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HCM组与正常组心尖位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外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整体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尤以肥厚节段较多的乳头肌水平明显(P〈0.01)。结论HCM患者肥厚与非肥厚节段于左室纵向及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均受损,并且径向收缩功能受损以心内膜下心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方法 健康志愿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心肌整体径向峰值应变相互比较,乳头肌水平>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在大多数节段,P<0.05,各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心内膜下心肌径向峰值应变相互比较,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均大于心尖水平,在大多数节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3)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心外膜下心肌径向峰值应变相互比较,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心肌径向应变,并评价室壁局部心肌功能,为心肌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维应变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分别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 狭窄<75%冠状动脉(冠脉)供血节段共96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47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绝大部分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16.1%为截点值,预测冠脉狭窄≥7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7%和76.4%.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时,虽然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但反映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纵向应变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VVI)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了解早期新生儿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正常足月儿32例按日龄分为4组,于生后24、48、72、96 h内应用VVI技术动态监测其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左室12个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max)及应变率(SSRmax).结果 各组Ssmax、SSRmax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4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与组4各相应节段比较SSmax、SSRmax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VI技术的应用能够客观、准确地发现早期新生儿左室长轴运动的微小变化,在新生儿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判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 HCM组35例,正常对照组30名,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结果(1)HCM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2)HCM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结论 HCM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均较止常组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赫赛汀治疗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赫赛汀联合紫杉类化疗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4例,同期单用紫杉类化疗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获取其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及心尖位左长轴观、四腔观、二腔观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比较各节段室壁运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赫赛汀治疗组患者收缩期大部分节段室壁最大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明显小于非赫赛汀治疗组患者对应节段。结论使用赫赛汀治疗的患者大部分节段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更早地评估赫赛汀治疗的患者左室功能,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ST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短轴各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变化情况.方法 对26例经临床证实的DCM患者,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平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图像(三个平面显示左室18节段).应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各短轴平面的整体应变峰值和各节段的收缩期应变峰值.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以相同方式获取图像.结果 对照组各平面间及同一平面内节段间收缩期应变峰值具有一定规律,DCM组失去这种规律.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室整体应变峰值、所有节段径向应变峰值及左室18节段中16节段环向应变峰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短轴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及多数节段环向应变峰值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其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室壁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利用速度向量成像(W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人(DCM)短轴切面圆周方向上心肌收缩功能。方法15例DCM病人与15例正常对照组,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在VVI条件下录制左室短轴二维超声心动图,脱机VVI软件分析各节段圆周方向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及峰值应变率(SRs)曲线及左室收缩后剩余面积。结果DCM各节段短轴圆周方向上Vs、ε、SRs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收缩后左室剩余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VVI技术可客观地反映DCM的收缩功能状态,有望成为新的无角度依赖性的无创评价局部心功能的超声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速度向量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4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8例.采集受检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扭转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扭转速度峰值(PtwV)减低(P〈0.05),梗死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PtwV减低,任意两个节段达峰时间的差值(Tw-diff)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组比较,梗死组PtwV减低(P〈0.05).Ptw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VVI技术是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扭转特征的有效方法,左室扭转指标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能敏感地检出冠心病患者早期的心肌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早期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其中单纯糖尿病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25例,正常对照者37例.采集受检者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各水平收缩期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二尖瓣水平部分室壁节段、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心尖水平部分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单纯糖尿病组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P<0.01).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大,合并左心室肥厚者更加明显,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能够较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及长轴心肌应变特征,探讨其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评判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45名,采集标准左室长轴心尖四腔、三腔切面左室全容积图像进行在线分析,自动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径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短轴环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长轴纵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分析各应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正常人左室短轴径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基底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5),基底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短轴环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结论 3D-STI可无创、客观评价正常人在不同水平和不同节段径向、环向、纵向心肌应变,为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径向位移(RD)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12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LAD结扎20 min后,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和心尖四腔观、二腔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心室18节段以及各短轴水平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S和RD变化.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LVEF).分别进行各参数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后LVEF显著降低(P<0.001);缺血后心内膜下心肌受累节段、乳头肌以及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D和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S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5).②基础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17/18个心肌节段(除缺血状态侧壁中间段外)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与RD呈显著线性相关(r=0.662 0.995,P<0.05、P<0.01或P<0.001);左心室6/18个节段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除基础状态心尖水平外)RS与RD有良好线性相关(r=0.580~0.916,P<0.05、P<0.01或P<0.001);未能建立各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D与SV和LVEF间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和位移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时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周向应变与径向位移显著相关表明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形变是导致心内膜径向位移的主要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健康雌性比格犬左心室壁短轴切面不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跨壁差异与左心室壁厚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以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分别采集25只健康开胸比格犬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标准左心室短轴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实时声像图。应用VVI软件提取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左心室壁3个标准短轴切面整体及其短轴切面18个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的径向位移、周向应变和旋转角时间序列参数,计算并比较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心室壁不同节段和不同短轴水平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径向位移(RDmax)、最大周向应变(CSmax)、最大旋转角(RAmax)。计算并比较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心室不同节段和不同水平的室壁最大净增厚值(△Tmax),心内、外膜下心肌最大应变差(△CSmax),心内、外膜下心肌最大旋转角差(△RAmax)。相关分析3个不同短轴水平左心室壁的△Tmax与△CSmax、△RAmax。结果①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心肌RDmax、CSmax和RAmax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5);②左心室壁△Tmax为心尖〈二尖瓣〈乳头肌水平,△CSmax于乳头肌水平最大,△RAmax于心尖水平最大(P〈0.05);③3个标准短轴切面左心室壁△CSmax和△RAmax均与△Tmax呈直线相关(r=0.705-0.802,P〈0.001;r=0.697-0.736,P〈0.001)。结论健康犬左心室壁心肌力学状态存在不同水平的跨壁差异;左心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间的周向应变差异和相对周向剪切运动与左心室壁厚度变化密切有关;超声VVI技术有助于揭示犬左心室壁生物力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结合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34例单纯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处各点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并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Tei指数。结果MS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4.9±7.01%、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8.0±6.8t%,两组间左室LVEF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S组室间隔运动速度4.07±1.44cm/s、侧壁运动速度5.33±1.72cm/s、前壁运动速度4.89±1.71cm/s、下壁运动速度4.28±1.21cm/s、前间隔运动速度3.94±1.46cm/s、后壁运动速度5.19±1.81cm/s、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4.61±1.62cm/s;对照组室间隔运动速度6.11±0.96cm/s、侧壁运动速度8.74±1.40cm/s、前壁运动速度8.45±1.33cm/s、下壁运动速度6.59±0.94cm/s、前间隔运动速度6.01±1.25cm/s、后壁运动速度7.70±1.46ends、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7.27±1.63cm/s。M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节段Vs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MS组Tei指数0.50±0.12、对照组Tei指数0.21±3.47,MS组Tei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LVEF很难准确地反映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在亚临床水平上的损害,QTVI技术结合Tei指数能更加敏感、有效地定量评价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和左室整体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孕18~40周的正常胎儿,按孕龄分成Ⅰ组(18~23+6周)、Ⅱ组(24~27+6周)、Ⅲ组(28~31+6周)、Ⅳ组(32~35+6周)、Ⅴ组(36~40+1周),收集所有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并观察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趋势.结果 正常胎儿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P〈0.05),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可定量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为临床有效地评估胎儿心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影响进行评价。方法A组(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5例。B组(酒精性心肌病组)39例,每日啤酒≥4瓶或饮白酒≥150g,每周6~7d,10年以上,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对两组进行常规超声及2DSI参数测定。结果与A组比较,B组常规超声参数(LVDd、LVDs、IVSTd、IWTd、LVEF和E/A,P均〈0.01)明显减低,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的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左心室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应变及舒张功能参数E/A值明显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DSI技术可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旋转角度及左心室扭转运动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