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勇  周霞 《腹部外科》2003,16(5):287-287
短肠综合症 (shortbowelsyndromeSBS)指医源性切除小肠超过 75 %或剩余小肠长度小于 6 0~ 1 0 0cm ,无法满足消化吸收功能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例术中切除小肠仅 80cm ,但由于术中将近端空肠约 6 0cm与回肠末端短路吻合 ,使大段的剩余小肠功能废用出现SBS的表现。经综合治疗治愈。临床资料 :病人 ,女性 ,6 3岁。有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史 ,行直肠癌Mile’s手术 ,术后放疗出现不完全肠梗阻 ,重度营养不良。转我院手术探查 ,发现小肠结肠紧密成角粘连 ,切除小肠约 80cm ,保留近端距屈氏韧带 6 0cm ,与回肠末端吻合。远端小肠严重粘连 ,为免…  相似文献   

2.
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防胰瘘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1996年底我们设计了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 ,经临床使用 ,效果满意。现将我院近 17年来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与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的资料作一比较 ,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 :(1)手术方式 :全组病例均按Child法重建消化道。空肠与胰腺的吻合分为两种术式 :一种是传统的胰肠端端套入式 ,即将胰腺端与空肠端吻合后 ,再将胰腺套入空肠内 3cm ,行空肠浆肌层与胰腺被膜结节缝合。另一种是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 ,即将胰腺端直接插入空肠内 3cm ,空肠端与胰腺被膜缝合 …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为1例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切除空肠、大部分回肠及右半结肠的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为患者之子,移植回肠长度为150 cm,供肠热缺血时间1 min,冷缺血时间65 min。受者切除肠瘘,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肠的近端与受者的空肠残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侧壁与结肠残端行侧端吻合,移植小肠末端造口,作为观查窗。术后使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给予抗感染、抗凝以及胃肠外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移植小肠功能接近正常,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术后110 d,患者因情绪变化突发心脏意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合并肠瘘的短肠综合征并非小肠移植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致观察及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在治疗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接受其子的150 cm 回肠,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残余空肠与供体回肠近端行端端吻合,受体结肠与供肠远端行端侧吻合,供肠远端造瘘作为观察窗,术后给予免疫抑制等治疗. 结果患者小肠移植术后恢复顺利,肠道功能恢复,血管吻合口通畅,正常生活110 d后因心脏意外死亡.结论 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实施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可行的,植入肠管的血管植入技术对小肠移植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小肠大段切除后,残肠有能力代偿其吸收面积的不足,肠内营养物可有刺激肠上皮生长的作用。胃肠疾患、短肠、克隆氏病等肠功能紊乱,以及肠瘘,总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和缺锌,因为锌的内平衡主要依靠肠道来调节的。已知锌与众多的生理生化功能有关,而锌活性的主要部位必定在诸如小肠粘膜这样更新快的组织,本实验旨在探讨锌的这一现象。34只200g重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当即处死);切肠组(切除大部小肠,仅留末段10cm回肠,残余肠端端吻合)及不切肠仅在回盲部前10cm处横断再吻合的假手术组。后两组均再分缺锌及供锌组。所有大鼠经胃造口输液泵持续灌注饮食。每日测饮食锌含量,使缺锌组为0.11μg/ml,供锌组为5.95μg/ml,术后14日处死动物,留十二指肠,回肠,血浆测DNA,蛋白,双糖酶活性及联胺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为1例患超短肠综合的18岁男必患者施行父亲供肠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段为150cm长之回肠,以UW液灌洗。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 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处理行到控制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14月余。结论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保留回盲瓣小肠切除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8年对各种小肠疾病手术中确认需切除远端小肠,而其远切端距回盲瓣在10cm以内者,行保留回盲瓣肠切除吻合术共1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现总结如下。一、手术要点:开腹后确定小肠切除的远近切端,钳夹拟切肠段,游离肠系膜时要紧贴肠壁系膜缘进行。近切端肠内容尽量排空。拟作吻合的肠切端尤其是远切端须有出血,否则宁可再切除1~2cm肠管,然后行端端开放吻合(间断全层吻合、间断浆肌层加强)。针距、线结松紧度要适宜。对吻合口距回盲瓣5cm内的6例,切除阑尾经残端置入口径0.5~0.7cm的远端多个侧孔的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回肠10cm左右…  相似文献   

8.
吕飞飞  赵海平 《消化外科》2005,4(6):467-467
例1:女患,14岁。主因“便血5d”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阴性,腹部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腹部B超、纤维结肠镜未发现异常,^99Tc^m扫描见有异位胃牯膜,考虑肠重复畸形。于2004年11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距回盲部18.0cm处见两条小肠共同开口于回肠。重复肠管长约30.0cm。重复回肠近端盲端,远端开口于回肠,正常回肠到屈氏韧带未见异常。行重复肠管及系膜连同部分正常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病理检查:肠重复(回肠),小肠慢性溃疡,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康复出院,随访半年无不适。  相似文献   

9.
近回盲瓣回肠末段端端吻合术系指切除病变末段回肠及其系膜 ,结扎、切断回结肠动脉回肠支 ,近端小肠与靠近回盲瓣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术。此术式由于受传统解剖观念影响 ,即因局部供血不足吻合后会缺血坏死 ,认为距回盲瓣 5cm以内的吻合易发生吻合口漏 ,故临床上不主张此处行端端吻合术。笔者曾收治 5例 ,均行此术并取得了成功。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病人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3 5~ 75岁 ,中位年龄 55 2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 ,共分 2组。肠梗阻组 :共 3例。例 1 男 ,65岁。系小肠多发性憩室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病人 ,术中见空肠散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胆总管空肠 Roux- Y吻合术后胆肠返流 ,徐氏 [1]设计了空肠袖套式吻合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并通过1 8例临床应用观察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术式设计与操作  将近端空肠断端套入并缝合于距胆总管空肠吻合口 40 cm的远端空肠 ,使“Y”形吻合口处形成一个单向活瓣 ,肠内容物不能返流于近胆管段空肠。其吻合方法见图 1~ 4。  在距胆肠吻合口 40 cm空肠对系膜缘弧形全层剪开其周径的 2 / 5,此切口的上唇呈舌状 ,近端空肠断端剪成“S”状 ,将弧形切口上唇与空肠“S”形断端对系膜侧浆膜对…  相似文献   

11.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方法 为 1例 18岁的男性超短肠综合症患者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肠来自患者的父亲 ,切取供体回肠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 ,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 ,抗感染 ,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 ,单纯疱疹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 ,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 ,目前患者健康 ,生存 11月余。结论 活体小肠移植术中处理好供、受体的血管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患,14岁。主因“便血5 d”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阴性,腹部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腹部B超、纤维结肠镜未发现异常,99Tcm扫描见有异位胃粘膜,考虑肠重复畸形。于2004年11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距回盲部18.0cm处见两条小肠共同开口于回肠。重复肠管长约30.0 cm。重复回肠近端盲端,远端开口于回肠,正常回肠到屈氏韧带未见异常。行重复肠管及系膜连同部分正常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病理检查:肠重复(回肠),小肠慢性溃疡,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康复出院,随访半年无不适。例2:女婴,2个月。因“腹胀,呕吐10 d”入院。患…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用带蒂胃十二指肠壁辩代替胆管的一种新技术。该方法用于一例罕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缺失患者获得成功。手术方法患者41岁,在腹腔镜切除中四省被夹闭并在肝门处高位离断,6天后施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天后因腹膜炎再次行剖腹探查,发现严重肠扭转。其全部小肠(除近端30cm空肠和Roux肠神末端8cm之外)及右侧结肠和近端根结肠坏死。切除坏死的场管,行空场末端和结肠造口。据称胆管空历吻合口尚完整.有活力的R。UX肠拌末端植入十二指肠。而后此病人通过伤口排出胆汁和肠内容物。经PTC证实从胆总管漏出大量…  相似文献   

14.
�̳��ۺ��������ƽ�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短肠综合征 (以下简称短肠 )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 ,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 ,切除 50 %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 ;切除 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 ,水、电解质紊乱 ,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肠外营养问世以前 ,造成短肠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 (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感染和肝肾功能损害。随着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的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2头早产猪按随机号码表法分成空肠回肠吻合组、空肠结肠吻合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8头小猪。空肠回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0%)和远端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5%),并行空肠回肠吻合;空肠结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包括远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全部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50%)、回盲瓣和回盲瓣以远5 cm的结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行空肠结肠吻合;假手术组:在距回盲瓣以近25 cm处行回肠完全横断并重新吻合;空白对照组:未行手术。比较4组小猪的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腹泻时间、PN时间、小肠长度、小肠重量、结肠重量、空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以及回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空肠回肠吻合组及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21 d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均较长(P0.050),显示了充足的肠适应的解剖学证据;但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依赖PN时间较空肠回肠吻合组长(P0.050),且术后21 d时,空肠结肠吻合组的小肠长度、重量以及结肠的重量均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P0.050),提示空肠结肠吻合组小肠的肠适应能力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结论空肠回肠吻合和空肠结肠吻合法建立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有着不同的肠适应程度和生长情况,可用于短肠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空肠回肠吻合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迴肠造口术或迴肠肛管吻合术病例失去结肠吸收能力,每日排出水和电解质增加,可发生失水和电解质缺少,如末段迴肠也丧失,则尚可有营养物的丧失。对此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实且有副作用;手术治疗如逆转迴肠段或人工迴肠瓣皆未延长食物在肠运行时间或改善吸收。犬逆向定步电刺激蠕动使小肠运行食物变慢,并改善吸收。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2岁。因肠扭转肠坏死在外院切除小肠97%,残留小肠15cm,于1996年9月29日转入我院。患者人院时重度营养不良伴水电解质紊乱。每日排便4~5次,稀便,为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如鸡蛋黄、菜叶等。进食于5~6小时排出体外。人院后给予综合支持治疗,每日补充热量2000卡左右,但体重仍逐渐下降。12月2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手术吻合口距屈氏韧带scm,距国盲部10cm。先切取长约12cm带系膜及血管的横结肠,将游离之横结肠平行下移,近端与距回盲瓣3cm处的回肠壁上行端侧吻合,远端与短肠上端之空肠壁上行端侧吻合,造成一个逆…  相似文献   

18.
结肠在短肠综合征中的代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 (shortbowelsyndrome,SBS)是指小肠切除 70 %以上 ,引起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吸收减少的综合病征[1] 。SBS常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严重的营养不良 ,尤其是对一些极短肠 (残留小肠 <30cm[2 ] )乃至全小肠切除的患者 ,若处理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SBS主要病因有 :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肠扭转、外伤性肠系膜血管破裂、腹内疝和Crohn病等。 70年代后期 ,随着肠外营养 (PN)的发展 ,患者通过肠外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的状况得以明显改善[3 ] 。但较长时间的PN…  相似文献   

19.
15 胆肠吻合肠袢长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胆肠吻合术中肠袢长度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2年5月—2004年8月收治的需行胆肠吻合的102例良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肠袢长度为60cm组(长袢组)和肠袢长度为40cm组(短袢组),术后通过稀钡肠袢反流高度观察和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肠袢反流高度、临床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40cm的肠袢与60cm的肠袢有同样的抗反流作用,短肠袢可以增加吸收营养的小肠,减少肠袢臃肿而引起的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0.
短肠综合征引起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治疗比较棘手。本院自1970年6月至1981年6月行广泛小肠切除术共5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3岁。首次手术坏死小肠长达400~600cm者8例,其余均在200~350cm之间。剩余小肠最短者仅5cm(2例),多数在100~150cm之间。剩余小肠以空肠为主者较多,共38例,以回肠为主者较少,仅7侧。5例剩余空肠和回肠大致相等,2例几乎仅剩十二指肠。治疗和随访情况:52例手术关闭回盲部,行小肠一横结肠端侧吻合术9例,小肠逆蠕动吻合术2例,其余均行端端吻合。术后短期内死亡12例,占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