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多小动物的身上容易寄生弓形体原虫,弓形体虫一旦感染人体,通过血液播散到全身,即可引起弓形体病(又称"弓形虫病")。孕妇感染弓形体病的主要途径有:经常与宠猫、爱犬接触,或手、脸被猫、犬舔(这些动物的唾液内常常含有弓形虫)后,弓形体虫再通过人的口腔进入人体内而引发感染;日常膳食中吃了被弓形体虫卵囊污染的食品,或未煮熟的肉、乳、蛋等,也易受到感染;误  相似文献   

2.
养狗玩猫须当心文/解珉图/君利时下猫和狗已成为许多人喜欢豢养的宠物。狗和猫可以传播狂犬病,这是人所皆知的。但是,猫和狗还可以传播弓形虫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其实,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多种鸟类都能感染弓形虫病,其中,狗和猫科动物为主要传染源。那么养猫...  相似文献   

3.
包囊虫病遍及世界各地。在人类,主要是细粒棘球(E.Granulosus)包囊虫病,少数为多房性(E.Multilocularts)包囊虫病。细粒棘球包囊虫的生活史是以犬及其他肉食动物为终宿主,羊及其他反刍动物为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肠道内,以小钩附着于肠粘膜上。雌雄同体,4~6mm长,末节或节片含有成百上千的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中间宿主吞食了  相似文献   

4.
临床的眼弓形体病,欧美约占全部色素眼膜炎的20~30%,目前日本的弓形体病,毕夏氏病,伏—小柳—原田氏综合症已成为色素膜炎的三大原因。 作者以1970年以后的国外文献为重点对弓形体病作了综述。 一、弓形体病的生物学 以Hutchison等所做猫蛔虫卵实验为开端现已阐明弓形体的终宿主是猫,人和其他动物是中间宿主。在猫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内有大配子体(Macr-  相似文献   

5.
棘球绦虫是人和其它中间宿主包虫病的病原体,有关包虫病的易感性及抗病力的许多因素,即影响包囊活力和可育性的问题仍无圆满答案,近来对于包虫感染所涉及的免疫系统的研究,使得对包虫和宿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免疫化学和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对人体包虫病及狗的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诊断有所改进,对带科绦蚴病的免疫预防也有所发展,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将为控制人体包虫病提供宝贵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弓形体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出现症状的少见。病原体是刚地弓形体,属球虫。刚地弓形体首先发现于刚地梳趾鼠,滋养体多呈弓形,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假包囊、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等时期,人被弓形体感染有先天及后天获得两种。母体病原体经胎盘血流而传染胎儿,可致胎儿先天性弓形体病。后天获得的弓形体病可能与食入猫粪中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食入含有包囊或假包囊不熟的肉类、乳类、蛋类食品有关。此外,经损伤的皮肤或粘膜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而感染。弓形体病侵入人体后,随淋巴液、血液进入全身许多器官或组织,即滋养体,所形成包囊最常见于脑及肌肉。存活数月、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的CT诊断孟伟,周东梅,李淑艳脑囊虫病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的北部等处,尤以东北地区多见’‘’。该病系有钩绦虫的囊尾动侵人脑内而引起。其诊断多依靠有食生肉史或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的病史,有的患者粪便中可找到有钩颖虫卵,...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独特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地方,在中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古及四川西部较为多发。棘球蚴病的终宿主是狗、羊、牛、猪、骆驼等家畜,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此病可以涉及任何器官,肝脏与肺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占90%;较少受累(<10%的情况下)的器官是肌肉、骨骼、肾脏、脑、脾,胰腺棘球蚴病是最罕见的。国内关于胰腺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较发达的西北地区。大多是犬绦虫的幼虫寄居在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犬类动物是终宿主,人、牛、羊和猪是中间宿主。包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由泡状棘球蚴绦虫卵感染引起的泡型包虫病。由于人体作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家庭都养有宠物,如狗、猫、鸟、鼠等,这些宠物,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带了健康危害。为将危害降至最小,家  相似文献   

11.
卫生板报     
食品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生物性污染 主要有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昆虫等。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从表面上看无明显异常改变,但食入人体后会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发生食物中毒;有毒霉菌如青霉菌、黄曲霉菌等,产生的毒素污染食品后,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导致人体疾病的寄生虫有许多种,如绦虫、旋毛虫、蛔虫、姜片虫等。当人们进食被其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就可发生相应的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 各种化学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  相似文献   

12.
生物性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昆虫等。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从表面上看无明显异常改变,但食人人体后会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发生食物中毒;有毒霉菌如青霉菌、黄曲霉菌等,产生的毒素污染食品后,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导致人体疾病的寄生虫有许多种,如绦虫、旋毛虫、蛔虫、姜片虫等。当人们进食被其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就可发生相应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弓形体病1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体病是弓形体原虫 (弓形虫 )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由于弓形虫可侵犯多种脏器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误诊率较高。 1995年以来 ,我们收治弓形体病 2 4例中 ,误诊 14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5 1岁。病程 15d~ 2年。均有饲养家畜或宠物史。根据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确诊 ,并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其他感染性疾病。颈部淋巴结大 2例 ,全身淋巴结大 5例 ,发热 7例 ,全身皮肤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结节 1例 ,肝、脾大 4例 ,黄疸 2例 ,胸痛 2例 ;咳嗽、咳痰 3例 ,咯血 1例…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小体是在美国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对有严重免疫缺陷的人群会引起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安全、有效的特异治疗方法。这种寄生虫是通过摄入了受感染的人或动物粪便排出的卵母细胞而传播的。因此,这种感染通过摄入被粪便污染的水(饮用和娱乐用水)或食物由人传播给  相似文献   

15.
囊虫病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猪肉绦虫的蚴虫寄生于人体所致。在囊尾蚴虫死亡后并广泛产生钙化 ,常累及脑、全身各部肌肉及皮下组织。笔者遇到了 3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5 3岁 ,以全身皮下广泛多发性结节 3 0年 ,间断性发作性头痛 9年 ,癫痫发作 4次就诊。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定。 3 0年前曾患猪绦虫病、囊虫病 ,行驱虫治疗 ,胸部及背部皮下囊蚴虫结节行手术切除 4个 ,病检诊断为猪囊虫病。四肢及躯干皮下可触及多发豆粒、米粒大小不等的结节 ,硬而光滑 ,无压痛 ,尤以双下肢为甚。X线表现 :头颅左侧额…  相似文献   

16.
在石河子地区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绵羊消化道内共检出4科、7属、10种线虫,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经多年驱治,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防治效果是卓有成效的,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上世纪调查结果相比有显著下降;感染的优势虫种也发生了改变,上世纪80年代兵团垦区绵羊消化道线虫以血矛线虫、夏伯特线虫、毛首线虫等为主要虫种。我们此次调查的绵羊消化道线虫以细颈线虫和马歇尔线虫为主要虫种。分别以马歇尔线虫和细颈线虫为检测指标,成虫和虫卵检测的符合率马歇尔线虫检测符合率为85.36%。细颈线虫成检测符合率90.24%,利用粪便虫卵检测结果只能大致了解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弓形体病可引起颅内钙化,但无临床症状。作者报告1例尸检证实和CT 随访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弓形体病。患儿因头大在生后1天~7月作CT 随访,均显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周围对称分布的广泛钙化,两侧大脑半球低密度。随时间延长钙化大小和数量有发展。最后几乎完全包围侧脑室。本病早期为播散性脑炎,肉芽肿可累及室管膜  相似文献   

18.
猪带绦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虫,分布广泛,人类感染可导致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 病原学 猪带绦虫分类学上属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绦虫纲(Cestoidea),圆叶目(Cyclo-phyllidea),带科(Taeeniidae),带属(Taenia)的绦虫。  相似文献   

19.
脑囊虫病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病是人体感染了猪绦虫的幼虫并侵入脑组织内所致的一种寄生虫性疾病。猪肉绦虫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笔者搜集了15例脑囊虫病病例,分析其特点,旨在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正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又称包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病。棘球绦虫种类较多,曾先后报道16个种和13个亚种,目前公认的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E.m)、福氏棘球绦虫(E.vogeli,E.v)和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rus,E.o)[1]。细粒棘球绦虫引起人囊型包虫病(囊型棘球蚴病),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