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研究祖国医学理论最重要文献。是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但《内经》一书,一向认为难读难懂,主要是因为《内经》是先秦前后的著作,文辞古奥,使人难以理解。同时《内经》一书流传年代久远,辗转传秒、翻刻,渐渐造成许多衍误脱倒,致使讹误谬差,存疑待查之处颇多,为读《内经》更增加了困难。而在研读《内经》过程中,最常遇到文字上的拦路虎是,或不识其字,或不辨  相似文献   

2.
古籍难读,其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使用通借字处甚多。《内经》亦不例外。不明通借,遇此必扞格难通或错解其义。清人王念孙说:“诂训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为病矣。”(王引之《经义述闻.叙》引。按:王氏此所谓“声同声近”,指读音相同相近,“声”指读音,而非声纽。)可见,破借字以求本字的工作,对于深入研究。《内经》来说,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灵枢经》,与《素问》编写体例一致,学术内容互相补充,互相联系,堪称姊妹之篇。其语言文字特色,亦与《素问》相近,如书中通借字颇为常见。清代语言大师朱骏声指出:“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不明古音者,不  相似文献   

4.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因而其内涵也必然会被《内经》作者用以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灵枢·九宫八风》直接应用洛书之数表达其九宫图,其他如七损八益始于一,终于九等,运用其数理表达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及其状态。诸如此类的原文,必须运用溯本求源的方法予以解读,才能明了其中的义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内经》应以训诂发端,舍此则无门径。何谓“训诂”?《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这就是“训”字之意;《说文》:“诂,训故言也”,段氏注:“故言者,旧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所谓“故言”,即前人传下来的语言。我们对前代的语言加以解释,这种学术工作就叫“训诂”。  相似文献   

6.
作为记录汉语语言的一种符号——汉字,其源远流长,浩繁庞杂。形有繁简、通假之异,音有古今、正变之分,义有本转、虚实之别。前人根据汉字造字的规律,把汉字的结构归纳为形象、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六种,又称“六书”.以汉字形体言,除篆、隶、楷、草、行等书写不同外,还有古今字、异体宁和繁简字等差别;以汉字声音言,除了古今音变外,还有通借  相似文献   

7.
孙国岗  吴冬群 《河北医学》2008,14(2):239-240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医德,<内经>中已有丰富的论述.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以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规范的中医人格和医德修养,培养中医人才.值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术之际,本文拟归纳<内经>有关医德论述为借鉴,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针刺补泻手法首载于《内经》,当前基本概括为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平补平泻(徐入徐出)等七种,历代医家对其解释说法不一,仅迎随补泻手法的解释就有多种,这势必给临床应用造成一定困难。笔者将这七种手法融入具体临床操作环节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谨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读《内经》札记三则许振国指导老师李具双(河南中医学院96级研究生,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注释近日,在医古文教研究室李具双老师的指导下研读《内经》,小有所得,志之以飨同道。《灵枢·师传篇》“胃中热,则消谷,全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  相似文献   

11.
《内经》“脉”字即指脉管脉象、诊脉、血气、精气等五个方面的含义。指出对“脉”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及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将有助于对“脉”字作具体辨析并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12.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  相似文献   

13.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14.
通过例证说明前人校勘、注释《内经》工作中存在九类问题:(1)不能贯彻历史观念,误释字词;(2)不熟悉古代字词的特殊意义,误释字词;(3)对版本传钞过程中改字现象及文字形体变化规律了解不够,误校误释字词;(4)考释词义时偷换概念,不重举证,误释字词;(5)不能体味前人修辞手法,误释字词;(6)不能衡之以语法,误释字词;(7)不能求之以医理,误字失校;(8)不了解古人注释体例,误释字词;(9)不明通假,望形生训。  相似文献   

15.
<正>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本篇主要论述了人的生气与自然界相通。这里所说的生气主要指阳气。因而指出阳气无论在自然界和人体都是重要的,故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谓“失其所”即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在自然界若日月无光则不成世界,在人体若阳气不能运行于周身,轻则病生,重则短折其寿而不彰著于人世矣。  相似文献   

16.
读《内经》札记(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前些日子,收拾书箧时,翻出过去学习《内经》的笔记,经过一番整理定名为“读《内经》札记”,写出来以供读者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指正。关于《内经》书名问题《内经》这一书名,在现有的史书中,最早见于西汉末年刘歆所撰的《七略》;本书虽已亡佚,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  相似文献   

17.
<正>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本篇主要论述阳明经脉之病证。吴崐说:“解,释也。释阳明为病之义。”上篇论述了太阴与阳明是阴阳异位,生病各异。故后世医家认为:邪入阳明则燥化,入太阴则湿化。本篇特别指出阳明病这一特点,燥化为阳热实证。本病的成因,一由外感之邪,一为内伤七情。前者,如伤寒阳明府实证之发狂,后者即本文所说:“恶人与火”,“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非素所能也,或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这些证状为七情内伤,痰火内结之实证,呈现痰火扰心之狂证。与现代医学某些精神病极为相似。胃络上通于心,痰热积阳明,上扰则心神瞀  相似文献   

18.
<正>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本篇是在《阴阳应象大论》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阴阳学说的有关理论内容。其以一阴一阳分为三阴三阳的阴阳离合关系为核心,论述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说明了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的对立双方的性质和运动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大之可概括整个宇宙,小之可用以分析一个微小的事物。即本篇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  相似文献   

19.
<正>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本篇举例论述了寒热、水火、营卫、脏气等相互失调所发生的病证,故名《逆调论》。逆调,即失调。高士宗说:“调,调和也。逆调,逆其寒热水火营卫之气,不调和也。寒热逆调,则为烦为痹,水火逆调,则为肉烁,为挛节。营卫逆调,则为肉苛。脏气逆调,则为息喘也。”  相似文献   

20.
读《内经》札记(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篇名为《五脏别论》,其意即别论五脏。本篇为了澄清当时对脏腑的混乱认识,主从脏与腑的功能上论述了脏、腑,奇恒之府的区别。这里重点讨论两个问题:一、魄门亦为五脏使本文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指肛门言,已无可争议,然肛门为何又称魄门呢?多数注家都依王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