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芹芹  孙琳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西部医学》2010,22(6):1055-105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神经妥乐平经硬膜外侧间隙连续推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34例除头、面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即神经妥乐平连续硬膜外阻滞组(18例),与对照组即硬膜外神经阻滞组(16例).均在CT引导下行硬膜外侧间隙穿刺置管.对照组经导管注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维生素B12 1.0 mg+2%利多卡因1 ml +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至10ml,每周1次,疗程2~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注入神经妥乐平3.6U+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至5ml,每天1次,疗程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30d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3、7、14、30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硬膜外腔置管,应用神经妥乐平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腔应用消炎镇痛液.  相似文献   

3.
张晓琛  魏真 《中外医疗》2011,30(32):28+30-28,3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4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年龄62~78岁,男26例,女20例,随机分成2组,1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头面部用1%利多卡因5~8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段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复合弥可保0.5mg12mL,每个节段注射2~4mL;药物治疗为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另外一组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每周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结果除单用药物治疗组3例无效外,所有患者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由治疗前7.8±1.2,降低到治疗4周后2.4±0.8,单用药物组由治疗前7.6±0.9,降低到治疗4周后4.6±1.1。统计显效,有效,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单用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要采用复合疗法,以期达到完善的镇痛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8例,给予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6d。1个疗程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疼痛缓解达优者18例(64.3%),良者7例(25.0%),差者3例(10.7%),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及以上,患者复发率为3.6%(1/28例)。结论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观察其疗效.方法 将4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评分(VRS)、六点行为活动评分(BRS-S)及睡眠时间评定近期疗效,观察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在4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的疼痛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的副作用.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较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甘军  石艳  顾陈长 《中外医疗》2011,30(23):32+34-32,3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的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70例87.5%,好转10例(12.5%),总有效率1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6周VAS值和QS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5例,将硬膜外导管植入相应的硬膜外腔节段,用0.125%~0.175%左旋布卡因和(5.8)&#215;10。%芬太尼阻滞,第1周采用PCEA技术,然后采用皮下埋植(chenl-pon)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每日疼痛评分,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连续2个月。结果 22例患者治愈,获得满意效果。另外3例症状减轻,口服镇痛药可耐受。2例皮下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有效控制现有方法无法控制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杨晓秋  王萍  闵苏 《重庆医学》2006,35(5):418-420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求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皮损分布区C4~L5。随机分为两组:Ⅰ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n=28);Ⅱ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n=28)。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3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82.1%、75%。综合治疗组对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皮损区麻木感、烧灼感、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有效率优于单用神经阻滞组。结论以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为主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防治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常规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仍有剧烈疼痛的胸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范围为病变同侧对应脊神经节段及相邻上、下脊神经节段.L组为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0.5mg和曲安奈德5mg混和液;LK1组,L组用药联合0.25mg/kg氯胺酮混合液于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LK2组,L组用药联合0.5mg/kg氧胺酮,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每例患者注药后30min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等变化.各组患者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组于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在达到皮损痊愈和疼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效果后,随访10个月,项目包括疼痛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 与L组比较,LK1和LK2组治疗时间短(P<0.05),疗程结束时LK1和LK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各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LK2组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或精神症状.随访发现L组患者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50%,LK1和LK2组患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均为5%),与L组比较,P<0.01.且症状轻微,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带状疱疹急性期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干预能治愈患者,并可有效防治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策略对病程较长的难治性PNH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3名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例。I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II组为神经阻滞配合超激光治疗组,III组为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及超激光照射综合治疗组,疗程为25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10、15、20和25d进行VAPS及VASS评分,对患者治疗后25d进行疗效评价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测验。结果与I组、II组比较,III组治疗后5、10、15、20和25d时VAPS评分明显降低(P<0.01),VASS评分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25d,III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I组及II组(P<0.01),HAMD量表总分低于I组及II组(P<0.01)。结论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及超激光照射是治疗病程较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接受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10 ml+右美托咪定50μg+地塞米松2mg和0.1%罗哌卡因10 ml+地塞米松2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简称PH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60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对照组30例,单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阻滞液为含克痛宁的混合液.结果治疗后3-8周,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6.67%、9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依随访时间延长,两组镇痛效果为优的病例均无疼痛复发或加重,而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疼痛在逐渐缓解,12个月内,两组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22例中有11例转为优(占50%),提示含克痛宁的阻滞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有可能存在远期疗效.结论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是治疗PHN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光义  尹智 《四川医学》2009,30(4):536-53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痛点皮内注射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加神经阻滞和痛点皮内注射。评价疼痛程度、疗效指数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A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带状疱疹采用神经阻滞和痛点皮内注射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得宝松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罹患分支分别采用得宝松复合液行眶上、眶下和(或)下颌神经阻滞。结果 64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显效47例(73.4%),有效13例(20.3%),无效4例(6.3%)。结论得宝松复合液神经阻滞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注射混合镇痛药10 mL(1%罗哌卡因10 mL+维生素B12500μg+去炎舒松25 mg);A组采用盲探神经阻滞,注射相同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1次,3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B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1);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增幅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痛疼缓解情况亦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