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抗体(CBV-IgM)与核心素心肌显像的关系;了解CBV-IgM抗体与左室总体射血分数(EF)及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的关系;探讨心肌显像与心肌各节段EF值的关系.方法120例心肌炎患者用ELISA法测CBV-IgE抗体、99mTc-MIBI心肌显像(包括心肌断层、同心圆半定量分析);37例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总EF值及节段EF值和PER、PFR值;正常对照40例.结果120例中CBV-IgM抗体阳性85例(70.83%),对照组2例(5%),P《0.01.120例99mTc-MIBI心肌显像,放射性分布异常不均者105例(87.5%),对照组1例(2.5%),P《0.05;105例99mTc-MIBI心肌显像阳性中CBV-IgM抗体阳性82例(78.95%);37例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示左室总射血分数降低14例(37.8%),节段性EF值降低33例(89.19%);左室舒张功能(PFR)降低20例(54.05%);心肌显像放射性分布不均部位与节段EF降低部位的符合率达89.10%.结论核素心肌显像与心室造影对心肌炎有重要的临床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与静息门控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6例接受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及64排螺旋CT冠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对纳入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静息门控心肌灌注左心室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 冠脉钙化积分与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心肌灌注总积分(QPS)、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室壁增厚率、室壁运动总积分无相关关系.冠脉钙化积分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PFR)呈负相关关系(r=-0.28,P<0.05).冠脉钙化积分10~400分组与>400分组静息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钙化积分0~9分组与>400分组左心室静息心肌灌注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左心室高峰充盈率外,冠脉钙化积分与核素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定量分析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11例行PCI术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后(87±27)d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术后对比观察99TCm-MIBI心肌核素显像(SPECT)、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脏事件。超声心动图示EF值由(36.7±11)%上升至(50.5±8.2)%,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明显改善[(71±18.7)mL至(52±27) mL],而左室舒张末容积无明显变化[(119±29) mL至(121±32)mL],99Tcm-MIBI心肌核素显像(SPECT)示在心梗区域出现新的核素摄取影,术前静息时心肌梗死区42个核素稀疏/缺损节段、硝酸甘油介入后33个核素稀疏/缺损节段,术后静息时17个核素稀疏/缺损节段,16个由核素稀疏/缺损节段转为正常充盈。24 h动态心电图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对防止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构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心功能NYHA诊断、有创与无创检查方法对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对 5 0例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及X线心室造影检查 ,比较年龄、超声E/A、EF斜率及核素左室高峰充盈率 (PFR)和X线心室造影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功能Ⅱ ,Ⅲ级组的年龄大于Ⅰ级组 (P <0 0 5 ) ;心功能Ⅰ ,Ⅱ ,Ⅲ级组的LVEDP值组间各自比较均有差异 (P <0 0 1) ;而心功能Ⅲ级组超声的E/A、EF斜率及核素PFR均低于心功能Ⅰ级组 (P <0 0 1) ,心功能Ⅱ级组的EF斜率及核素PFR也低于心功能Ⅰ级组 (P <0 0 1)。心功能分级与超声E/A、EF斜率、核素PFR、LVEDP及年龄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 0 4 0 3,- 0 5 72 ,- 0 5 6 6 ,0 773和 0 5 6 3;年龄与E/A、EF斜率及LVEDP的r分别为 - 0 36 6 ,- 0 4 73和 0 4 77;LVEDP与E/A、EF斜率、PFR的r分别为 - 0 2 88,- 0 5 2 2和- 0 380 ;PFR与E/A、EF斜率的r分别为 0 4 4 0和 0 5 2 6 (以上P值均 <0 0 5或 <0 .0 1)。结论 对于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 ,临床心功能分级、超声、核素及X线造影之间的舒张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超声及核素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度进行分组,对静息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探讨CACS在SPECT/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的SPECT/CT影像资料,将其左心室功能参数及心肌灌注显像评分值依据CACS分度进行分组,并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及心肌灌注显像评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左心室功能参数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的CACS 3度组以上与0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CS 2度组左心室功能参数中左心室充盈高峰期(P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肌灌注显像评分中QPS?左心室室壁运动及左心室壁增厚率与CACS 0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当CACS 检查结果显示CACS >10分时,可建议其进一步行MPI检查,对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两者结合有助于冠心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围产期心肌病(perfusion of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治疗前与治疗后左室形态大小及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7例PPCM患者,女性,年龄19~38岁。对其行控制心力衰竭及防止心室重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29.41±2.95)d]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6月[(6.31±0.84)月]随访复查。将左室分为17节段进行评分,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治疗前、后左室大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及左室各节段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早期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相比,23例患者(85%)左心室缩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缩小(P=0.001),心肌各节段(除前间壁基底段及后间壁基底段外)评分增加(Pmax=0.024);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早期比较,其中7例患者(64%)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进一步缩小(P=0.009),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节段评分进一步增加(Pmax=0.048)。结论:99mTc-MIBI SPE MPI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价PPCM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核素心室造影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波  陈小凤  肖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6):137-138,145
目的应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CRI患者按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4组,行SPECT核素心室造影,测量左室短轴直径及心功能参数,与25例健康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除肾贮备功能下降组各参数无明显变化外,肾功能不全组PFR减低;肾功能衰竭组左室肥大,PFR减低、TPFR延长;尿毒症组左室肥大,EF和PFR均减低、TPFR延长。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RI患者不同分期对左心室功能影响不同,核素心室造影能准确、实时地反映CRI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学变化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眭:对45例心肌缺血(AN)、31例阴性对照组和69例陈旧心肌梗死(OMI)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心室功能ECT显像。比较3组断层显像间心肌各壁放射性分布的状况及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AN组呈现可逆性放射性缺损或分布减低;除最大充盈时间(TPFR)外,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峰值充盈速率(PFR)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对心肌的损害和引起PFR和PER减低较OMI组轻,OMI对心脏舒缩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核素显像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29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5例进行核素门控心血池及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对比显像结果。结果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相位延迟,相角程增宽,EF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但影像表现各有其特点;缺血性心肌病29例,单纯左扩大者占27例,相位延迟均呈节段性,左室EF等心功能指标下降明显,心肌灌注显像均有节段性缺血表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5例,14例表现为左右心室均扩大,相位延迟呈弥散性,心功能指标左右心室均有明显下降,下降比缺血性心肌病更明显,心肌灌注显像均表现为弥漫放射性分布不均。两组特征阳性率差异显著(χ^2检验,P<0.01)。结论 根据影像特点与心功能指标,可以对两种类型的心肌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HO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5例 HOCM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终左心室与主动脉压阶差 ( LVOTC)由 ( 72± 2 3) mm Hg下降至术后的 ( 36± 2 3) mm Hg。术后 1 0 d测定 UCG,提示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下降 0 .7± 0 .42 ,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平均增加 ( 5 .1± 4.2 ) mm。 2例术中出一过性 度房室传导阻滞 ( AVB) ,2~ 1 0 min内均自行恢复。 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且出院时心电图仍遗留。 PTSMA术后住院期间 ,5例病人均无晕厥、心绞痛发作 ,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均明显减轻 ,听诊心脏杂音均较术前减轻 ~ 级 ,心功能恢复 ~ 级。结论 :PTSMA是治疗 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 ,其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特征对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32例药物疗效欠佳并行PTSMA手术的HOCM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目标消融间隔支的直径,分为≤1.5mm(小间隔支组)和>1.5mm组(大间隔支组),比较两组PTSMA术前、术后心导管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HOCM组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左间隔支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HOCM组左前降支肌桥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23例消融成功,PTSMA术前、术后导管测量LVOTG分别为(85.8±31.1)、(37.25±31.9)mmHg(P<0.01),其中大间隔支组PTSMA成功率明显高于小间隔支组(P<0.05),大间隔支组LVOTG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小间隔支组(P<0.05),两组间无水乙醇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CM患者的左前降支肌桥发生率增加,且左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尤其是左间隔支粗大;间隔支>1.5mm的HOCM患者是PTSMA手术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这对PTSMA目标消融间隔支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1-35个月的患者(细胞移植组8例,常规治疗组6例),于术前和术后3、8个月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用半定量法观察分析图像。结果移植组中,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8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整个心肌面积由术前的45.5%减少至39%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后改变不明显。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心肌面积减少,术后8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 ^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较好地观察和评价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中不匹配情况 ,明确其在心绞痛诊断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12 0例患者中 ,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一致者 92例 ,不匹配者 2 8例 ,以冠脉造影异常作为诊断标准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灵敏度为 95 % (75 / 79) ,特异性 47% (18/ 38) ,假阳性率为 5 3 % ,假阴性率 5 %。冠脉造影正常、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共 19例 ;冠脉造影异常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或虽异常但与冠脉造影结果不平行者共 9例。结论 对心绞痛的病因诊断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近期疗效 ,并探讨其方法学。方法 31名HOCM患者接受PTSMA治疗 ,6例采用心肌声学造影监测判断消融靶血管。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SMA治疗 ,患者术前平均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71.6±25.7)mmHg,术中球囊充盈15min后为 (29.1±15.6)mmHg,消融术毕为 (21.6±7.7)mmHg,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均P<0.05) ;临床状况显著改善18例 ,明显改善9例 ,改善不显著4例 ;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经积极药物处理后传导阻滞消失 ,无死亡和需行永久性起搏治疗者。 结论 PTSMA手术是HOCM患者一项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 5例重症HOCM患者施行了PTSMA术,随访3~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直径(LVDD).结果临床症状明显缓解.LVOTPG显著降低,术前(13.8±1.4) kPa,术后即刻(4.7±1.2) kPa,术后3个月(2.9±0.9) kPa;IVST明显变薄,术前(22±2) mm,术后1周(20±3) mm,术后3个月(17±2) mm;LVDD有效扩大,术前(41±4) mm,术后1个月(46±3) mm,术后3个月(48±3) mm.未发生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手段,其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GCBP)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对79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计算各单项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和两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显像方法单项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准确率分别为78.5%、84.8%,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93.7%,单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单项与联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联合评价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优于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疗效。方法收集23例行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于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参数,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评分。比较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HOCM患者PTSMA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IVSd、LVEF、LVOTG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LVD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PW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S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MA能显著改善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HOCM患者PTSMA术后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及29例正常对照者做了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显像,结果表明,HCM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左心室心肌肥厚,以室间隔部位不对称性肥厚最为典型;部份病人尚见有局部心肌灌注缺损,提示有心肌供血不足。心血池显像可见HCM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轻微增高,但舒张功能明显减低,以1/3充盈分数(1/3FF)及峰充盈时(TPFR)最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应用心肌核素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方法213例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术前分别行静脉及运动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分A,B两组。A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58±12.3)岁,合并高血压49例,糖尿病32例,低密度脂蛋白增高38例,吸烟史31例。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LAD)61例,左回旋支(LCX)病变14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25例,全部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12枚。B组124例,男85例,女39例,平均年龄(57±11.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69例,糖尿病42例,低密度脂蛋白57例,有吸烟史49例。冠脉造影示LAD病变82例,LCXl9例,RCA39例,共置入金属裸支架141枚。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匹配,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3-6个月行静态及运动负荷心肌核素显像,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药物干预,除玻立维外(裸支架75 mg,每天1次不少于4周,CypherTM支架75 mg,每天1次,不少于6个月),余基本相同。结果A组91例患者心肌核素显像共分析801个节段,运动负荷后有287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P<0.01),B组124例患者共分析1 1 16个节段,运动负荷后403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P<0.01),A、B两组运动负荷后心肌缺血性改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2周, A组运动负荷呈缺血性改变共11个节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B组运动负荷后呈缺血性改变18个节段,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01),3-6个月复查心肌核素显像,A组运动负荷后有14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运动负荷后有71个节段呈缺血性改变,较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缺血性改变明显少于B组。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心肌核素显像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运重建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心肌核素显像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近期疗效相仿,远期随访药物洗脱支架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1例,行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及室间隔厚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患者无水酒精平均用量为(2.1±1.5) ml.患者术后NYHA评分为(1.7±0.6)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中球囊加压后及消融术毕LVOTPG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3)患者消融术毕、术后1周平均室间隔厚度分别为(23.3±5.8) mm和(21.4±4.9)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室间隔厚度为(18.5±4.1) mm,显著低于术前(P<0.05).(4)患者心肌酶均出现显著升高,1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化学消融能够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及LVOTP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