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标准、原因进行概述和调查分析,提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血主要是指针对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的血小板输注替代性治疗或预防性输注,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然而,在血小板的输注过程中,某些患者在经多次血小板输血后,输注疗效不断下降,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输注无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与发生率 1.1定义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和PPR未能达标等。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EPT).本文总结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平玲  曹晓明 《北京医学》2009,31(8):489-491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现就其原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本文总结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因此,其治疗效果倍受关注。对输注血小板后其增加值明显低于预期值的状态,人们称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或“血小板无效性输注”,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为30%-70%,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可降低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大出血的概率.但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不容忽视.血小板输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反复多次输注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输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重出血.2005年1~12月我院住院输注血小板患者,使用机采血小板112个治疗量,共输注49例,就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对策。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输血科320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PTR发生率随着输注血小板次数增多而增加(P〈0.05)。血液科患者PTR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0%,与其他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尽可能避免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谢利群  陈爱萍 《重庆医学》2002,31(6):501-502
目的 探讨病人完整临床资料、非免疫因素及免疫因素对正确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412例血小板输注中25例临床诊断输注无效进行分析。结果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需要完成临床记录及实验室检测定量比较,并且受非免疫因素及同种免疫因素影响。结论 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指征,正确评价每次输注效果,制定完整有效的支持治疗最佳方案。对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配型处理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1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檀  杨岩  王初 《吉林医学》2005,26(12):1338-1338
目的:观察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已发生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进行配型处理的疗效。方法:对10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SEPSA法处理,选择阴性结果的献血者进行血小板输注,计算纠正的计数增值(CCI),CCI>4.5×109/L为输注有效。结果10例PTR病人CCI均>4.5×109/L输注有效,与未配型组1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SEPSA法配型可以避免或减轻由免疫因素引起的PTR。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95-4696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相关性。方法以计算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指数(CCI)作为判别PTR的依据,选择在我院住院的65例患者,观察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PTR的发生率。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计算出65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2组,比较1h、24hCCI值及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6.9%,PTR发生率为41.5%;1h及24hCCI值血小板抗体阳性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无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阴性组的2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选择与患者血小板相配合的供血者,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能有效预防PTR发生。  相似文献   

13.
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治疗和预防出血,是现代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有些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并不明显,引起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有:①免疫因素,包括ABO血型不合、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或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不合,尤其是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产生了抗体;②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脾功能亢进、血管内凝血等。本研究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反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收集我院近10年146例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占(44.4%)分析其原因中免疫性因素41例(63.1%),其中HLA抗体占19例,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8例,自身抗体7例,其它抗体7例,而受者的非免疫因素24例(36.9%),其中脾肿大9例,高热4例,感染5例,Dic及严重出血4例,药物2例。结论血小板无效输注主要因素是免疫因素,其次是受者的非免疫因素,应引起注意及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加用丙种球蛋(HD IgG)20g/日,用药时间为1 ̄4天。对照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输入机采血小板2个单位。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罗婧菱  李浩辰  杨磊 《浙江医学》2022,44(9):1009-1012
肝癌的发生常由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演变而来。多数肝癌患者合并有脾功能亢进,因此导致外周血中的血小板不同程度减少。除此之外,在治疗过程中,靶向药物对巨核细胞及骨髓功能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骨髓造血微环境受损,血小板数量骤减。为预防患者机体出血从而使病情加重,血小板输注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部分患者多次且足量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值并未达到理想的范围,出血状态也未得到缓解,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情况。本文就肝癌患者发生PTR的原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一些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引起皮肤出血紫癜,严重时引起其他部位出血,危及生命.输注血小板可以改善出血和增加凝血功能,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及各种血液病,也可作为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支持疗法,是临床成分输血的重要措施.但反复血小板输注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本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抗体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薄艳 《医学综述》2009,15(3):420-423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临床采用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辐照血小板等方法,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本文就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以及PTR的判断标准、引发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长春地区81例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资料。结果:163袋中有22袋血小板<2.5×1011,3袋白细胞>5.0×106,2袋红细胞>8.0×109,计25袋未达到卫生部质量标准;输注血小板81例中20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占23.3%,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后合并感染及败血症、高熟是PTR的主要疾病,占65%;出现PTR病人95%检测出PAIgG,而非PTR病人14.5%检测出PAIgG。结论:临床反复输注血小板后出现PTR病人比例较高,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后感染是其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