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CHD1组)、150mg/d组(CHD2组)、200mg/d(CHD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测定对照组及9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时的血清CRP水平。结果CHD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2组、CHD3组经阿司匹林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较CHD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炎症有关,而阿司匹林可呈剂量相关地通过抗炎作用抑制其进展,效应以150mg以上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B组为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d;C组为联合用药组,给予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选取30例健康对照组为D组。药物治疗连续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下降(P〈0.05);ABC三组hs-CRP水平的降低与TG、TG、LDL-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TG、TC、LDL-C;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两种药物联用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将87例高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用药后2周、12周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1药物治疗前,两组ACS患者TC、LDL—C水平以及hs—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治疗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3)治疗1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4)药物治疗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1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两组hs—CRP及MMP-9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6)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老年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不但调脂效果更加显著,还可明显抑制冠脉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且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刘俊伏  王志爽 《河北医药》2009,31(7):783-78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早期DN患者168例按随机的原则入选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d)组(A组)与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组(B组),分别为83例和85例,2组均联合给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P、BUN、UAER、Scr水平均下降(P〈0.05),B组UAER、CRP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联合缬沙坦更有效的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明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肾脏,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109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其中辛伐他汀组37例,阿司匹林组29例,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组43例。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另两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对C-反应蛋白的降低优于单一给予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晓雷  吴艳 《药学进展》2012,36(11):511-514
目的:观察盐酸沙格雷酯片(安步乐克)降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TIA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口服安步乐克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各1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IL-6)、肿瘤坏死因子(TNF.d)水平。结果:用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较2周。治疗前和用药2周后空腹抽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其中,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NF.d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步乐克@可明显抑制老年TIA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降低hs.CRP、IL-6和TNF-a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34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CRP≥3.0mg/L组(386例)和CRP〈3.0mg/L组(348例),记录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0d内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9%(19例)]高于CRP〈3.0mg/L组[4.0%(1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2±1.8)年,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78例)]明显高于CRP〈3.0mg/L组[12.2%(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3.0mg/L不能预测术后30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但是预测术后远期心血管事件最强因子,COX分析术前CRP≥3.0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次左心室射血分数〈45%。CRP≥.0mg/L组5年实际生存率明显低于CRP〈3.0mg/L组[(90.0±1.2)%比(94.0±0.8)%,P〈0.05]。CRP≥3.0mg/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5%二者合并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0±0.4)%。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提示血管壁的炎症程度与远期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抑制作用。方法 2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2例、B组62例、C组63例、D组61例,4组阿司匹林口服剂量分别为每天50mg、100mg、200mg、300mg,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测定PAG。结果用药前后相比,4组不同剂量阿司匹林(50,100,200,300mg)对P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组对PAG的抑制作用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对P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每天200mg可能是一个较合理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玉金方胶囊临床应用3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抗衰老药物玉金方胶囊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多个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服用玉金方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118例,服用龟龄集胶囊2粒/次,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检测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及衰老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总胆固酵和甘油三脂水平降低,SOD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玉金方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4.
闫哲  豆颖  孙福成 《中国医药》2013,8(10):1364-1366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对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18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奥美拉唑组(88例)和法莫替丁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氯吡格雷片(75mg/d);奥美拉唑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氯吡格雷片(75mg/d)+奥美拉唑(40mg/d,静脉滴注);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氯吡格雷片(75mg/d)+法莫替丁(20mg,2次/d,口服)。检测指标:血小板聚集阈值,二磷酸腺背(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对照组ADP-血小板聚集阈值为(3.5±1.0)μmol/L,法莫替丁组为(3.8±0.5)μmol/L,奥美拉唑组为(3.4±0.9)μmol/L,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胶原蛋白-血小板聚集阈值为(1.93±0.25)mg/L,法莫替丁组为(1.99±0.03)mg/L,奥美拉唑组为(1.95±0.16)mg/L,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莫替丁组和对照组在胶原蛋白0.5mg/L诱导的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2.3)%比(9.4±6.6%),P〈0.05],但法莫替丁组和对照组在胶原蛋白诱导的最大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率在对照组和奥美拉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联用奥美拉唑或法莫替丁并不影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均于治疗8周后观察所有患者的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40mg/d较20mg/d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好,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对指导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AECOPD患者58例(A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1例(B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l组35例)、无细菌感染组(A2组23例)。结果AECOPD有细菌感染组血清PCT(0.22±0.03)ng/mL,CRP(59.79±10.23)mg/mL水平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CT(0.11±0.02)ng/mL,CRP(18.34±3.15)mg/mL及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PCT(0.11土0.02)ng/m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CRP(18.34±3.15)mg/mL水平高于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而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可以帮助了解AECOPD的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悦  李雅君 《中国医药》2013,8(1):10-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2例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后口服氯比格雷75mg/d,共6个月,阿司匹林300mg/d,连续4周后改为100mg/d终生服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PCI前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应用4周后改为20mg/d应用6个月。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服药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十预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1.5%),且均为消化道小出血;对照组发生消化道m血15例(7.5%),其中4例消化道大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mg/L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碌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GLU)、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早期的预示和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35例)、糖尿病组(85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58例)患者血清,用美国BECKMAN(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LU和TC,用i-CHROMA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CRP。结果正常对照组:GLU(5.29±0.15)mmol/L、TC(4.20±1.03)mmol/L、CRP(0.68±0.30)mg/L,糖尿病组:GLU(8.33±0.31)mmol/L、TC(4.98±1.121mmol/L、CRP(2.5l±1.311ingle,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GLU(9.98±1.24)mmol/L、TC(5.02±0.871mmol/L、CRP(5.29±1.26)mg/L。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GLU、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T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GLU、TC、CRP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GLU、TC和CRP水平,在预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冠心病发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慧娜  董克  侯晓红  夏露 《中国药业》2012,21(23):67-6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及人流室就诊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共120例,将其分为3个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和1个对照组。A组剂量200mg/d,连续服用7d;B组剂量100mg/d,连续服用14d;C组剂量50mg/d,连续服用28d;D组口服头孢克肟。通过临床观察、血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和B超检测结果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0%(55/88),对照组治愈率为21.88%(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治疗组(A,B,C组)血β-HCG下降值和B超检查宫内残留物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A组最明显。用药4周后,A,B,C组血B—H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宫内残留物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缩小最明显(P〈0.05)。4组的阴道流血时间、转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上有一定的疗效,且大剂量短时间给药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