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埋置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过程。方法7条纯种比格犬,每1条犬通过开腹手术沿胃大弯浆膜层埋置4对心脏起搏电极。术后第1天开始记录进食固体食物(200g/只)前后30min胃慢波,连续记录7d后,间隔3周再次用同样方法记录胃肌电活动1次。结果(1)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空腹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而术后第3、4、5、6、7天明显降低(P<0.05)。(2)从术后第1天至第7天,与相应天数的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增加(P<0.05),主功增高(P<0.05)。(3)手术后第3周,所有犬的进食前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均>70%。与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主功增加(P<0.05)。结论犬胃埋置胃肌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紊乱在术后第3天出现,之后逐步恢复。进食后胃肌电紊乱改善的特征是否预示胃肌电紊乱能够恢复正常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2.
心阻抗图(ICG)是一种非创性计测心脏排血量的方法,可用于心功能评价。我们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进行血透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肌电活动与胃和胆囊运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应用放射性核素对30例体表胃电图(EGG)异常者和10例正常人行胃和空腹、餐后胆囊序列成像。然后给予口服胃动力药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后复查。探讨EGG与胃和胆囊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胃肌电节律直接与胃的运动状态有关。其3~4cpm时,胃的排空速率最快,过缓或过速均可致胃排空运动程度不等的障碍。但振幅对胃运动无显著影响。其和空腹和餐后胆囊运动也有类似的关系。服多潘立酮后,异常的EGG均趋于正常化。随之胃和空腹及餐后胆囊运动障碍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是EGG节律可作为胃运动的一个参考指标,多潘立酮促进胃运动同时也加速了胆囊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5.
袁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2)
【】目的 研究尿毒症血透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分别按性别、年龄、运动状况、透析时间再次分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透析,检测患者骨密度,分析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因素。结果 男性尿毒症血透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年龄越大,血透患者的骨密度越低,患骨质疏松的概率越大。运动习惯良好、运动时间适宜的尿毒症血透患者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低于不运动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的骨密度会随之降低,患骨质疏松的概率增加。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男性患者、老年患者、不运动患者和透析时间过长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伴便秘患者胃肌电活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睡眠障碍伴便秘患者胃肌电活动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匹斯馒睡眠指数量表,对同期连续就诊的睡眠障碍伴便秘患者及睡眠障碍不伴便秘患者进行睡眠质量测评,同时设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多导睡眠仪和胃电图记录仪对上述试验者进行整晚同步监测,在对不同试验组睡眠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其睡眠期的浅睡眠S2期、深睡眠S4期的胃肌电主频变化情况.结果 睡眠障碍伴便秘患者的匹斯堡睡眠指数显著高于无便秘患者;便秘患者在S2、S4、REM期胃电主频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从觉醒至浅睡眠再到深睡眠胃电主频逐渐降低.便秘患者在REM睡眠期胃电主频升高幅度较正常对照组小.结论 睡眠障碍伴有便秘患者存在显著胃电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描述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胃肌电活动特点,探讨胃肌电活动的变化在GERD发病中的作用,以期有助于临床诊疗.方法 对65例GER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餐前、餐后体表胃电图监测.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把GERD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行组间胃电参数比较,随访19例胃电节律异常的GERD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结果 GERD组的主频(DF)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餐前餐后功率比(P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0.01).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缓为主.经1周治疗后,GERD异常胃电参数明显正常化(P<0.05或0.01).餐前RE组胃电节律异常的发生率(37.5%)显著高于NERD组(12.1%).餐后胃电节律异常的发生率RE组和NERD组分别为71.9%和60.6%,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餐前、餐后胃肌电活动异常,异常胃电节律以胃动过缓节律为主,胃电图能为GERD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
正骨量低下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是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透析技术的进步,骨量低下症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2])。骨量低下可引起患者疼痛、骨折,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3])。本文通过研究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所有尿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可能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FD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68例FD患者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榆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本组FD患者可分为胃电节律正常组(43.2%)、胃动过缓组(33.2%)、胃动过速组(6.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17.4%)。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者中,34.0%(54例)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结论:本组71.5%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排空及胃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排空及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 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肠浆膜肌电活动 ;99mTc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2 )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从胃体、胃窦在腹部投影部位输入起搏信号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犬的GEt1/ 2 为 (79.4 2± 1.91)min ,较术前 (5 6 .35± 2 .99)min明显延迟 (P <0 .0 0 1)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GEt1/ 2 为 (6 4 .94± 1.75 )min ,较治疗前明显加快 (P <0 .0 0 1) ;胃起搏治疗前迷走神经干切断犬餐后的胃电频率为 (0 .0 81± 0 .0 0 7)Hz、胃电幅度为 (2 .32± 0 .35 )mV、慢波的传播速度为 (4 .0 6± 0 .4 0 )cm/s ,均较正常对照犬显著降低 [(0 .0 90± 0 .0 0 6 )Hz ,(4 .2 5± 0 .12 )mV ,(6 .92± 0 .2 4 )cm/s,(P <0 .0 5 ) ],治疗后其餐后胃电频率 (0 .0 92± 0 .0 0 5 )Hz、胃电幅度 (3.97± 0 .19)mV和慢波的传播速度 (5 .5 7± 0 .4 8)cm/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输入起搏信号可完全触发胃电慢波 ,改善胃电参数 ,纠正药物导致的异常胃电节律 ,加速胃排空 ,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健康人胃肌电变化,以了解人胃肌电的发展过程。方法对2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健康儿童及22例健康成人于空腹后进食标准餐,并分别于餐前、餐后记录胃电图(EGG)。观察主频率(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lC)及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的变化。结果各组餐前、餐后胃电参数比较:新生儿组餐前、餐后PNSW均明显低于儿童组及成人组;儿童组餐前PNSW与成人组无显著差异,但餐后明显高于成人组;3组数据显示,餐前、餐后DF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增快的趋势,而DFlC则随年龄增加而减低。结论胃电运动随年龄的增长及食物的变化而呈现出逐渐成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肌电活动在顺铂相关消化不良(cisplatin-associated dyspepsia)中的作用。方法于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静脉输入顺铂(1mg/kg),1h内匀速输完。根据顺铂呕吐潜伏期,分为20min(基线期),0~1h(给药期间),1~3.5h(呕吐前),3.5~5h(呕吐期间)等4个不同实验时间段。在相应时间段,分别观察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并评分,同时记录其间的胃慢波。软件自动分析及肉眼判断呕吐前后胃慢波变化。结果①全部实验犬均出现反复呕吐,平均呕吐次数6·71±2.56,呕吐潜伏期154.71±4.99min,呕吐持续时间80.57±14.79min。②与基线期相比,顺铂输入期间(0~1h)无明显消化不良症状,但在输入后的1~3.5h、3.5~5h逐渐增多。③3.5~5h胃慢波与基线期的胃慢波比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明显降低,主功降低,主频无明显变化。而20min、0~1h、1~3.5h之间的正常胃慢波百分率、主频、主功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呕吐过程中出现小于1min的呈荆棘样波形的胃电过速,其前后均出现持续时间小于1min的胃电过缓,随之在1min内恢复正常。结论除呕吐具有短暂特征性胃慢波改变之外,顺铂诱发的其余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胃肌电改变。胃肌电改变可能不是顺铂相关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血透后长期低血压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毒症患者血透后长期低血压3例古萍我科近年进行慢性血透者259例,其中出现长期低血压者3例,占1.16%。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46~61岁。病程4~24年。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2例合并肝炎、消化道溃疡,1例合并肺结核。3... 相似文献
14.
胃电活动与胃的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在狗空腹实验中采用静脉灌流红霉素引起连续胃收缩 ,并同时测定体表胃电图 (EGG) ,观察在连续胃收缩时EGG参数的变化 ,以评价EGG与胃运动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健康狗 6只 ,体重 15~ 2 0kg ,雌雄均有。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监测仪 (PCpolygrafHR ,美国MedtronicSynectics公司 )。二、方法狗禁食 15h后 ,用氯胺酮 1~ 2mg/min持续静脉滴注 ,使之呈安静状态。然后腹部剃毛备皮。在内镜帮助下 ,将一测压管经幽门放入十二指肠 ,使近端侧孔位于胃窦 ,远端侧孔位于十二指肠 ,然后在狗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胆汁反流程度与体表胃电节律变化以及胃排空运动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发性病理性DGR致病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青岛市立医院门诊诊断为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58例(DGR组)和健康者21例(对照组)进行24 h胃内胆红素监测、胃镜、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分析胃电参数及其与胃排空、胆汁反流和Hp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的餐前及餐后胃电慢波主频率[(1.94±0.04) cpm比(2.93±0.07) cpm;(2.12±0.03) cpm比(3.35±0.05) cpm]、餐前及餐后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74.46%±0.56%比85.55%±1.06%;63.97%±0.64%比86.13%±1.49%)、餐前/餐后功率比(PR)(1.68±0.02比2.75±0.09)均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的餐前及餐后胃动过缓百分比(18.04%±0.36%比7.76%±0.78%;23.73%±0.91%比8.47%±0.55%)、餐前及餐后胃动过速百分比(8.93%±0.26%比5.75%±0.66%;13.02%±0.40%比7.66%±0.27%)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反流组患者的餐前及餐后胃电慢波主频率[(1.68±0.07) cpm比(2.13±0.07) cpm;(2.18±0.09)cpm比(2.76±0.06)]、餐前及餐后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69.71%±0.43%比80.35%±0.68%;56.36%±0.85%比72.34%±0.80%)、餐前/餐后功率比(PR)(1.47±0.04比2.02±0.04)均低于低反流组(P<0.05).高反流组患者的餐前及餐后胃动过缓百分比(22.94%±0.68%比13.47%±0.61%;29.61%±1.14%比17.55%±0.51%)、餐前及餐后胃动过速百分比(9.94%±0.54%比7.02%±0.42%;17.04%±0.70%比10.71%±0.20%)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③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餐前、餐后各胃电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DGR患者胃钡条排空者明显低于对照组(37.9%比90.5%,P<0.05).DGR组胃排空延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者比较差异,(60.3%比9.5%,P<0.05).高反流组与低反流组比较胃排空延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比51.7%,P>0.05).结论 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和胃运动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病理性DGR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新世界》2016,(17)
目的研究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延长该类患者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对策。方法以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DN组)及46例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非DN组)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他们的生存与预后情况。结果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中,与非DN组患者相比,DN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肌酐水平明显降低,而血糖水平却显著提高;DN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非DN组;而且DN组患者的生存率远不及非DN组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控制白蛋白、肌酐及血糖水平,预防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胃电活动特征, 探讨糖尿病胃电紊乱的发展规律.方法: 2005-11/2006-05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 根据糖尿病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分为3组: 无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 有并发症而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组, 有并发症及明显上消化道症状组. 记录空腹30min和餐后60 min的体表胃电活动.结果: 糖尿病患者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4.1%. 餐前胃电活动表现为: 正常节律(46.3%)、胃动过缓(31.5%)、无节律(14.8%)、胃动过速(7.4%); 餐后胃电活动表现为: 胃动过缓(37%)、正常节律(35.2%)、无节律(20.4%)、胃动过速(7.4%). 有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的PR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1.07±1.17 vs 0.93±0.14, P = 0.022).有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者早饱症状的严重程度和PR值负相关( r = -0.535, P = 0.040).结论: 糖尿病患者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缓最常见, 不同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胃电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肌电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背景:胃起搏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肌电活动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观察胃起搏治疗前后胃电参数与血浆胃动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索胃起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搪素建立胃动力紊乱或节律紊乱犬模型。采用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浆膜肌电活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腹部体表驱动胃电慢波,1次d,每次45min,疗程为30天,均在餐后进行。结果:双侧逃走神经干切断术后,模型犬的餐后胃电主频(4.85 cpm±0.40 cpm)、平均幅度(2.32 mV±0.35 mV)和慢波传播速度(4.06 cm/s±0.40cm/s)均较止常对照犬显著降低(5.37 cpm±0.36 cpm,4.25 mV±0.12 mV.6.92 cm/s±0.24 cm/s,P<0.03),其术后血浆胃动素含量(242.09 pg/ml±17.22 pg/m1)显著高于术前(184.29 pg/ml±9.81 pg ml,P<0.01),且胃电主频、平均幅度和慢波传播速度与胃动素含量呈负相关(P<0.04)。经胃起搏治疗后,模型犬的餐后胃电主频(5.49cpm±0.31 cpm)、平均幅度(3.97mV±0.19mV)和慢波传播速度(5.57 cm/s±0.48 cm/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胃动素含量(212.55 pg/ml±11.20 pg/ml)则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透(下称本病患)DCG改变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30例本病患的24hDCG资料。结果 23例(76.7%)DCG异常,以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主要改变。心律失常中早搏(PS)较多见,呈频发性,包括二、三联律与成对PS,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AT)与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心房颤动(Af),其中≥100次/24h的房性PS(PAS)15例(50%),≥1%的室性PS(PVS)11例(36.7%);10例(33.3%)有各种传导阻滞,二度、高度房室阻滞(AVB)3例。ST—T改变亦多见,呈缺血性10例(33.3%),T波高耸4例(13.3%)。结论 76.7%患DCG有异常,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显ST—T改变较多,具有多样性、易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发心血管疾病 ,这也是其死亡的 1个重要原因。现报告 5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于后。1 临床资料1 1 在我院作维持血液透析之尿毒症患者 5 2例。病例资料完整 ,男性 18例、女性 3 4例 ,年龄 2 6~ 75 (5 7 5 8± 11 5 5 )岁。每周血透 2~ 3次 ,平均透析时间 2~ 144 (40 0 2± 3 7 89)个月。1 2 引发尿毒症的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5例 ,糖尿病 9例 ,原发性高血压 8例 ,类风湿性肾损害 3例 ,多囊肾 2例 ,药物性肾损害 1例 ,输尿管癌 1例 ,原因不明 1例。1 3 除 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