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69-3770
目的研究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1月份至2011年11月份收治的46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另外选取46例健康人,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进行记忆力检测,对比病患与健康人在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记忆力上的不同。结果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观察组,甘油三酯与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指向记忆、记忆商以及联想回忆上,对照组的表现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是,记忆力出现一定下降,影响正常的认知功能,甘油三酯与超敏C反应蛋白会升高,伴随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降低。针对该病,需要及早确诊并对症治疗,控制疾病危害,维护老年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崔金霞 《工企医刊》2014,27(2):652-65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指标血清骨桥蛋白、白介素18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体检中心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和白介素1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组指标的水平,以及严重肺结核患者与病情较轻肺结核患者的三组指标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的三项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骨桥蛋白实验组为(588.42±271.67)ng/ml,对照组为(169.12±97.43)ng/ml;白介素18实验组为(442.54±181.74)pg/ml,对照组为(137.43±77.81)pg/ml;超敏C反应蛋白实验组为(43.47±23.33)ug/ml,对照组为(4.11±2.12)u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学指标骨桥蛋白、白介素18和超敏C反应蛋白,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其中骨桥蛋白和白介素18与肺结核病情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超敏C一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入院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小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上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后对采集的所有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76.67%,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为0.从上述结果看来,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细胞的阳性率.结论: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白细胞的检测对于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畅  徐顺徭  谢海龙 《健康研究》2021,41(2):185-188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测定血清hs-CRP、TC、HDL-C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0月期间,我院门诊30例EH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超敏C反应蛋白(t=2.62,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χ2=6.24,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t=2.54,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呈正相关(r=0.45,P=0.00)。结论 hs-CRP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中含量较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将56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推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7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S1(39例)、MS2(34例)两组,MS1组患者肾功能正常,MS2组患者伴早期肾功能损害,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测人群的年龄、性别、血脂、血压、血糖进行分类总结,对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肾功能损害指标进行监测,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并对肾功能早期损害患者进行系统性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MS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9.23±0.52)mg/L,MS1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75±0.38)mg/L,对照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0.18±0.12)mg/L,代谢综合征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对MS2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肾损害呈正相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代谢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俞朝芳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49-175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健康体检者78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类型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检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茹文渊 《现代保健》2014,(22):149-150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1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31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CRP(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研究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0.6%,对照组CRP阳性率为32.3%,观察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血培养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77.4%,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25.8%,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升高者21例,比例为67.7%,对照组血常规升高者4例,比例为12.9%,观察组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将其视为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并联合血常规检验,进一步对老年性肺炎提供诊断依据,分析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加强临床病情检测。方法:实验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确诊的98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通过随机数字表设计方案完成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常规检测,观察组则为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应用组则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分析检验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即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71.4%(70/98),而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2.0%(51/98),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联合检验的阳性率为86.7%(85/98),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52.0%(51/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于老年性肺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尽早对疾病情况作出判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检测准确性,为疾病的诊疗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均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进行标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前和治疗90 d后采用心脏彩超记录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90 d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研究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血清BNP、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血清BNP和CRP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例行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血压正常)和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每组各50例。给予两组测量血压、体重等,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IRI等;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重、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的血压与IRI、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治疗炎症反应在减轻患者血压方面有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文中抽取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020年12月~2022年10月为病例选取起始时间,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进行分别检测后观察组IgG、IgM、IgA、Hs-CRP水平和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鉴别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病患共计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收治的脑出血未发生昏迷的病患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组病患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同时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时,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发现,研究组入院时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之对照组无甚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7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研究组感染例数8例,感染发生率16.00%;对照组感染例数1例,感染发生率2.0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脑出血昏迷病患其病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明显,感染发生率亦同时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小儿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小儿均接受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hs-CRP、IgG、Ig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诊断中,hs-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指标,为治疗提供较准确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为观察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分析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在预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P=0.000);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P=0.000)。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ROC面积分别为0.888(0.799~0.976)、0.804(0.686~0.922)、0.649(0.495~0.803)和0.663(0.517~0.809),P值分别为0.000、0.000、0.053和0.035。Z检验显示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P0.05)。结论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于丽 《现代保健》2012,(30):38-39
目的:探讨参附舒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本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舒心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舒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测定三组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不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22.0±10.3 mg/L,16例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16.11±9.12;14例无斑块组hs-CRP浓度为10.05±8.10 mg/L,不稳定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选取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中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各组组间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32,F=94.17,F=40.89;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增高,以CDN组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为最高。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