PKP能更好使伤椎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4例OVC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2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27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大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A组患者的椎体前柱、椎体后柱的恢复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后凸矫正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两种方法对椎体高度均有很好的恢复,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量较后凸成形术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60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4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 n=26)和对照组( n=28),对照组单纯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该手术基础上联合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