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合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的100例10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2例56足使用闭合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另48例52足使用标准AO跟骨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12~24个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组平均92.8分,优良率85.6%;钢板固定组平均90.8分,优良率82.0%,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闭合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与钢板固定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27足),术中C型臂机透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加手法复位跟骨骨折,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跟骨高度和宽度,纠正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复位满意后,导针定位经皮中空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2±8)个月获随访,Sanders、型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20足,良5足,可2足,优良率92.6%。结论:撬拨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26例2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SandersⅡ型20足,Ⅲ型8足。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4~6个月均下地行走,平均下地时间4.8个月。AOFAS评分优14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5.7%。结论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可行性好,创伤较小,术后软组织风险低,不失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行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B组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跟骨中部宽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跟骨中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均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前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行克氏针撬拔复位内固定治疗,对骨折部位复位后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功能评估。结果46例患者均于术后6~12(平均10)个月进行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14w。所有患者于术后2~4个月可以下地行走。AOFAS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5%。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预后快创伤较小,可行性好不失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活血消肿方的效果。方法将97例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术后按常规行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49例术后在常规行功能恢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活血消肿方煎服。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Bohler角、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活血消肿方,可有效促进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和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及跟骨交叉角水平。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共36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并于术后6周、1年分别摄片观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情况。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优22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达83.3%。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背景:跟骨为松质骨、骨皮质薄、受伤后多为塌陷压缩骨折,手术复位固定能基本恢复关节完整和跟骨形态,术中常需选用植骨块填充,并使用克氏钉固定,才能使骨块能辅助支撑,维持复位.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及缺陷.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完整的26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跟骨骨折小切口复位植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固定后跟骨Bohler、Gissane角变化,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植骨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患者跟骨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提示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根克氏针撬拨透视下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7年间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66例(70足),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类方法,其中Ⅰ型5足,Ⅱ型30足,Ⅲ型33足,Ⅳ型2足。克氏针组32例(35足),采用C臂X线机透视下三根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钢板内固定组34例(35足),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选用大小合适的跟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术后均不用石膏固定。结果克氏针组B hler角、G issane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AOFAS评分43~100分,平均为83.5分,其中优21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达82.9%,仅5足有针道浅表感染。钢板内固定组B hler角、G issane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AOFAS评分40~100分,平均为81.3分,其中优22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达88.6%,有6足切口皮缘坏死,3足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结论应用三根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能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类似的疗效,并且具有软组织并发症少、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 解放军306 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 例52 足,钢板置入前CT 三维重建对52 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 分型,分别对Ⅱ型20 足,Ⅲ型16 足,Ⅳ型16 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46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 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 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 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 足,良9 足,差3 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62-1863
研究并比较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实施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的撬拨复位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足踝功能评分。相比于切开复位组,撬拨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撬拨复位组患者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采用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及足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35-4036
将12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或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治疗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骨折疗效。方法 对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5例行重建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10例可塑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术前相比跟骨关节面,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长度及宽度均达到或接近正常,内固定牢固,术后不用外固定,无明显并发症,经6-18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优8例,良5例,可2例。结论 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并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跟骨骨折,尤其是波及跟距关节的移位性跟骨骨折,仍是困扰骨科界的一个棘手问题,至今还没有确定哪一种就比其他方法更优越。它的治疗经历了手法复位、撬拨克氏针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我科从1996~2001年共收治21例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两枚斯氏针先撬拨后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撬拨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经皮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及石膏管型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6例29足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在C型臂电视X线机监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斯氏针内固定,术后以石膏管型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6周去除石膏,逐步负重。术后6月内每月进行随访1次。结果 25例28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3个月。全部病例跟距关节后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包括跟骨的长、宽、高度基本恢复满意。跟骨X线侧位片测量:术前Bhler角7.3°±1.3°,术后Bhler角33.5°±2.3°;术前Gissane角平均98.5°,术后Gis-sane角平均123.4°,改善明显。手术后1年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9.1分。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斯氏针内固定石膏管型外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效保证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解剖状态,同时具有微创以及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跟骨骨折行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7例新鲜闭合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依次编号,将单号入院者设为观察组(34例),将双号入院者设为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自入院起加用身痛逐瘀汤至术后2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共剔除5例,92.54%(62/67)的受试者完成研究。术后12个月,两组Gissane角、Bohel角、跟骨中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皮肤褶皱征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行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可加快患者术后肿胀消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