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损伤作用是否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气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的损伤;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延髓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延髓Bax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在慢性缺氧组大鼠延髓,pre-BtC、Amb、NTS、FN、12N等呼吸相关核团尼氏染色光密度值均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Bcl-2mRNA水平降低(P<0.05),Bax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慢性缺氧对呼吸中枢有严重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其增强氧化应激和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医院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及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从老年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PI细菌鉴定试条鉴定到种);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mpC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每年均有上升,在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且产AmpC酶菌株每年也有上升;标本主要来自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康复科、消化内科;感染部位及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的痰、分泌物及其他体液;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呈多药耐药,总体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敏感度最高的是碳青酶烯类,但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特别是对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病人。该菌耐药性广,且每年随着产AmpC酶菌株的不断检出,该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并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不动杆菌属在医院内播散。  相似文献   

3.
陆芬  汤健 《免疫学杂志》2020,36(10):846-852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1(LRRFIP1)基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LPS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并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siLRRFIP1转染到16HBE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RRFIP1 mRNA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LRRFI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p65、磷酸化p65(p-p65)、IκBα和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LPS诱导的16HBE细胞中L...  相似文献   

4.
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ACI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TACI mRNA含量的方法,初步探讨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ACI mRNA表达水平。方法:在TACI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TACI mRNA准确含量,并以TACI mRNA和β2M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TACI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本法检测TACI 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9-10^1pg/m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CV分别为2.97%-9.32%和5.86%10.29%。40例健康献血员样本的PBMC中35例(87.5%)检出有TACI mRNA表达,范围为0.02-2.11。结论:成功建立RFQ-PCR检测TACI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为进一步探讨TACI mRNA表达水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9606)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 A)对RAW264. 7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方法:建立Omp A刺激RAW264. 7细胞的模型,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Omp A对RAW264. 7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Omp A可以引起自噬蛋白LC3B-II表达升高,并抑制Akt/mTOR/p70S6K的磷酸化水平;雷帕霉素可以进一步降低mTOR和p70S6K磷酸化,并提高Omp A引起的LC3B-II表达升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Omp A通过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引起RAW264. 7细胞自噬。这为将来进一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自噬的分子机制及找到对抗其感染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发现至少有 6个受芳香烃受体 (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调控的下游靶基因 ,这 6个基因统称为芳香烃基因串。芳香烃基因串在哺乳动物细胞的表达产物能通过互相对话 ,调节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调亡过程 ,是芳香烃受体介导芳香烃化合物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
9.
通过TCR刺激T细胞可导致复杂的生化信号级联,其产生依赖于作用在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传递的共刺激信号。TCR交联产生活化信号,可导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诱导CD95和其配体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或无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支气管肺淋巴结尘细胞和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吞噬碳粒后的凋亡和bcl-2表达,探讨巨噬细胞凋亡与淋巴结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人支气管肺淋巴结,作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观察尘粒分布、凋亡尘细胞和组织结构变化。用TUNEL染色法和bcl-2抗体标记法观察淋巴结内尘细胞和碳粒处理后的巨噬细胞的凋亡变化和bcl-2表达。结果成人淋巴结巨噬细胞的尘粒明显沉积,淋巴组织减少,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密度增加。在超薄切片上,尘细胞的细胞核固缩,出现空泡。淋巴结尘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碳粒后24h都出现TUNEL染色和bcl-2抗体标记阳性细胞。分解尘粒和碳粒活跃的巨噬细胞,bcl-2表达特别明显。结论 尘粒沉积引起人支气管肺淋巴结巨噬细胞的凋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高表达,尘细胞凋亡与成人支气管肺淋巴结的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4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应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且以呼吸道标本为主,达90%以上;2014至2015年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12株,耐药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明显,超过40%,对头孢呋辛钠表现出100%耐药,但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耐药率<2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小于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由于其耐药性各不相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细胞凋亡敏感性在人癌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已获部分恶性的SV40T转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为材料, 通过凋亡TDT原位标记、染色体FISH、RNA及蛋白检测等技术,研究同一株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凋亡及bcl-2、P53基因的变化。结果:恶性转化的M后代细胞较未转化的M前代细胞对顺铂诱发细胞凋亡现象不敏感;bcl-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在M后代细胞明显高于M前代细胞,而且在M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呈积累现象;P53蛋白在M前、后代细胞均表达。结论:bcl-2过表达使细胞对凋亡敏感性下降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的灭活不是此SV40T转染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bcl-2表达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某些人工合成的烃基磷脂类是内源性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类似物,对肿瘤细胞有很高的细胞毒活性。PAF 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调节剂,它刺激嗜硷细胞分泌组织胺,增强白细胞的游走能力并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系有细胞毒作用。已知低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和5-羟色胺)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并能改变淋巴细胞的机能活性。故推测PAF 作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介质,又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反应,对淋巴细胞的机能活性也肯定会有影响。为此作者研究了在体外培养物中PAF 对植物凝集素(PHA)激活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P-815和K-562)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京尼平(genipin)对H2O2诱导Neuro-2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Neuro-2a细胞,利用400μmol/L H2O2诱导6 h建立Neuro-2a凋亡模型。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euro-2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京尼平组、京尼平预处理后模型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ROS)的产生;qRT-PCR检测UCP2、UCP4、Mfn2、Dr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UCP2、UCP4、Mfn2、Dr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ROS生成量升高,同时UCP2、Drp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Mfn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UCP4及m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提前给予京尼平(40μmol/L)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ROS生成量减少,同时UCP2、Drp1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Mfn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但UCP4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宜浓度的京尼平能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CP2蛋白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_2)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正常对照组、CoCl_2组、0.01μmol/LDEX+Co Cl2组、0.1μmol/LDEX+CoCl_2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AS-2B细胞经低氧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ROS含量升高,MDA释放增多。经DEX+CoCl_2联合处理后,能明显抑制低氧导致的BEAS-2B细胞氧化损伤,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细胞内HO-1和SOD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Cl_2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保护BEAS-2B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与上调细胞内HO-1和SOD等氧化酶的表达,抑制ROS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波动性高糖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给予稳定高糖或波动高糖干预,并使用抗氧化剂和P53特异性抑制剂验证氧化应激和P53在波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此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稳定高血糖组(B)和糖尿病波动高血糖组(C)。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血糖波动组每天定时腹腔注射速效胰岛素,并错时给予葡萄糖,造成一天中血糖浓度大幅波动模型。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ADPH氧化酶4(Nox4)和P5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脏细胞凋亡。结果: (1)与稳定高糖比较,波动高糖引起更加明显的HK-2细胞凋亡,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同时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增加和SOD活性下降,抗氧化剂和P53抑制剂可明显抑制磷酸化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2)在体动物实验制模12周后,与B组比较,C组肾组织Nox4表达明显增加,肾小管磷酸化P53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数增加。结论: 氧化应激和P53参与波动性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10-8,10-7和10-6 mol/L)处理原代培养的人子宫肌瘤细胞24,48和72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放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导的凋亡中性粒细胞对人巨噬细胞 (MΦ)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大肠杆菌 (E .coli)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感染中性粒细胞 ,或经紫外线照射 ,以诱导其凋亡 ,观察吞噬这些凋亡细胞对人MΦ活性的影响。结果 吞噬照射诱导的凋亡粒细胞通过降低TNF α和增加TGF β来抑制MΦ活性。与此相反 ,吞噬感染所致的凋亡细胞可明显增加MΦ的TNF α产量并上调CD6 4 (FcγRⅠ )的表达。结论 粒细胞凋亡是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炎症早期 ,粒细胞凋亡多由病原感染所致 ,吞噬这些细胞可激活MΦ而有助于控制病原 ;一旦病原被清除 ,在感染灶的多余粒细胞发生凋亡 ,吞噬这些非感染凋亡细胞可抑制MΦ活性 ,从而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并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PDGFBB)及其受体(PDGFR)基因表达和PDGFR活化水平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73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62例(849%)的肿瘤细胞表达PDGFBmRNA,其阳性率和阳性肿瘤细胞含量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递增。PDGFRα、PDGFRβ和这两种受体及其信号传递通路活化标记物酪氨酸磷酸化蛋白(PTyr)的阳性率均为100%。这3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个/005mm2)彼此间均呈正相关(r=0838~0897,P<001),并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及肿瘤细胞PDGFB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同步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但各肿瘤组内两种受体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质瘤细胞普遍存在PDGFBB自分泌环,PDGFRα和PDGFRβ在该自分泌环中均起重要作用,该自分泌环活性异常增加可能对PDGFBB及其受体表达有正反馈诱导作用,并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和编码耐药基因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分离的7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药敏谱进行分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PCR对β-内酰胺酶基因TEM-1、IMP、OXA-23、OXA-24、AmpC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6')-Ⅰ、ant(3")-Ⅰ和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rmtA、rmtB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对比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与基因型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敏感菌株有31株,对5种或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46株,内含全耐药菌株10株.RAPD技术将其分为17型,为A-G型,多重耐药株中E型为优势克隆株(17株),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流行最广,占47.1%(8/17).敏感株中各型散在分布.PCR扩增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和敏感株携带TEM-1、IMP、OXA-23、OXA-24、AmpC、aac(3)-Ⅰ、aac(6')-Ⅰ、ant(3")-Ⅰ和armA耐药基因的比率分别为95.7%、39.1%、84.8%、54.3%、87.0%、89.1%、84.8%、45.7%、63.0%和58.1%、9.7%、32.3%、48.4%、48.4%、29.0%、45.2%、12.9%、9.7%,未发现rmtA和rmtB基因阳性菌株.经x2检验,除OXA-24外,其余各耐药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分析提示携带以上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未携带该基因的菌株,其中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其氨基糖苷类酶基因均阳性(34.8%),含所测的所有β-内酰胺酶基因的菌株均为全耐药株.结论 与临床分离的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相比,多重耐药株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酶基因种类多,分离率高,且同一克隆的多重耐药株可在病室内和病室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