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CHD1组)、150mg/d组(CHD2组)、200mg/d(CHD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测定对照组及9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时的血清CRP水平。结果CHD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2组、CHD3组经阿司匹林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较CHD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炎症有关,而阿司匹林可呈剂量相关地通过抗炎作用抑制其进展,效应以150mg以上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109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其中辛伐他汀组37例,阿司匹林组29例,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组43例。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另两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对C-反应蛋白的降低优于单一给予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 15 0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 (NCHD)组 3 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46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 3 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 1例 ,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四组患者C反应蛋白。结果 冠心病各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NCHD组 ,AMI、UAP两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SAP组 ,A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炳中  张建 《安徽医药》2004,8(6):449-45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明显增高.结论CRP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0例冠心病 ( CHD)患者口服单剂阿司匹林 ( ASA) 40 mg( 2 0例 )与 30 0 mg( 2 0例 )前后血浆 β血小板球蛋白 ( β- TG)、前列环素 ( PGI2 )产物 6-酮 - PGF1α及血栓素 ( TXA2 )产物 TXB2 。结果表明 :40 mg ASA组 2 4 h血浆 β- TG明显减少 ( P <0 .0 5) ,血浆 TXB2 1 2 h与 2 4 h均非常显著下降 (P <0 .0 1 ) ,而血浆 6-酮 - PGF1α无明显变化 ;30 0 mg ASA组除 6-酮 - PGF1α显著减少外 ,血浆 β- TG及 TXB2变化态势同 40 mg组 ,提示口服单剂 40 mg与 30 0 mg ASA均能显著阻抑血小板释放反应 ;30 0 mg ASA可使体内 PGI2 含量减少 ,未能改善 CHD患者 PGI2 /TXA2 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 方法  采空腹静脉血 2ml,采用酶标法CRP值 >3 0 μg/L为异常。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 ,可能为其危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评价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共选人8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且血脂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次/d,给予辛伐他汀前、给药4周、给药8周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血清CRP。结果口服辛伐他汀前、4、8周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23.4±0.72)mg/L、(15.6±0.48)mg/L、(9.05±0.60)mg/L,对照组分别为(22.9±0.71)mg/L、(19.9±0.50)mg/L、(17.2±0.58)mg/L,两组门诊随访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辛伐汀对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浆CRP,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会急剧升高,可用以评价活动性,炎症性疾病.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hs-CRP可作为亚健康人群发生冠心病危险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也是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NCHD)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四组患者C反应蛋白 。结果:冠心病各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NCHD组,AMI、UAP两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SAP组,A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梅建华  阮振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70-17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设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26例,1支病变39例,2支病变30例,3支病变2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AMI组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有关。CRP既是冠心病病变的致病因子,也是冠心病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BNP和C反应蛋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并对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BNP和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分离血清,于-20℃温度下保存。对照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于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于-20℃温度下保存。2 d之后集中检测,血清BNP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C反应蛋白采取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NP和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BNP和C反应蛋白的表达逐渐呈现正相关。结论 BNP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众环  王佩显 《天津医药》2004,32(5):318-320
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检测炎性介质如C反应蛋白(CRP)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的危险性。正常人血中CRP含量极微,高敏感性CRP可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标志物。现就其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谢丹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3):49-49,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浓度改变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结果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依次增高,分别为:(4.38±2.56)mg/L、(5.04±3.28)mg/L、(11.63±5.79)mg/L、(15.46±4.92)mg/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UAP组、AM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CRP浓度增高与CHD的发生有关,且与CHD的发展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对CHD的病变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入院时采集空腹HS-CRP,在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0.6g,每日2次)后第14d、第28d时再次采集空腹HS-CRP,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用药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血脂康前后各组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应用血脂康后,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下降的程度越明显,表明中成药血脂康具有较好的降低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血管,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 ,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 ,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 ,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故临床上常规开展CRP测定对多种疾病的诊断、病程、疗效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的含量 ,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我院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 50例 ,按照WHO诊断标准[1 ]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 )组 12例 …  相似文献   

17.
汪敬恒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93-129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和心肌炎性反应 ,血浆C反应蛋白(CRP)升高 ,现对其变化规律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 1病例 :冠心病患者40例 ,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男30例 ,女10例 ;年龄平均(56 8±11.4)岁 ;稳定型心绞痛1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 ,急性心肌梗死19例 ;均除外合并心肌炎、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及肝硬化等。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 ,男22例 ,女8例 ;年龄平均(53.0±12.2)岁。1 2检测方法 :发病后第1、第3、第5、第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CHD)关系。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346例,以及正常体检人员48例。发病24小时内测量hs-CRP血清浓度,随访患者0-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林君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16-23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μmol/L患者CRP含量高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μmol/L的患者(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和进展程度的预警指标,应积极在临床监测观察.  相似文献   

20.
立普妥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立普妥(阿托法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以了解立普妥的非调脂作用。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未服任何调脂药),立普妥治疗组(服立普妥10 mg/d),测定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RP及血脂各组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使用立普妥治疗,除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外,还可短期内安全有效地降低血浆CRP水平,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